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度,对于汽车行业的每一家企业来说,可谓存在太多的挑战,不仅要满足政府及社会责任的CO2的排放目标,还要面临自己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困境,同时还要不断去应对来自贸易、商业模式转变的压力。
整车企业的日子不好过,而与之相对应的零部件供应商发展也困难重重。从AI《汽车制造业》与德国专业管理咨询公司Berylls发布的“Top 100全球顶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榜单”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零部件供应商企业在2018年度的表现不错,但2019年开年至今的表现可谓不太尽如人意,当然这跟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榜单数字好看但利润却在下降
从榜单来看,2018年汽车零部件企业高增长率和个别企业的创纪录的高销售额令人惊讶,但细细读下榜单,发现大部分企业的增长是缓慢的,并且利润是一直在下滑的。有85家公司的销售额与去年相比有所提高。
总体来说,这甚至可能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因为前100家企业的总营业额增长了7.6%,比2017年有所进步,但很多企业的利润率并不尽如人意,在公布盈利率前100名的71家零部件供应商中,有48家企业的盈利是下降的,盈利能力下降了1%,只有22家企业比2017年度的盈利更多,造成利润率低的原因在于全球汽车市场的下滑,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许多企业加大了对未来技术的高比例投资以及中国汽车市场的持续疲软。
亚洲,特别是中国企业表现良好
越来越多的来自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进入了榜单,分别是排名第20位的潍柴动力、28名延锋汽车饰件系统、34名海纳川、38名均胜电子、71名宁德时代和73名中信戴卡,共有6家公司,它们都非常成功地完成了2018财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31.5%,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整体的企业平均排名上升了12位,而且盈利能力也表现得不错,远高于榜单平均水平。榜单中共有28家企业是来自日本的,大部分企业也都是稳步增长的,但有相当一部分日本企业是处于榜单中后部。韩国的企业表现并不是很理想,整体销售额甚至下降了4.2%。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疲软,但多数零部件企业依旧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除了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的高速发展,国际大型零部件企业也在中国不断投资研发,增设研发和制造工厂,例如博世汽车多媒体事业部未来驾舱(上海)技术中心于近日在上海浦东张江正式落成启用,新的技术中心办公面积达2 500 m2,该中心将成为博世汽车多媒体事业部继苏州和芜湖技术中心以外在中国的第三大技术中心。大陆集团芜湖动力总成工厂于近日扩建开业,新厂区的落成,是大陆集团在芜湖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工厂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应用于低排放内燃机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生产能力。
多种调整,蓄势待发
在外部影响和内部转型需求的推动下,整个零部件供应商的发展正在激烈变化中,大型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和中小型零部件供应商的竞争同样激烈。由于网络和数字化的发展太快,很多初创企业恰巧抓住了此次机会,并获得了很多投资,例如集中在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领域的公司,也许未来,很多初创公司都将颠覆目前榜单中的大部分企业。
从近几年来看,很多企业认为传统汽车零部件的业务越来越难做了。蒂森克虏伯和通用电气等企业纷纷缩减规模,而德尔福、奥托立夫和霍尼韦尔等企业也进行了业务分拆,分别成立了安波福、维宁尔和盖瑞特等公司。举例来说,江森自控出售汽车电池业务,出售交易之后,江森自控将专注建筑技术和解决方案,包括供暖、通风及空调系统以及建筑门禁控制和消防灭火系统等业务。在汽车电子市场上,英飞凌收购赛普拉斯,基于英飞凌原本已经在半导体和安全控制器上的全球领先地位基础上,英飞凌更将成为汽车电子市场上首屈一指的芯片供应商。FCA将马瑞利出售给CK控股,公司合并后的实体将以马瑞利CK 控股公司名字运营,并有望成为全球第七大独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诸如以上的零部件企业的大事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全球几乎十分之一的零部件供应商在过去几年里都在做一些类似成立新的出行公司,出售、分拆公司和传统业务剥离等动作。随着原材料上涨、人力成本上涨、环保压力增大,大多数零部件企业在发布财报时都在不断调整财务目标及预测,可谓是难上加难,寒冬依旧。
但不少零部件企业还是顶住压力,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例如在2018年,大陆集团就经历了数十年以来最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从此前的五大事业部演变为三大业务领域,动力总成、汽车和橡胶,并且将分别专注各自领域,加大研发力度。丰田与电装和爱信精机共同创立新公司,旨在加速开发竞争激化的自动驾驶技术,并早日投入实用。
前进路上必须转型
在过去2~3年的时间内,零部件企业包括含有汽车零部件业务的制造业企业都在转型,有的企业通过成立子公司或者抛售业务来放弃利润单薄的传统汽车零部件业务,而寻求其他领域的高利润生意,比如资本市场、房地产等,这样做可以让企业更加瘦身,也可以一夜之间获得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时也能够更加专注某几个技术领域的研发与制造。汽车行业整体就犹如一位走在路上的耄耋老人,急需新鲜的血液和蓬勃的朝气来推动自己前进的步伐。
尽管新能源汽车一直在飞速发展,三电技术也在不断突破,但充电桩基础建设的速度却跟不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速度,当人们以为未来会是纯电动汽车的天下时,氢燃料汽车和甲醇燃料汽车的研发速度越来越快,抢去了纯电动汽车的很多风头。在几年之前没有重点关注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的多家零部件企业,最近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氢燃料汽车研发之中,并且已经取得成效。在2019上海车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零部件供应商不是在展示自己的三电技术、自动驾驶和未来出行概念,就是在展示氢燃料汽车技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未来的15年中,当氢燃料汽车的技术更加成熟时,加氢站等基础建设满足需求时,市场上的氢燃料汽车会不会超过纯电动汽车?
未来,越来越多的零部件公司也都会关注“CASE”,即互联(Connected)、自动(Autonomous)、共享(Sharing)和电动(Electric)。在这些领域,汽车行业的崛起将依靠和其他行业不断融合,汽车的核心技术和研发重点也在逐渐变化。
未来,任重而道远
从2019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多数零部件公司发布的财报和全球及中国汽车市场的产销数据来看,让人感觉愈发寒冷。在各大消息平台中,常常看到某企业调整预期收益,某企业发布财务预警等消息,但是市场在变,经营模式也在变,还是有很多机会出现。
很多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已经宣布,传统的销售模式已经过去了,未来他们更加希望通过数字商业模式来实现大部分的营业收入,传统的研发模式也已经过去了,未来将会和各种不同领域的公司开展更多的交叉研发,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将会共同去布局未来出行。不过,很多整车厂技术和营销战略模式的改变并不能影响零部件供应商企业的发展思路,决定零部件供应商和整车厂的发展恰恰是市场需求、监管机构和政府等。
而且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未来的企业竞争不只局限于同类企业竞争,零部件企业、整车企业还要和网络公司竞争,也许未来汽车行业需要更多的IT人员,而不是生产线的一线工人。自动驾驶和电动化将改变整个汽车行业,无论是整车厂还是零部件供应商都在这两条路上继续奋发图强,未来将属于有真正核心技术的改革者。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