中航汽车重组情定长安 细节本月10日宣布

发布时间:2010-07-13
分享到

重组细节本月10日宣布,为央企汽车重组第一案

中国汽车产业兼并重组相关政策操作细则正在紧锣密鼓制定之中,但这丝毫没有减慢汽车企业重组的节奏。

11月10日,长安汽车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重大重组事宜。

CBN记者从长安汽车高层处了解到,届时将有相当级别的政府官员、中国主要汽车企业领导、国内外合作伙伴高层出席新闻发布会,“宣布重组事宜。”

虽然此前坊间对长安汽车的重组对象有颇多猜测,但是囊括了昌河汽车、哈飞汽车、东安动力等汽车资产的中航汽车则被认为是长安汽车最终锁定的重组对象。

双方对即将拉开的重组大幕诸多细节并未做更多透露,但业内人士认为两种重组方式均可能出现。

一种方式是,长安汽车的母公司中国兵装集团与中航汽车按一定股比出资,成立一个新的汽车集团。

中航集团旗下的汽车资产除了东安动力之外,昌河汽车和哈飞汽车均是生产微型车的企业,产品定位大多重叠,且同样多年处于亏损状态,但是,长安汽车多年来一直偏安西南一隅,这个已经跻身全国第四大汽车集团的汽车企业,急需找到支撑其全国扩张的支点。重组昌河、哈飞之后,能够立即占据东北、江西等战略要地,对于其快速开拓全国市场大有益处。

另外,昌河汽车与日本铃木汽车成立了昌河铃木汽车公司,而日本铃木汽车在中国的另一家合资公司恰恰是与长安汽车合作的长安铃木,同时,哈飞汽车与法国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的合资谈判正在进行中,因此,在未来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方面,长安汽车也将获益匪浅。

对于中航汽车来说,也可借助长安汽车的行业资源,实现其发展汽车产业的宏伟愿景。

另一种可能则是,长安汽车看中了中航汽车旗下个别汽车资产,比如效益不错的东安动力。11月3日,东安动力(600178.SH)发布停牌公告。公告称,公司于2009年11月2日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通知,正在就汽车业务与投资方谈判,公司实际控制人可能发生变更。因该事项存在不确定性,为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对公司股价造成重大影响,公司股票自2009年11月3日起停牌,最迟5个工作日后披露相关信息并复牌。

停牌之前,资本市场已经出现异动,东安动力的股价连续多日飙升。

11月5日,东安动力再次发布了名为“关于国有股东转让所持本公司国有股的提示性公告”。公告显示,中航科工已就其所持东安动力2.5亿股份,占东安动力总股份数的54.51%与中航工业持有的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6亿股股份,占中航光电总股份数的43.34%进行置换。股权置换完成后,中航工业将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一系列的股权变动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重组扫清障碍。不久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方勇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透露,中航汽车正在与国内汽车集团商谈合作一事。由此可见,即将宣布的重组与中航工业集团发展汽车板块的思路并不违背。

无论双方最终以何种方式展开重组,一个事实已经逐渐清晰,同为国资委管理的央企之间的汽车产业重组第一案将浮出水面。

重组中的“加减法”

传闻得到证实,谜底即将揭开,尽管中航工业的汽车板块和长安汽车采取何种合作方式尚不清楚,但两家公司做的“加减法”,令人期待。

这里的“加减法”,再具体点,就是央企中航工业“做减法”,抛出昌河、哈飞以及其他与汽车产业相关的资产,与兵装集团所属的长安汽车合作,对于长安汽车来说,显然是在“做加法”。

“一加一减”,通过这个奇妙的算术题,两家企业都能从中受益。特别对于中航工业来说,在工业全球化的进程中,学会“做减法”甚至比“做加法”更重要,更明智!

中航工业旗下的昌河、哈飞,东安动力都是优质资源,特别是东安动力,生产的发动机更是占据国内汽车市场相当的份额,让人不可小觑。但据此就认为新中航可以独自做强做大汽车板块,理由仍不足。

由中国一航和中国二航合并而来的新中航,最大的优势在于飞机制造产业,无论军品还是民品的设计研发,比如现在的大型客机即由新中航担纲。而在汽车制造领域,技术、采购、销售等诸多环节,难以与航空工业形成协同效应,和上汽、一汽、东风集团相比,没有任何优势。作为央企的新中航,几年来在航空产业布局上一直“做加法”,如果对汽车板块适当“做减法”,只会让新中航核心业务与综合实力进一步强化。

而对于新晋级“全国四大汽车集团”的长安汽车来说,哈飞与昌河的加盟则增添其追逐东风乃至一汽的砝码。前三季度,长安汽车实现收入61.18亿元,同比增长122%;实现净利润3.09亿元,同比增长389%,增幅居四大集团首位。不过与其余“三大”相比,长安作为新晋的小弟弟,其销量规模与盈利能力仍较为落后。2008年,长安汽车首度突破80万辆的年销量。而东风、一汽和上汽年销量却全部超过100万辆。

今年在微车市场爆发式增长的助推下,长安汽车终于要突破100万辆门槛,而传统“三大”中,销量最低的东风汽车年产销预计将超过160万辆。长安汽车虽然在国资委的帮助下获得“四大”名号,但它要获得与名号等同的地位,还需获得更多砝码。

值得一提的是,新中航汽车业务中,最为长安和其他汽车公司觊觎的当数“东安动力”。东安动力旗下东安三菱合资公司生产三菱系列发动机,该品牌发动机被缺乏发动机技术的自主品牌汽车公司广泛采购。时至今日,华晨、比亚迪仍在使用三菱发动机为动力总成。在自主品牌发展的高峰期,东安三菱生产的三菱发动机应用于40%的自主品牌汽车上。

也因为此,汽车界曾戏言“掌控了东安动力,就等于扼住了国内40%自主品牌企业的咽喉”。这对于自主乘用车刚刚起步的长安,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武器。

收藏
赞一下
0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