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中研开发出可识别前方80m处的激光雷达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4-12-18
分享到
丰田中央研究所试制出了配备在行驶中的汽车上,以三维方式识别周围的行人、汽车、建筑物及地形等的近红外线激光雷达系统,并在“第61届应用物理学会春季学术演讲会”上,公布了试制系统的实验结果。

丰田中央研究所试制出了配备在行驶中的汽车上,以三维方式识别周围的行人、汽车、建筑物及地形等的近红外线激光雷达系统,并在“第61届应用物理学会春季学术演讲会”(2014年3月17~20日于日本青山学院大学相模原校区举行)上,公布了试制系统的实验结果。

激光雷达是实现自动控制车速等的ACC(主动巡航控制系统)以及未来的自动驾驶时使用的核心技术。可根据照射的激光及其反射光,实时三维识别周围的形状。另外还可与地图信息对照,推断当前位置。不过,目前能够采购到的产品十分有限。各公司开展的自动驾驶实验大多使用美国Velodyne公司制造的激光雷达。丰田中研也曾利用Velodyne公司的产品进行过新一代驾驶系统的研究。

此次丰田中研使用的试制系统以6面的多面反射镜来扫描波长为870nm的激光(图1)。该反射镜除了用于向周围发射激光二极管的光之外,同时还用于光路控制,将对象物的反射光导入受光元件(光二极管)。

对象物的反射光由丰田中研开发的专用芯片接收,由此获得二维图像。距离信息通过手势识别等使用的ToF(Time of Flight)方式来推断。

专用芯片集成有16列×1个的受光元件。使用该受光元件,通过多面反射镜的1面来捕捉周围空间的16列×202点。也就是说,通过围绕多面反射镜的6个面(1帧)来拍摄96列×202点。帧频为10Hz。

专用芯片的受光部采用适于高灵敏化的雪崩光电二极管。实现高灵敏度后,就容易拾取成为噪声的阳光等,因此还采取了消除噪声影响的机制。具体实施的是时空域直方图处理,就是以24点(6×4)为1组,只有组内的多个点同时检测到受光时,才视为接收到了激光反射光。受光元件和信号处理部集成在设计规则为 180nm的CMOS芯片上。

经实验确认,能够识别出设想为穿着黑衣服的行人的板状物体(宽30cm,反射率为9%)。在反复操作1000次后,80m以内的识别率达到90%以上。

另外,尽管光源使用的是激光,但通过改为脉冲宽度为4ns的脉冲状,达到了无损眼睛的安全标准。

收藏
赞一下
0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