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
近十年来,是中国汽车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新问题和新情况层出不穷的十年。但从2003年开始制定,2004年推行的“汽车产业政策”却沿用至今,将近十年的历史断点和鸿沟,俨然没有让政策的制定者下决心改变。
在今天召开的2013(第四届)全球汽车论坛上,无论是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商务参赞陈林,对“50:50”整车股比规定的微妙回应,还是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炮轰“鼓励产业兼并重组”而遭遇的“整体上市尴尬”。
亦或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对“产业政策四方面调整”的意见和建议。行业内俨然形成呼吁“产业政策迅速变革”的风潮,用十年前的老办法管理新情况,汽车产业政策走到不得不变的历史当口。
即便陈林司长并未直接回答,50:50股比能否打破?但他用“平衡”的视角举例佐证:“中国出口投资不受股比限制,外国人进来就得找整车厂合作,这就造成了政策的不平衡”。对于合资公司“续约”问题是否会与股比破局相关联,陈林表示:合作是企业行为,由企业自行做主,不会与股比问题挂钩。
相比之下,曾庆洪作为企业界的代表,言辞较为犀利,堪称“炮轰”。广汽在2009年最先响应国家号召,率先举起企业重组的大旗,接连收购长丰、吉奥,但却在“A股上市申报”时,遭遇证监会“同业竞争”的生杀令。
“重组我第一个响应,我第一个上当,为什么?收购长丰29%股份,说不影响广汽A股上市,结果把资料报上证监会,证监会说不行,你同业竞争。”曾庆洪说,“这是个大问题,中国的产业政策,不应只仅由发改委、工信部主导,更应包括证监会、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部委。”
与曾庆洪持类似意见的董扬,也给产业政策的改进提了四点建议:
第一,下一步制定产业政策时,各部位步调要一致。不要出现发改委支持,证监会不支持的情况,各部位要协调;
二是要考虑长期发展,不要只顾短期。市场不好的时候政策刺激汽车,市场好的时候,又把汽车打回去,各种限制,这没有考虑到长期性;
三是政策的综合性,要考虑能源、资源、交通等各方面的协同发展,不能只考虑其中一点;
四是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政策对产业的引导是长期的,这需要政策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汽车产品开发周期长,一款新车开发至少要5年时间,销售周期也很长。
在今年9月初的天津国际汽车论坛上,类似话题也开始凸显,中汽研主任赵航就曾直接表示:旧的产业政策与面临的新情况不匹配。
联系到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因对该案例缺乏新政策支持,直接导致沃尔沃国产进程艰难,3年半的滞后期,也让吉利集团不得不付出更大的艰辛和耐心。
种种迹象表明,一日千里的汽车产业需要与时俱进的政策环境。政府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另一只手”,保障和维护行业健康发展是应有之责,惟其如此,才能保持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