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8V系统发展历程
从1886年第一辆汽车面世,到1918年汽车开始引入蓄电池,中间经过了近30年。随着起动机的广泛应用,蓄电池很快就成为了大部分汽车的标准配置,为了平衡安全电压及成本,业内选用12V作为汽车电气化标准电压。但随着大功率用电器的集成化发展,12V的标准电压已无法满足需要,需要发动机频繁的介入(带载空调,怠速启停等),这也对车辆的油耗产生了负面影响。于是,电气系统的升级开始成为诸多企业的研发方向。
2011年,奥迪、宝马、戴姆勒、保时捷、大众等诸多车企及供应商联合推出了48V电压标准,相较于原先的12V标准,48V在同等截面线束下可实现4倍于12V的功率,这使得在同等功率下,整个电容器组的价格降低到12V系统的三分之一左右,使车辆的进一步电气化成为了可能,高压系统可支撑更高效的启动电机,从而实现更加平顺的怠速启停,同时,提高系统电压还可相应地降低电流, 减少在导线和用电器间的功率损耗,支撑更多大功率用电器(如电子涡轮,电子主动防倾杆等),减少发动机负载,从而达到节油的目的。
2 48V微混系统综述
在了解48V微混系统之前,需要先了解混合动力动力系统,目前业内主流根据电机输出方式和电池容量的差异进行分类,分为常规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RE-EV)。
同时,在单电机混合动力系统中,根据电机与发动机的相对位置不同,还会将混动方案分为5种构型,即P0,P1,P2,P3,P4构型,P0,P1类型位于发动机端,主要用于给发动机提供辅助动力,一般用于弱混车型,P2,P3,P4构型电机位于动力轴上,与变速箱或输出轴相连,电压较大,电机参与度较高,目前主要用于插电混动等重混车型。而除此之外,还有通过行星齿轮组分流功率的PS构型,主要用于丰田,通用等车企的HEV车型。
严格来说,48V系统作为12V系统的补充,电池容量和电机功率都不大,无法作为独立动力源提供扭矩,而P1,P2,P3,P4,PS等构型中都需要电机一定程度上提供纯电行驶能力,电池容量和电机功率都要求更高。所以目前48V系统主要应用于P0系统中,业内普遍按参与度称其为MHEV(Micro Hybrid Electric Vehicle),即微混汽车。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所称48V微混系统,均指以P0构架为基础,借助48V电气系统实现功能的微混系统。
相较于其他高压混动系统,微混系统需要连接在发动机皮带轮上,主要利用BSG电机协助启停和怠速滑行等功能,其主要动力源还是发动机,其功能和其他构型的混动系统差异如表1:
由表1可知,48V微混系统借助P0架构能实现一定的节能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借助高压启停系统,发动机可更快进入万有特性中的经济区,减少低效率工作时间,减少启动时的震动和噪音。同时在减速滑行时,可利用BSG电机进行能量回收,补充48V电池及12V电池,支撑空调,转向助力等系统,减少发动机负载。同时,48V系统还可以和其他重混方案组合,形成PO/P3或P0/P4架构,用于减少动力切换时的顿挫和冲击,带来更好的NVH性能。
尽管48V微混系统节能效果有限,但其优势在于低廉的改造成本,这使得其相较于HEV和PHEV能够有更高的普及度,在进行48V微混系统的市场竞争力研究前,有必要了解其改造成本,结合各企业的公开数据及美国EPA所作研究,可估算出48V微混系统的主要新增项目及成本如表2所示。
表2 48V系统改造项目及成本
而在估算使用成本之后,还需要对48V微混系统的节能效果进行评估,在NEDC工况下,将48V微混车辆与传统车进行对比测试,检测车辆废气中的CO排放量和实际油耗来判定节能效果,计算可知,48V微混系统可节油约13.57%,但对排放收益不明显,将其和现有成熟的混动架构对比,可得下表3:
表3 各构型节能效果及成本对比
