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中汽车产业路在何方

发布时间:2013-07-04
分享到
“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新技术革命,将成为21世纪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这样说过。我国的高层也曾表态,“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

“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新技术革命,将成为21世纪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这样说过。我国的高层也曾表态,“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

作为拥有庞大产业链的中国战略性产业,汽车无疑将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这个角色怎么定位,有多大的戏份,中国并没有丰富的经验。在这种情形下,他山之石便拥有一定的意义。与我们相邻的日本,同样是亚洲国家,同样有着较高的人口密度,同样把汽车作为战略性产业,也同样经历过城镇化的进程。它的经验或许能够给予中国的城镇化予以启发。

消费主体与习惯的大转战

消费主题的大转战可以说是日本城市化进程中汽车消费的最大改变。日本汽车人均保有量最高的地区并非东京、大板等大型城市,反而是普通的中小城镇。在这里铺设密集的公交车网络或是地铁都会因人口密度不足而产生过高的成本,汽车和自行车成为了主流的交通方式。在这里你可以经常看到主妇们开着车买菜、串门、接送孩子,并不是因为奢侈,而是开车似乎是唯一简洁可行的方式。

由于日本对与购车的限制条件是拥有停车位。相对于大城市寸土寸金的背景,中小城镇的停车位费用要廉价很多。这就造成了在大城市一个家庭可能只有一辆车,而中小城市中一家会有两三辆甚至三四辆车的局面。

而这三四辆车的布局也具有相当的功能性。其中肯定会有一两比较体面的高档三厢轿车,用于应付日常的面子工程。其中也会有一辆节油环保的小型车用于平常的出行。其次可能会有一辆卡车或SUV,在平时出游或者搬运园艺工具、搬运货物时使用。再次,家中的男主人可能非常喜欢运动,所以最后一辆车会是一辆跑车。

不过有些家庭的划分方式更为简单,例如爸爸一辆车,妈妈一辆车,哥哥一辆车,妹妹一辆车。家庭成员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的座驾。家庭成员的数量,也就成了这个家庭的汽车保有量。

这样的局面无疑给汽车厂商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战略上的巨大改变。原本以大型城市为目标的产品企划,需要转战至中小型城镇的消费需求,因为这里才是最大的市场。

另一方面,产品的需求类型和消费习惯也会变得更为多样化。大城市的消费会趋向于节能环保型小型车,而中小城镇则会对包括高档轿车、小型车、SUV、皮卡、跑车等不同类型产品都会有相对较高的需求。相对于大城市,高油耗车型的需求可能会大幅增加,而皮卡此类在城市中并不盛行的车中也会因实用性而大受追捧。所以调整自身的产品线策略,也成为了城镇化进程中车企面临的一大挑战。

城镇化背后的产业机遇

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本质是经济形态和生产力布局的再调整。其中,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变,进而形成新的产业布局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内容。

如上文所述,城镇化后的中小城镇跃升为日本汽车消费的最大市场,而这一市场并不仅仅局限在车辆购买这一消费的初级阶段。庞大的保有量也给汽车后市场以及汽车文化消费带来了极大的商机。

放眼日本中小城镇,道路两旁尽是与汽车相关的各色商店。如此大规模的保有量,维护、保养、修理将成为一大商机,所以满街尽是玲琅满目的维修站、加油站等辅助设施的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

同时,超大的人均保有量,带来了厂商通常所不能满足的极强的个性化需求。与他人有所区别变成了必然,所以在街边诸如轮胎店、改装店、汽车俱乐部等为个性化需求服务的店铺也会有着很高的比例。

第三,当车辆保有量巨大,其残值市场也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在日本城镇的街面上,第三多的便是各色的二手车市场。

中国的汽车角色并非“华山一条路”

近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汽车在这进程中的“登台亮相”也呼之欲出。某某高层领导,拼尽全力要到了一座工厂,要来了一条生产线的新闻不绝于耳,而打造中国“底特律”的声音也是此起彼伏。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真的需要那么多底特律么?

其实不然,在城镇化进程中,确实从田间解放了大量的生产力,但这些人们却未必适合直接走入工厂。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生产,需要极高的人才要求,他们须经过长时间的培训,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与素养,才能真正进入劳动生产阶段。所以盲目地将自有劳动力赶入工厂,并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其超长的培训周期未必划算。

再者汽车乃是资源密集型的规模性产业,建立一个工厂需要对交通、物流、上下游供应有着较多的要求,同时也对电、水、煤等资源有着较高的消耗。虽然这样的产业有着较高的后期回报,但这样的高投入并不适用于大多数的地区。

自古华山一条路,但那仅仅是对华山而言,对于中国的城战化进程,汽车产业的角色却未必那样死板。如上文所提到的汽车后市场便是个不错的出路。

不需要大规模的政府资金投入,也不需要大量的配套设施建设,更不需要超长时间的人才培养。以个体经营为主的服务型第三产业,不仅具备低成本、低门槛的特色,还有这高收益高回报的特性。同时对于环境、资源也没有过多的要求和破坏。在如此高规模的汽车保有量背景下,有现成的绿色GDP存在,为何还要舍近求远呢?

同时,相对于日本,中国有着自身的地缘优势。地广人稀,地大物博,自然风光秀丽,我们完全可以将他们进行充分利用。例如美国盛行的汽车郊游,房车旅行;也可以借鉴欧洲的汽车主题公园、汽车赛事、汽车节日,用低碳环保、低成本的形式,用汽车盘活地方经济可以成为城镇化中不错的选择。而在这样的旅游、消费场所的背景下,推广具备高新技术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试点,让科技为旅游添彩,让旅游为科技增色,在这种互动效应下,进而把新能源产业逐步升级为新能源技术研发基地,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情,也未尝不可。所以中国的城镇化中,汽车产业的开发利用可以有着多想的选择,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开动脑筋,跳出唯一的华山之路,开辟更多的途径,才能在中国城镇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把汽车产业的角色用好。

收藏
赞一下
0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