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分析机构:中国汽车业仍具诱人增长机会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3-08-12
分享到
近日,世界权威金融分析机构标准普尔发布报告,看好中国汽车业,称“中国汽车业对于国内和国际汽车生产商而言仍具有诱人的增长机会”,并暗示中国汽车生产商增长的关键或在于改变增长策略。

近日,世界权威金融分析机构标准普尔发布报告,看好中国汽车业,称“中国汽车业对于国内和国际汽车生产商而言仍具有诱人的增长机会”,并暗示中国汽车生产商增长的关键或在于改变增长策略。

事实上,这对近来遇到了“限购限行”多重阻碍的中国本土汽车业而言,不失为一个正面消息。然而,中国本土汽车业如何能突破桎梏?燕雀安有新巢,何处又是本土化汽车的栖居之所呢?

现状 三驾马车造就良好发展空间

据目前国内车企公布的2013年7月产销快报显示,中国本土汽车品牌销量一路高歌。其中,长安汽车成本土品牌销售冠军,7月销量同比增长31%,至12.46万,遥遥领先很多外资汽车品牌。不仅如此,江淮、长城、上汽等中国自主品牌都超预期完成了7月的销售目标。

由此,中国本土汽车厂商良好的发展势头以及庞大的增长空间一览无余。标准普尔的信用分析师孔磊认为,在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下,三驾马车造就了庞大的增长空间。

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和较低的轿车保有量将继续支撑轿车需求。标准普尔预计2013年中国的乘用车销量将增长10%-15%,虽然这一增幅不及截至2011年的十年间17%-19%的增幅,但与除美国之外的其他主要地区5%甚至更低的增幅相比依然非常可观。

同时,在外资汽车厂商选择大型国有企业作为合资伙伴后,很多民营的中国原设备制造商(O E M )已开始开发自主品牌汽车。行业整合可能会使本土原设备制造商变得更加强大,从而在与规模更大的外资汽车厂商的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并购也是中国本土化汽车发展的良策,它将帮助国内汽车生产商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产品线及节约研发成本。这些益处最终将转化为更强的竞争力,并将在经营效率的提高及成本的下降上得到体现。

挑战 外资频下挑战书,自主内忧外患

孙磊同时表示,得益于品牌知名度和更高的产品标准,目前,外资车企在中国市场仍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本土汽车缺乏技术创新和卓越的自主品牌是中国汽车生产商的致命弱点。随着技术、环保标准和迅速变化的消费者品位导致资本需求增加,小型汽车生产商的竞争力可能遭到前所未有的削弱。如果国内汽车生产商不能缩小与国际汽车厂商的差距,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今年的市场占有率可能会跌破40%。

除却自身不足,2013年以来,日系车、韩系车、欧系车等外资车企争抢中国市场的势头愈演愈烈,他们加速品牌中国本土化步伐的同时,也向中国本土汽车厂商频下战书,本土汽车生存空间被挤压。

国内汽车制造商需要重新考虑如何进行汽车设计、制造和营销,才能与国际的汽车制造商竞争,甚至是扩张到海外市场。麦肯锡咨询公司的建议是:打好基本功,注重正确的产品开发;抱团壮大,与业界其他厂商合作,即使是竞争对手;集中火力,采取多产品战略;有所创新,不仅是新车型的开发创新,还要对如何接触并与客户沟通进行革新;建立新的产能以实现下一步发展,应该找出技能缺口、招募人才或聘请第三方工程公司填补缺口。

出路 国内外市场多管齐下

世界新车市场逐渐饱和,中国也不例外,本土汽车厂商的出路又在何方?其实,中国本土汽车可以进军多种市场,全方位谋求利益增长点。

中国被公认为全球增长最快,也是最具潜力的租车市场之一。据中国出租汽车租赁协会发布的数据,预计到2015年,中国汽车租赁市场将拥有40万辆车左右,营业收入预计可达到180亿元,年均增长率远超许多行业。今年4月,本土租车巨头之一的神州租车宣布与美国赫兹租车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完全可以发展租车市场,将巨额利益收入麾下。

此外,走出去抢占国外市场也是重要一步。如过去三年中(2010年-2012年)一直稳居国内汽车出口量第一的奇瑞汽车,产品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亚、欧、非、南美、北美五大洲,并在15个国家建设了16个海外生产基地。此外,还有零部件和售后服务等市场,也都是中国本土汽车可以选择的发展方向。当然,这都需要政府政策的进一步支持。

收藏
赞一下
0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