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防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本文通过整理找到了错误的产生原因,通过分类解析法找到了预防性检验和信息化防错技术组合防错模式,并针对性地进行了有效实施,该方法的采用大大降低了VIN问题的发生率,提升了生产线装配质量自控水平。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制造过程每一个细节操作的准确性都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满意度。其中,车辆识别代码(VIN)作为识别车辆身份的惟一凭证,关乎到整车身份的合法性,影响着车辆的上牌、年审和保险等诸多售后环节,其重要性显而易见。控制VIN准确性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总装工艺流程涉及VIN的环节很多,比如车辆配置表、随车文件、VIN打印、拓印、大小铭牌和合格证等,更为重要的是VIN与其他号码(发动机号和变速器号等)的绑定也同样要求100%的准确度。众多相关工序中任一工序出现错误都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确保相关工序的操作准确性将是工艺质量人员的首要任务,本文将在分析VIN错误的基础上,通过一种组合防错方式浅谈如何避免VIN错误的产生和流出。
VIN潜在失效模式解析
VIN是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的缩写,SAE标准规定:VIN由17位字符组成,可确保世界范围内制造的所有车辆VIN具有惟一性,30年内不会发生重号现象,相当于汽车的“身份证”。VIN由世界制造厂识别代码(WMI)、车辆说明部分(VDS)和车辆指示部分(VIS)三部分组成,简要构成如图1所示。WMI代表地理区域、国别和制造厂;VDS代表车辆特征代码和检验位;VIS代表年份、装配厂和生产顺序号。由于VIN在制造过程的众多工序都有所涉及,因此其准确性就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人为视觉疲劳影响、设备故障影响、工位干扰影响和不良生产辅助工具影响等。这些因素最终会导致VIN产生字符错误、位数多或少和同车号码不一致等质量问题,分析如表1所示。
上述失效模式的存在给车辆的售出带来极大隐患,为此,需要考虑总装人工装配为主的特点并结合柔性化生产寻找针对性控制措施,最终我们确定了通过信息化防错和预防性检验组合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控制方法
1.信息化防错
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化基础之上的简易防错系统,在操作过程中可实现自动防错功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大大降低VIN错误的发生率。其原理是:通过在VIN打印设备中,增加VIN数据和位数校验程序以及重复打印加密程序,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存储和查找核对功能,实现自动检查判断工作。主要操作步骤是:首先,将需要防错的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实现整条生产线的信息共享;其次,利用扫描枪2次扫描配置表VIN以便将信息准确传入计算机,避免手工操作中的失误和单次扫描出错带来的不良后果;最后,由计算机完成数据查找、比较和判断工作,无误则打印,有误则不打印。通过这样一套流程来有效避免错误的发生,简要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
图2中系统位数校验的主要功能是防止VIN的17位位数出现错误情况下打印。网络校验主要功能是核查扫描的VIN与MES系统中所对应的VIN字符一致,防止手工录入或扫描输入时出现错误时打印,实际操作界面如见图3所示。
我们在现场调查分析时发现,有时会出现不同车辆同一VIN重复打印的失效模式,比如:班前采用钢板试打确认设备是否异常时,其中所用的VIN还要在正常车辆上再次刻印使用,因此设置软件时不能将VIN重复打印功能直接屏蔽,但是如果该功能不设置任何权限的话,实际操作中又容易造成正常车辆VIN重复打印,操作人员难以发现这种错误而导致流出。针对这一现象经过深入探讨和对设备工作原理的进一步研究后,发现此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软件优化增加自动重复校验功能。通过网络校验将待打印VIN与历史打印VIN进行自动比较以核查是否重号,此功能设置密码权限可有效防止随意打印带来的不良后果,实际操作界面如见图4所示。
以上信息化防错的应用不但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起到防错作用,而且打印数据可自动在系统内保存,以备以后问题分析和追溯之用,另外这种方法还可减轻人工检验劳动强度,受到操作人员的广泛欢迎。
在应用上述方法时,我们还要注意由于随车文件混放引起的VIN与发动机号、变速器号绑定错误无法通过上述方法防错的情况,但是这样的错误如缺少防错手段也同样是个潜在隐患,那么我们如何消除这类隐患呢?下面介绍通过预防性检验防错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2.预防性检验防错模式
预防性检验防错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生产线装配控制环防错和流动性FMEA监控防错。
(1)生产线装配控制环防错 是指利用本工序逻辑性和前后序相关性进行防错的方法,具体思路如图5所示。
本工序逻辑性防错法通过科学、合理安排工序内各操作步骤使工序本身可以进行防错,例如:图5中我们在VIN打印时选择左车门配置表,但是粘贴VIN拓号时选择右车门则可以对拓号VIN与右侧配置表VIN进行一致性核查,从而确保左、右车门配置表的一致性,也即确认VIN打印输入条件的准确性,这样实际上是形成了一道防错控制环。当拓号仍然选择粘贴左侧车门时这道防错环便没有。
后工序相关性防错法是在不增加后工序工作内容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编排操作步骤从而建立对前工序重要内容的工位内检查,例如:图5中VIN拓号和仪表台小铭牌打印作为前序工作内容,在后序的仪表台小铭牌粘贴操作时,如果将小铭牌从车身上取下时与配置表核对改为与VIN拓号核对,拓号准确性就可以通过这个改变增加了一道防错环(注:小铭牌与配置表的准确性本工序打印时已进行过核对)。
这种防错方法主要体现了工艺安排的科学性,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防错方法,对于总装这种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生产质量控制来讲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流动性FMEA监控防错法 主要是由车间质量管理者以专项形式汇编潜在失效模式的方法将风险简洁明了地集中起来,然后采用流动巡检方式检查问题控制方法的现场落实情况,具体如表2所示。这些失效模式的避免由流动性的检验人员在风险根源工位确认,巡检要采用循环多频次法,该法以前后一轮检验间隔能确保问题不流出车间为指导原则,这样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追溯成本,如未执行则及时纠正并进行追溯,如执行则说明风险被有效控制,这些巡检将问题有效地控制在工位,同时也减轻了定点检验的压力。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