由此可见,48V微混系统有较为明显的成本优势。远期来看,随着电气化产业的不断成熟,48V微混系统的成本降进一步下降,预计在2020年将下降至5000元以内,成本已经接近常规机械节能技术,相较于HEV及PHEV车型,48V微混系统车辆在售价上更接近传统燃油车,在减少油耗,降低使用成本的同时,减少消费者付出额外的购车成本,作为全面新能源化前的过渡方案,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3 48V微混系统市场竞争力研究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汽车产业的成熟,客户对于车辆的使用成本会更加敏感,正如上世纪的美国石油危机促进了小排量车的发展,近年来国内的经济环境也促使消费者购车时更加理性,2018年国内汽车销量出现了30年来的首次下滑,从表3.1可以看出,随着油价的升高,油耗较高的SUV市场份额开始缩小,更经济实用的轿车开始重回主流视野,而在油价下降后,SUV的比例又有所回升,这都说明了当前用户对车辆的油耗性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目前48V微混车辆尚未大规模上市,参照成熟的HEV车型销售情况(丰田THS,本田IMMD)可以看出,随着消费升级的影响,HEV车型的接受度在逐步提高,尽管HEV车型不能享受到牌照优惠和政策补贴,用户仍愿意为更好的节能效果和驾驶体验为其支付1~2万元的车型溢价。这也为MHEV车型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虽然其节能效果和驾驶体验不如HEV车型,但溢价更低,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作为新兴配置,48V微混系统在普及之初需要一定的溢价来平摊研发成本,但如果定价过高,就失去了48V微混系统的低成本优势,消费者接受度必然会降低。因此有必要针对48V微混系统的定价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为了方便定价研究,我们在此引入PVA(Perceived Value Adjustment)的概念,即“消费者感知价值”,这是各类企业中广泛运用的一种分析方法,用于研究消费者愿意为某一配置或功能购买而承担的金额。是消费者对某一配置或功能所具有价值的一种主观认知,可用于产品竞争力分析和定价决策。目前48V系统作为新兴配置,暂时无法直接调研用户获得PVA,我们利用油耗值的下降来间接判定PVA指标,经由调研和数据分析,同时参照2018年全年的车辆销售情况,以工信部综合工况油耗为基准,可得出各级别车型的加权平均油耗,假设采用48V系统后可节油13%,可得出PVA差值如下表4:
表4 搭载48V微混系统平均PVA差值
由4表格可知,由于A0级,A级轿车基础油耗较低,用户的油耗感知价值也不高,则48V系统接受度偏低。而在B级以上车型中,油耗感知价值较高,尤其在油耗偏高的SUV车型中,用户能够接受更高的溢价。但总体来说,仅节能效果一项改进,其溢价并不足以覆盖48V系统高达5000元的硬件成本,则车企在节能效果之外还应着重利用微混系统其改善车辆的NVH性能,参考HEV产品的高低配并行策略,通过改善整体产品力的提高溢价,才能更好的平衡成本。
4 结语
本文总结了48V微混系统的技术原理,并针对市场实际情况结合PVA调研进行了竞争力分析,研究表明,48V微混系统可以实现10%-15%的油耗改善,但投入成本和研发周期却远低于HEV和PHEV车型,在售价上也更有竞争力,目前HEV系统已开始筑起专利壁垒,短期内研发难度大,48V作为低成本方案,既可以满足日益严苛的油耗法规,又可以作为重混方案的技术储备,可作为整车企业的有效过渡方案甚至标配方案。
但是,48V微混系统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用户认知度不高,溢价能力偏弱等问题都十分的明显,国内的政策也没有对48V系统有额外的支持,其研发成本只能整车企业自行承担,这也使得48V系统目前在国内的受重视程度偏低。但我们必须意识到,随着新能源补贴的退出,新能源汽车市场也会面临更多挑战,目前国内充电网络发展不平衡,大量三四线城市充电还十分不便,燃油车和混动车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销量的主力,其市场接受度也会高于EV和PHEV车型。企业有必要重视48V系统和混动系统的研发,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