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三包”政策将于今年10月1日实施,该消息公布后不到一周时间,已有四家国内车企宣布参与政策制定,并表示将先期执行。市场的第一金科玉律“顾客就是上帝”终于要在中国车市这个全球汽车第一交易市场真正被实现了吗?
回顾中国汽车市场发展之初,由于市场潜力巨大,消费者需求蓬勃兴起,有限的汽车产能根本不足以供应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在这种卖方市场中,消费者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有的只是央求厂商尽快交车。
在厂商占尽优势的汽车市场,消费者的权益就很难获得保障。除了汽车厂商销售的产品价格大大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消费者不得不付出比国外消费者更多的代价,甚至不得不忍受厂商恶意的加价盘剥行为,这种市场基础下,消费者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越是畅销的汽车产品,消费者被承诺的包修期限越短,里程也越短。
而消费者也顾及不到汽车产品的品质对自己未来使用的影响,买到车才是那时消费者最为关心的事情。而保证汽车企业,包括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发展才是国家的重点,这也是此前“汽车三包”政策历经八年还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重要隐因。
而车市竞争日趋激烈,使汽车厂商不得不拿出更多“讨好”消费者的手段,在“汽车三包”迟迟未出台的前两年,各大厂家开始你追我赶地延长旗下车型的质保期。2010年后,3年/10万公里几成行业标准,随后几年间,4年/10万公里、5年/12万公里甚至缴纳少许费用就可享6年14万公里的“超长保修政策”竞相出现。相比买车初期的大幅让利,买车后可观的维修保养优惠也是“套牢”车主的利器,而让车主减免后顾之忧的“三包”政策同样如此,首轮响应的车企还可顺带标榜自家产品具备高质量的潜台词。
尽管如此,“汽车三包”政策的出台以及一些车企的积极响应并不代表消费者做主的“买方”时代立即就会来临,相关条款还有更待完善的空间,这都需要市场的验证与沉淀。消费者也不必对“汽车三包”政策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抱有过高的期望,因为真正决定消费者权益获得全面有效保护的永远都是市场竞争, “三包”政策的出现将是挑起这些竞争的又一催化剂与市场的问路石,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彰示“消费者真正第一”的买方时代将在不久后到来。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