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吉利、奇瑞,现在轮到了江淮——— 又一家自主品牌计划进行重大战略调整。作为民族汽车工业的代表,自主品牌每一次重大调整总是会引发很多争议,甚至有业内人士直言“不看好”。问题在于,是不是外界不看好就不进行调整?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事实上,自主品牌应该有勇于试错的勇气。
自主品牌发展到今天并不容易。由于基础薄弱,加上自诞生即遭遇外资品牌的围追堵截,自主品牌几乎都是在夹缝中成长起来的。在发展历程的大部分时间中,自主品牌的发展都不被看好,不过虽然份额有所下滑,自主品牌仍占据着乘用车市场40%以上的份额。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也没想到自主品牌能走到今天。当自主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适时的调整是必然举动。虽然很多调整并不一定正确,调整之后成效可能并不好,但自主品牌应该从调整中汲取经验教训,在试错中成长。
如果不通过试错,自主品牌何以找到成功的道路?毕竟,在自主品牌的发展上,几乎没有人敢说有过成功的经验。所以在竞争中不断尝试,可能大部分时候是错的选择,但排斥了错的做法,也就意味着离正确的越来越近了。
自主品牌过去的错误之多可以说是信手拈来,比如低质低价、不重视消费者感受、渠道扩张过猛、制定目标过于激进等,几乎每一种错误自主品牌都犯过。但一个真正有生存能力的企业,关键能从错误中觉醒,并及时调整,才能获得新生。
近两年来,为了摆脱低质低价的路线,自主品牌进行了多种尝试;虽然这些尝试可能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成效,但已经可以看到很多积极的因素:比如长城汽车多年耕耘SU V市场的厚积薄发,吉利汽车在制造工艺上的飞跃,比亚迪狠抓品质之后受到的认可,以及长安汽车在造型和碰撞安全上的成功……可以看到,这些尝试已经赢得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其中不少尝试之所以能成功,在于它们正是建立在试错基础上的经验总结。可以预计,自主品牌成长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但只有敢于试错,自主品牌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