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业已进入市场化、普及化的时候,汽车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视也在不断地得到提升。
对新能源汽车制造与发展而言,尽管国际上开发的新技术越来越多,但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有真正能够替代传统制造的新技术。
业内专家坦言:“如果新技术无法超越现有的传统制造的话,不仅容易使新技术发展迟缓,被停留在实验室中,这恐怕才是面对新能源汽车制造最为尴尬的问题。这就需要在发展新技术的同时,更需要汲取传统制造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这才是对新能源汽车至关重要的问题。”
技术不成熟 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2012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提出,到2015年,我国的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 50万辆,2020年时超过500万辆。而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销售新能源汽车12791辆,与50万辆目标存在巨大差距。
“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以电动车为例,一般锂电池充一次电,只能行驶100多公里,不像加一次油可以行驶400-500公里,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全世界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上都在攻关,我国现在也在努力。”工信部一负责人说。
据了解,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主要以电动汽车为主,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包括电池、电机和电控3个部分,其中电池是最为核心的部件。遗憾的是,在这些方面中国都处于研发中,还没有进入产业化阶段。目前,中国动力电池的核心部件正极和电池隔膜80%以上都需要进口。
上汽节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动力系统部总监傅振兴表示,新能源汽车主要受到电池技术能量密度的约束。从性价比来讲,现在的电池技术从它的能量密度及成本来考虑,做一个纯电动车只能适合于城市用的小车。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讲,虽然市场的普及尚未真正的形成气候,但却在实验技术层面确实争先恐后。一下子就冒出N多种替代技术,恐怕就是很好的证明。特别是在现实的制造中,不仅已经有了纯电动汽车,也已经有了混合动力汽车,现在更在加紧研发与布局氢能源汽车以及太阳能等更新的替代能源。为此,不要说消费者难以一下子辨别清楚以及认识这些能源孰轻孰重;就连业界的人士也在为此争执不休,这就更说明新技术的提升空间仍然巨大,新技术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其实,作为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要不断地推动新的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新能源汽车的不成熟问题。就如同柴油汽车,只有历经了几十年的技术转化,才能够逐渐取代汽油车的地位一样。新能源汽车也只有经历了更多的技术转变,才能最终能够确定谁是主导技术的关键。
业内专家认为,现在的纯电动汽车都被各方所看好,但由于电能源并非是天然能源,尽管汽车消耗本身环保能力十足,但对电能的制造,却有着前期的污染问题,如果不能将电能的制造本身考虑进去,显然是对电动车使用能源的不了解。或许,将来哪一天,又冒出一种更新的替代能源,不仅可以快速取代燃油,而且也能够满足替代能源的所有要求,这恐怕才是人们最期待的新汽车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制造更应该适时找到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技术,更应该以创新替代模仿,这就是国内的汽车制造面临着更难的考验。
顾虑短期难解 吸取教训为主
但是消费者仍有诸多顾虑。比如电动汽车最尴尬的,莫过于开到半路突然没电,哪怕身处城市,方圆几里内可能也难觅充电站。
新能源汽车半途没电的尴尬似乎并不能在短期内解除,这主要受到国内充换电站的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之限。截至2013年底,全国范围内总共建成投运充换电站、交流充电桩对于中国和未来汽车的保有量来说还远远不够。
另外,充电所需的时间相对于加油要漫长得多。电池专家建议电动车充电最佳时间是4—5个钟头。但万一忘了充电怎么办?除了就近找充电站,也可更换电池,不过实际操作起来却具有相应的难度。即使充换电设施足够,比起传统汽车几分钟就可加油离开,用几小时充电或装卸笨重电池也足以让人皱眉。
在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看来,除了充电的固定车位比较难找,现在电动汽车的使用寿命不长和还未突破的电池技术瓶颈都令他持保留态度。
或许只有优化了充电网络布局、提高充电和换电池的效率、突破电池的瓶颈技术,才可能让人心动的同时付诸行动,并让新能源汽车的车主消除后顾之忧。
就算是中国电动汽车已经处于发展线路明晰、利好政策频出的时期,新能源汽车仍然处于市场机制和基础建设不完善的困境。但无论如何,传统汽油车的电气化是大势所趋。
而作为汽车技术层面的转型,除了已知的技术上变革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观念上的转变与突破。企业只有很好地在技术与品质上转型到位,才是对企业发展最为有利的。
新能源汽车国内外发展,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业内专家坦言:“国内企业更需要有足够的准备,才能够进一步在创新方面取得进步。国内企业除了需要以更好的积极性应对技术以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企业需要意识到怎样不走弯路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新能源汽车制造对于国内企业,才不至于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至于怎样更好的打造新能源汽车,显然技术与品质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两大关键要素。而国内汽车制造,在传统技术方面,就已经落后于国际制造。上述人士指出: “更需要国内的企业清醒地意识到,新技术发展,必须要汲取传统制造过程中的教训。如盲目地模仿与依赖问题、重数量而轻品质问题等等,均是需要在新能源制造中该引以为戒的新问题。所以,这就更需要企业从适合于自身的优势出发并认真研究过去制造中的教训,才能够使新能源汽车制造紧跟上世界的潮流。否则,如果仅仅是为了追赶而追赶,自然就难以赶上国际新技术的发展步伐了。”
客观地讲,新能源汽车发展到现阶段,已经形成了政府支持、消费者期待以及企业积极参与的态势,这就为新能源汽车逐步市场化开启了非常有利的空间。同样也需要看到,新能源汽车与传统制造的关系,仍然是基础上的发展问题。
所以,这就需要企业认识到自身在传统技术层面的欠缺与不足,只有如此,国内车企对新技术的发展才能够知己知彼。
而从另一个方面看,发展新能源,绝不仅仅是制造技术问题,而是更需要综合的寻求发展与变革,这就更需要政府的推动力能够更加科学合理、消费者的包容心更加宽广以及企业的着眼点更加长远,只有这样,新能源汽车技术实现突破、甚至在制造层面上实现弯道超越。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