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二五’规划将设立重大稀土专项资金,科技部将划拨3亿至4.5亿元人民币支持稀土的开发运用。”在8月8日举办的第二届包头稀土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干勇院士给了与会者一个兴奋的讯息。
当下,国内稀土资源价格节节攀升,稀土上市企业股价一路上涨,另一面中国又面临着稀土应用差、核心技术落后的现实,干勇发布的这则消息或许是改变这一现实的“良方”。
3亿元以上的专项资金能否让稀土这个“工业味精”向“工业粮食”真正实现转变?对未来稀土业格局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业内备受期待。
稀土应用有望产业化
干勇的消息让业内一片振奋,对于科技部设立专项资金一事,与会的科技部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进一步的专项设置细则正在制定中,现在不方便透露。此前有消息称,稀土行业的“十二五”规划的正稿已开始制定,最快有望在9月出台。
而记者获悉,国家发改委也正在把稀土功能材料的运用和产业化,作为国家战略进行研讨,稀土功能材料、发光材料等有可能作为重大战略工程写入“十二五”规划。
“在经历了密集的资源整治后,稀土产业的应用开始真正受到国家重视了。”包钢稀土研究院一位专家向记者表示,如果落实得好,“十二五”将成为稀土产业发展的黄金期,“如果再错过,我们就难追了。过去各部门推出的稀土专项资金也有很多,但规划、考核跟不上,最后都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
记者了解到,此次对稀土产业的扶持是多年来的高峰,虽然国家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设立稀土专项资金,但一直起伏不定,比如“十一五”期间就没有设立,而此前的资金额度比较小,“十五”期间划拨的3500万元是历史上的最大额度。因此,“十二五”高达3亿元的专项资金被视为空前的力度支持,而且这笔钱只是从2010年7月启动项目至2012年7月两年的资金量,后续可能还会有更大的投入,因此又被业内称为“单位时间内的力度最大的资金扶持”。
事实上,国家对稀土全产业的关注也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逐步升级的,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发展,稀土正在从“工业味精”向“工业粮食”转变,在国际上,电动汽车、风力发动机、照明、计算机硬盘、移动通信等被称为稀土的依赖性技术。
“依赖性就是没有材料可以替代稀土材料来实现这些技术。”干勇解释说,稀土运用在电器、航天航空、医疗卫生等13个领域40多个行业,发达国家都将稀土列为战略资源,将相关运用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而目前中国已经成了稀土氧化物、合金最大的生产国、供应国和消费国。
技术瓶颈待突破
对于“十二五”设立稀土专项资金,中国稀土学会副会长张安文并不感到惊讶,他认为,应用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稀土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我们的选矿、分离技术已经是世界先进水平,但在应用环节落后于西方。”
以本次稀土论坛讨论的发光材料为例,虽然年产55亿只已经让中国稳坐世界节能灯产量老大的位置,而且中国的巨大市场空间还会让这一数字不断攀升,但中国产品的档次不高、一致性差也是业内公认的事实。以寿命衡量,国外先进的节能灯寿命能达到5万小时,而国产的绝大多数在1万小时左右。
而备受瞩目的钕铁硼磁性材料,中国与国外也存在不小的差距,国内产品耐热只有200摄氏度,而国外已经达到了260摄氏度,“这就使我们在应用永磁电机上不如国外,我们到200摄氏度就会消磁,为了降温就只能加装冷却系统,这样体积和重量就变大了很多。”河南省电动车辆工程协会秘书长杜凤臣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说,核心技术的差异直接影响产品的档次,永磁电机性能差就是国产电动汽车的大问题。
张安文在论坛间隙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础技术研究短时间内难以取得重大的成果,“短、平、快”是不可能取得技术突破的,专利技术多并不表示核心技术多,要看受保护的部分有多大含金量。“我们的材料不落后,但我们的装备水平、分析检测水平、后加工的研发能力还有差距。”
“我不知道这次的稀土专项资金最终会有多少,但国家越来越重视是肯定的。”张安文表示,在应用领域更希望由企业主导研发,“我认为专项资金会顾及基础研究和应用,比如重要材料、技术的突破、优化,包括实验室技术的提升,紧俏元素怎样合理地利用等。”
而作为稀土应用企业“娘家”的包头稀土高新区也在试图解决突破技术瓶颈的资金难题,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任福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为了助力企业自主创新,拟设立“稀土产业科研专项资金”,同时,“中国稀土产业发展基金”也可能成为一个选择。
与此同时,任福还表示要在包头筹建“稀土产权技术交易中心”,搭建稀土技术交易平台,使技术与市场有效对接,及时获取先进科技成果和加速新技术、新工艺的产业化进程。
谁将获益?
而记者也了解到,无论是企业界还是学术界,都对“公共技术平台”充满期待,所谓公共技术平台就是指由政府出资建设的稀土科研中心,可实现统一研发,也可为企业量身定做,技术转让价格实惠。
目前国内类似的平台有三家,分别是包钢稀土研究院、五矿稀土研究院、有研稀土研究院。
稀土行业中小企业人士均认为这会是一种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有效途径,如果稀土专项资金能用于此,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避免重复建设。
与中小企业渴望公共技术平台不同的是,科研能力强的大企业已经开始摩拳擦掌了。据记者了解,国内颇具研发能力的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开始启动有关项目,该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工程师则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有研公司一直就是发光材料领域的研发重镇,这次获得“十二五”稀土专项资金支持已成定局。
3亿元的专项资金支持对稀土应用涉及的电器、航天航空、医疗卫生等多达13个领域在未来5年里会有什么影响?上海国元证券有限公司研究员苏立峰认为,中国一直为世界提供资源,在应用上长期落后,此次的稀土专项资金应该着重于基础研究,如包钢稀土研究院、五矿稀土研究院、有研稀土研究院应该获得支持。
“目前和市场距离还比较远,不过技术的突破最终会影响市场,比如日本的电动汽车都采用日本原产的电池,除非我们的技术突破性大,否则短期内对市场冲击不大,我认为国家的这个利好政策对产业链下游的企业影响不大。”不过苏立峰也预测,“十二五”期间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稀土应用技术可能是永磁材料和镍氢电池,而已经具有技术优势的中科三环、安泰科技、宁波韵升等上市企业最有可能从中获益。
就在如何提高应用技术成为稀土新的话题时,国家又展开了新一轮针对稀土资源的整合、整治行动,8月10日,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五省区15市共同签署《南方五省区15市稀土开发监管区域联合行动方案》,为南方稀土“统一战”吹号角。与此同时,关于包钢稀土将与江西铜业联手为北方轻稀土定价的传言也越来越受关注,似乎,全国稀土统一定价的日子已近在眼前。
但记者从包钢稀土内部获悉,虽然包头市有打造全国稀土交易平台的计划,但包钢稀土作为自负盈亏的企业尚未有与江西铜业联合的打算,“最近的猜测太多,作为上市公司,一切以公告为准。”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