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特律破产的启示
素有美国“汽车之城”美誉的底特律申请破产保护,也给我国城市发展敲响了警钟。应该看到,城市发展必须以多元化产业为支撑,必须坚持和谐共生理念,必须合理控制债务规模,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
日前,素有美国“汽车之城”美誉的底特律正式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迄今为止申请破产保护的最大城市。这一消息令世界震惊,也给我国城市发展敲响了警钟。
底特律是美国汽车产业的摇篮,全球排名前六位的汽车企业中,就有通用、克莱斯勒、福特三大企业在底特律设立总部。上世纪50 年代,底特律风靡全美,城市人口曾达到180多万,是全美第四大城市。然而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种族矛盾的加剧和汽车工业衰退,城市发展每况愈下,城市人口由鼎盛时期的185万锐减到68.5万;失业率居高不下,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一人失业,全市三分之一的人口在美国贫困线以下;城市负债居高不下,终于陷入破产境地。
虽然过去30年中,美国申请破产的地方政府近250个,但底特律申请破产还是让全美震动。对于正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我国来说,应该从中得到启示。
首先,城市发展必须以多元化产业为支撑。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支撑是基础,只有通过产业的大发展才能集聚人气、提升财气。但正如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城市的产业支撑也不能仅靠个别行业,必须形成多元产业支撑。底特律80%的经济依靠汽车产业,由此形成一个汽车产业链条,汽车年产量约为美国的四分之一,从业人员近20万人,约占全市职工总数的40%以上。单一的产业结构导致经济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集中爆发,当地三大汽车巨头同时陷入破产边缘,进而加剧了该市财政危机。我国许多城市产业结构同样单一,大庆、克拉玛依、鞍山、本溪、攀枝花、大同、鄂尔多斯等,就是依靠单一且不可再生资源作为经济支撑。据统计,目前国内资源枯竭型城市有118座,涉及3400多万人口,转型发展迫在眉睫。这提醒我们,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除了注重住宅集中化、人的城镇化,以及打造核心产业竞争力外,还要具备综合发展能力,形成多产业发展局面。
其次,城市发展必须坚持和谐共生理念。一个城市如果不能保障每个市民平等发展的权利,就会被抛弃。上世纪60年代,底特律黑人为争取权利而开展民权运动,演变成全美规模最大、破坏性最强的种族骚乱,留给底特律永远的伤痛。由于城市阶层对立,暴力犯罪案件频发,底特律成为美国“凶杀案之都”,100多万人逃离了曾经的家园,城市住房空置率达到了25%,荒废的摩天大楼、工厂和住宅随处可见。底特律的遭遇表明,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必须保障每个市民平等生存发展的权利,尤其是城市中农民工的权利。现在我国进城农民工达2亿多人,虽然他们身居城市,但只是一只脚踏进城市门槛,没有享受到城市居民在就业、就医、就学、社保等方面的待遇。我国政府多次强调,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这就要求城市发展更加注重人的权利维护,让每一个人都在同一座城市中和谐共生。
第三,城市发展必须合理控制债务规模。举债是城市建设发展的现实选择,但如果城市举债超过地方政府资产,就会导致地方政府无力偿还甚至破产。底特律目前已负债180亿美元,如此高的负债让底特律政府无能为力,被迫选择申请破产。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同样值得警醒。今年6月,审计署公布了对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的统计显示,地方债数量增速、规模都需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靠卖地支撑还债的模式集聚较大风险。所以推进城市建设不仅要善于做好经营文章,即“借钱搞建设”,更要统筹考虑地方政府偿还能力,建立适度举债和良好偿债机制,合理控制债务规模,降低财政风险。
再次,城市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底特律的没落固然有产业枯萎的客观因素,但城市管理者缺乏战略眼光,没有在产业深度调整过程中,及时准确地通过合理手段,帮助城市发展转型也是重要原因。底特律也曾试图转型,但当城市走向衰败后,底特律政府将钱投资于城市建造,希望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更新改造让城市复兴。可事实证明,这一决策不仅增加了政府新的负担,而且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不难看出,城市发展离不开一个高效、有力的政府加以引导,而不是所谓地完全靠市场经济任意发展。当然,政府在调控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合理划定与市场的边界,重点是科学确定城市发展总体思路和战略举措,要在依法操作、规范运作的基础上,加强市场监管,推进城市建设。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