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将要实施时,不少汽车4S店都对店员进行培训,不是培训店员如何为顾客服务,而是如何在法律框架内规避责任,一句话就是:能推就推,能拖就拖。
本报记者 吴建有
被消费者寄予厚望的汽车三包新规,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市场反应似乎并不是那么理想:鉴定难、协商难,换车或退车更难。新规看起来很美,但执行起来难度较大。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三包新规无疑是阻止行业恶性循环的良药,但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位业内人士介绍,新规将要实施时,不少汽车4S店都对店员进行培训,不是培训店员如何为顾客服务,而是找专家培训大家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换车或退车,如何在法律框架内规避责任,一句话就是:能推就推,能拖就拖。
4S店最关心的是新三包法关于换退车的条款。一家汽车公司介绍,之前总成受损,4S店一般不会维修,直接更换,这样既方便又有利润。然而,如今办法规定主要零件总成累计更换超过5次,消费者可要求更换车辆,4S店就不会再直接更换。新三包法规定,在汽车三包有效期内,因产品质量问题修理时间累计超过35日,由销售者负责更换。
据一家4S店透露,若有消费者退车至厂家,厂家会对4S店开出罚单,因为维修店没有把问题解决。对这种情况,他们不得不寻找“规避”办法:一旦车辆进店,首先通过全国维修信息系统查询,了解该车维修情况。如累计维修时间已达30天,就属警戒范围,这时4S店就会采用缓兵之计,拖延着不接车。
新规实施以来,不少4S店由于技术、设备、人员所限,明显力不从心,服务态度和技术水平遭质疑。更为关键的是,国外一些豪华车生产厂家在给经销商的合同上就注明:不带三包。这让本就利润微薄的经销商承担了销售的风险,他们自然就不愿意了,因为如果一家普通的汽车4S店换两台发动机,一年的利润就没有了,换三台的话,就要赔钱了。
据国家质检总局介绍,三包规定实施以来,我国汽车三包信息全面备案公开,已有近百家汽车生产者进行了汽车三包信息备案发布。但仍有一些地方的汽车销售企业没有进行三包信息备案。
不少消费者遇到纠纷,能及时修理就已经非常满足了。一位消费者表示,如果选择打官司,要经过几道程序:首先当地得有合法的质量检测部门。如果一个地方尚未有质量检测部门,就需要到相邻的省份去做检测,耗时又费力。
另外,就是检测出来确实是质量问题,还需要和商家协商,协商不成的话,就需要走司法程序,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因此,大家都会选择妥协。
目前,三包新规正处在信息普及阶段,离消费者真正受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专家表示,要尽快建立第三方独立的鉴定机构,并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借鉴国外经验,组建社会组织参与监管。对于没有及时到国家质检总局进行三包信息备案的汽车经销企业,或者没有三包能力、厂家不实行三包的经销商,可以进行警示,甚至限制其经销,这样,三包新规才有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