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会议开一整天,我们也会有很多问题想问。”5月13日,全国多个汽车企业的代表汇聚北京大兴亦庄开发区,参加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 “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主办的“汽车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以下简称“汽车有害物质管理”)宣贯会。面对汽车行业如何落实国家战略要求,实现绿色发展,参会的车企代表显然意犹未尽,汽车生态设计及有害物质管理成为关注的焦点。
■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提升国际竞争力
据了解,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实施汽车有害物质管理较早,其中欧盟早在2000年即发布“ELV指令”(End-of-Life Vehicle报废车辆指令),对汽车有害物质和回收利用进行管理,并于2006年发布“RRR指令”(Residual Resistance Resistivity汽车产品再利用和回收利用率),要求汽车产品须符合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相关要求,通过RRR认证方可进入市场销售。欧盟的管理要求也为美、日、韩等国汽车行业所遵循,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由此形成显著的绿色竞争优势。
纵观我国汽车行业近年来的出口情况,大部分集中在亚非或拉美地区,进入欧盟的屈指可数。中汽中心相关专家表示,其中欧盟的RRR认证以其对汽车企业技术研发及一致性管控的高标准要求,成为我国汽车企业进入欧盟市场的重要阻碍因素,使得我国汽车工业在全球化竞争中处于劣势。我国汽车工业要实现“由大到强”,提升全球竞争力,开展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管控,推进绿色发展已是必然要求。
与其他行业相比,汽车工业涉及工业门类广,产业链长,材料、零部件是汽车行业的基础。当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在逐步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全球竞争,进入欧盟等发达国家地区的市场也是零部件行业关注的焦点。开展汽车有害物质管理,加快构建绿色供应链,从供应链上促进零部件、材料行业的绿色化,不仅有利于实现全行业的绿色发展目标,更是促进零部件、材料行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凝聚绿色发展共识 势在必行
长期以来,“重经济效益,轻环境责任”是我国工业领域的突出问题,汽车有害物质管理的实施无疑是对这一问题的重大改变。汽车有害物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汽车行业势必关注产品生态设计,加大有害物质替代和减量化技术应用,开展绿色选材等,促进相关环保技术应用,从根本上降低汽车工业未来环境负荷成本,从而使全社会获得良好的经济、环境效益。业内人士认为,快速有效凝聚汽车行业绿色发展的理念和共识势在必行。
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主任郑继虎表示,对于汽车有害物质管理,汽车企业应当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需凝聚行业共识,共同推进汽车行业绿色发展。
为此,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回收利用数据部部长徐树杰透露,中汽中心作为研究部门,正在积极完善相关申报流程,以及研究下一步汽车有害物质管理的方向。他说:“下一步在基于供应链完成整车材料数据收集,实现全产业链供应商管控的基础上,将研究开展进口汽车产品有害物质管理、整车有害物质符合性验证、整车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回收利用水平对比分析、再生材料使用研究以及发布《汽车行业绿色发展年度报告》等工作。”
■完善管理措施 实现绿色发展
据了解,根据工信部2015年6月9日公布的《汽车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要求》,自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对总座位数不超过9座的载客车辆(M1类)有害物质使用和可回收利用率实施管理。
由于很多车企初次接触,申报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在本次宣贯中也得到解答。“这也正是我们召开本次宣贯会的目的之一。”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回收利用数据部项目经理李龙辉表示。
其中很多问题出于各家车企零部件名称不同、车型设计结构不同。对此,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在了解实际情况后,于本次宣贯会推出26项高风险零部件图例说明,李龙辉表示,未来中汽中心还将开展汽车拆解研究工作,以及考虑更加人性化的申报规则。
据悉,为实现管理落地,作为推动汽车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措施,工信部已于2016年5月3日正式发布《载客车辆(M1类)车型的国家标准〈汽车禁用物质要求〉符合性情况名单(第一批)公告》。后期,工信部将定期发布该《公告》,向社会披露汽车有害物质使用和可回收利用率达标情况,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以促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落实,实现汽车行业绿色发展。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环保处处长雷文
汽车有害物管理要避免“先污染、后治理”
在5月13日举办的“汽车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宣贯会上,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环保处处长雷文就《汽车有害物质和回收利用率管理要求》,从中央精神到《中国制造2025》,再到工信部于2016年发布实施《绿色制造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进行了分析。
雷文指出,工信部于2016年发布实施《绿色制造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以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为重点,加快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强化试点示范和绿色监管,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完善绿色产品评价体系,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引领和带动制造业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汽车业作为典型的资源、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链长,涉及工业门类广,汽车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其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均对生态环境及人身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因此,汽车生产企业应当开展生态设计,从源头限制或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基于供应链逐级传递有害物质管控要求,才可以有效降低汽车报废后的环境压力,避免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也是实现产业绿色发展与构建生态社会的必然要求。
从外在发展需要来看,我国亟需实施汽车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促进行业加快技术进步,逐步缩小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提升国际竞争力。
【记者观察】有害物质管理不仅关乎汽车业长远发展
笔者参加类似的宣贯会不止一次,但看到车企代表们如此认真、踊跃,又有点“意犹未尽”的宣贯,还是第一次。
首先,从汽车有害物质管理的角度来说,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件长宜子孙的事情,想想现在1.7亿多辆的汽车保有量,再加上每年稳步增长的速度,车企身在其中不会不明白不管理的严重后果。
其次,从汽车生态设计本身来看,其构建的其实是两个生态。第一个是汽车在社会中本身的生态,减少污染甚至未来没有污染,给了汽车产业更多发展的可能。另一个生态则是从原材料供应商到零部件供应商再到整车厂的全产业链数据管控,推动先进技术发展的生态,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万事开头难,很多车企代表反映这项工作麻烦了点,但与它能够形成的社会效应,和对汽车产业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进行对比的话,如今的小麻烦正是在消除未来可能出现的大麻烦,如今提出的小问题,就是在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大问题。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管理部门积极改进的态度,将增加更多人性化的措施,以确保绿色发展这项“生态”共识,得以长远流传。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