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北京同事就“SMART是否值得购买”的话题展开争论。
正方观点是,在这个有着超过400万辆汽车的城市里,没人希望自己的座驾是停车场里要靠车牌才能辨认出的平庸之辈,更关键的是,“11万元的奔驰”,这本身就是个诱惑;反对者则认为SMART充其量是个像iPad一样的时髦玩意儿。
除了代表不同的价值观以外,上述观点的博弈正在诱发奔驰在华产品战略的最大风险—由导入低价车型吸引较低收入群体(相对于其四门轿车用户而言),在与宝马的势力对比中随时可能发生逆转、超越后者的奔驰汽车,这一成功是否该以牺牲品牌价值为代价?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总裁麦尔斯的自信能在多长的时间里,保证这一灾难不会发生?
在作出所有决断之前,麦尔斯需要恪守他的CEO准则—“CEO最重要的是要有远见,能为公司制订长期发展目标”,而不是把在销售数字上超越宝马当作什么宏图。
小车跌至QQ量级
随着中国富有阶层的年轻化,奔驰希望能与这种势头保持同步,推翻只有在买家需要证明自己身份时,才会想到奔驰S级轿车的境况。为此,麦尔斯极力推行小型车战略,包括售价一度低于10万元的SMART和与本田飞度尺寸相仿的A0级车。
对于奔驰不断降低的价格门槛,来自最大竞争对手的评价已经到了尖刻的程度。“如果SMART延续现在的定价,那么它也只能和奇瑞QQ保持在一个量级,无法与Mini相提并论。”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史登科公开奚落。在一次网络团购中,奔驰以低至7.7折的售价卖掉了205辆SMART。
去年11月发布A CLASS时,麦尔斯再次遭到了类似质疑,“与拒绝将BMW 品牌延伸到此类微型厢式乘用车市场的宝马公司相比,如何确保奔驰的豪华形象不被拉低?”
“我们丝毫不会对此担心,而是感到骄傲,”麦尔斯称,“我们居然能把这样一款3.87米长的小车也做得如此豪华。可以预见,未来在中国最畅销的是A 级、B级、SMART这样的车型。”奔驰中国销售副总裁蔡公明则坦言,品牌的维护的确不易。“但我们干得不错。”蔡公明说,他们努力实现一种平衡—没人觉得品牌下降,反而更有活力。
主力车型增速最低
2010年12月20日过后,麦尔斯相信他差不多完成了奔驰在华的产品布局。在中国的富裕城市,许多拥有稳定收入的买家,都能在奔驰汽车中作出选择—从SMART到A级、B级,直至C级、E级,对于那些追求个性的,奔驰还能提供造型前卫的跑车。
过去一年里,麦尔斯多半精力都致力于此—导入全系车型,描绘奔驰的年轻化,以及推销代表性的“年轻阵容”:A级、B级和SMART。奔驰家族真正在全球销量最大的C级,却保持着该品牌在华业绩的最低增速。
截至2010年11月,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大陆地区共交付超过129500辆汽车,再次超出了由10万辆增至12万辆的全年计划,其同比119%的增幅远远高于宝马同期实现的87.6%。奔驰中国的高管暗示,其弱于宝马业绩的排位可能于今年发生逆转。
急欲在中国扩大版图的戴姆勒全球总裁蔡澈把2015年中国市场的预期目标由20万辆骤然提升到30万辆,其中国产车型将占据70%。但由于此前奉行保守策略,受产能低下钳制的北京奔驰只贡献了不足30%的销售业绩。
麦尔斯显然不是唯一一个该对此承担责任的德方高管,戴姆勒东北亚董事长华立新,以及北京奔驰总裁布切克更加难辞其咎。如果国产化依然推进迟缓,没有什么能帮助麦尔斯的“正金字塔”结构奠定塔基。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