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xPartners艾睿铂最新调查显示,直至2015年,中国商用车行业增长率预期将一直落后于全球水平,行业增长放缓已经开始对中国本土的OEM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的盈利水平形成压力。
全球商业咨询公司AlixPartners艾睿铂今天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的重型和中重型商用车市场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的一轮强劲增长后,其增长速度近期已然下降,并且预期到2015年整个行业的增长放缓将延续。此外,尽管2007年至2011年间,中国的商用车制造商在销售收入增长方面远超全球同业水平,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5%,与之相比同期全球行业总体增长率仅2.2%,同时,凭借占据全球商用车市场39%的产量,中国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国。然而,本报告预计,从现在到2015年,中国商用车制造厂商收入年复合增长率将下滑至3.2%,低于同期全球的行业总体增长率4.3%的水平。
AlixPartners艾睿铂此次发布的“中国商用车行业前景展望”研究报告还发现,中国商用车市场较低的增长速度和来自全球其它国家厂商日益激烈的竞争,正在对中国本土厂商本已偏低的盈利水平形成威胁,这将迫使他们必须提高效率,并对其产品线进行升级。
中国商用车的出口在经历了2009年和2010年的显著下降之后,目前增长强劲。然而,2011年中国商用车的出口仅回升至2008年的水平。国内商用车的主要出口目的地仍然是其他新兴国家市场,尚未真正进入成熟的规模市场。
AlixParnters 艾睿铂今日发布的这项报告也覆盖了和商用车行业密切相关的工程机械设备行业。与商用车领域不同的是,中国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已经位列全球行业的领导者地位,它们在收入增长和盈利能力方面均优于全球的行业平均水平。特别是一些民营的领先企业通过重大的海外并购项目,进一步加强了它们的行业地位。
AlixPartners艾睿铂董事总经理及上海办公室负责人罗曼先生(Ivo Naumann)评论说:“中国商用车行业增长放缓源于中国整体经济增速的下滑,这将迫使商用车企业改善其成本结构,并提升效率。同时,由于国内商用车企业的出口市场缺乏真正成功的突破,这些企业需进一步提升其产品质量和性能,并在主要的出口市场建立服务网络。这正是目前许多本土企业亟待完成的任务。”
正如AlixPartners艾睿铂在其一年前的报告中已经预测的一样,由于受到能源价格上涨、排放标准和安全规范的实施、以及对高载荷能力需求的驱动,中国商用车市场正从以本土品牌占主导的廉价卡车向中档车型转移,尽管目前高新技术卡车市场尚未形成。
AlixPartners艾睿铂董事吴晶辉女士进而表示:“虽然中国商用车制造商在质量和性能方面仍落后于全球标准,但在过去几年中,这些企业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中国商用车辆的使用寿命延长恰恰反映了这一点。”
在开展商用车行业研究的同时,AlixPartners艾睿铂也对全球工程机械设备板块进行了研究,并重点关注了中国市场的发展趋势。艾睿铂董事总经理及公司全球重型设备业务负责人弗朗西斯科先生(Francesco Barosi)表示:“在这一领域,一些中国的企业显然已经实现了全球规模。比如,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已被公认为是世界级企业,并与来自北美、日本和欧洲的成熟企业同台竞争。之前的一些并购动作,比如三一重工兼并普茨迈斯特(Putzmeister)和中联重科兼并意大利CIFA,都会进一步加大这些企业的全球扩张步伐和产品线。”
成熟市场依旧保持较高的汽车排放标准,但新兴市场正迎头赶上,它们平均落后西方国家五至十年。虽然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挑战,并提高了研发投入在收入中的比重,但它们在研发上投入的总额仍然远远低于全球其它国家的企业。
罗曼表示,“对于中国本土商用车企业以及在中国进行商用车销售的企业而言,要想跟上不断升级的排放标准,就必须在技术水平提升的过程之中,严格管理好新技术到产成品间的制造实现。卡车行业要想优化成本结构,或许得效仿汽车业的发展模式,即加强零部件和产品的标准化。”
西方国家的OEM厂商也正逐渐在其本国市场和其它制造成本较低的新兴市场(如中国)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一方面,企业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其本国市场不被忽视;同时,在那些新兴市场实现本土生产本土销售让企业从中获益甚多。
弗朗西斯科最后强调,“在中国设厂的海外车企通常有能力迅速地应对市场变化,例如针对当地的竞争对手改变价格策略,又或是满足突增的某一个特定产品的生产需求。它们还有能力调整自己的产品生产以满足本地需求,制造其产品的本地样式,通常这样成本更低,并且对于主要的金砖四国的客户而言,更具吸引力。”
“除此之外,海外企业在当地设立工厂可以确保更短的供货周期,这样企业就不必从本国进口产品,它们还能因此提供卓越的零部件销售和服务,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