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工业喜迎60周年华诞之际,又有一个好消息传来,7家中国汽车企业荣登世界五百强榜单。60年来,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闭门造车到开放学习,无疑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世界五百强的美誉也算是对这种进步的肯定。然而,尽管高帽罩顶,我们必须认清这样的事实:当前的中国汽车工业依然大而不强。
对比其他国家上榜车企可以发现,首先,这些车企都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位居汽车领域第一和第二的丰田汽车和通用汽车,长期占据全球汽车业冠亚军的宝座,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不错的口碑。至于宝马、奔驰和奥迪更是全球顶尖的豪华品牌。相反,中国上榜车企的品牌美誉度在国内都进不了一线阵营,更不用提全球市场了。
其次,其他上榜车企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无论丰田、日产、通用还是宝马、奥迪、奔驰,无一例外都有拿得出手的先进技术,就连后起之秀韩国现代和起亚也不是靠合作伙伴接济。在国内上榜车企中,有的品牌一直坚持正向研发,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整体水平与外方对手还有差距。还有一些国内上榜车企纯粹沾了外资伙伴的光,旗下畅销车型几乎全是外方提供的技术。
本次五百强排行的标准是营业收入而不是利润,因此子公司众多、规模庞大的国内车企占了便宜,即便利润率较低也可以进入榜单,有的合资车企更是借合并财务报表之利登上了榜单,抽去外方的利润,恐怕早就落在500名之外。相反,国外上榜车企多数都是上市公司,不但拥有较高的营业收入,还有不错的利润率。
值得关注的是,国外上榜车企都有强大的本国零部件企业入围。本次入围世界五百强的零部件企业中,德国有大陆、博世,日本有爱信、电装,美国有江森自控,就连韩国都有摩比斯入围。这些核心零部件企业为本国汽车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但国内无一零部件企业入围五百强。中国汽车工业大而不强的现状可见一斑。
从市场分布看,国外上榜车企的产品都销售到全球市场,并且国外市场销量都超过本土市场。国内上榜车企则主要以国内市场为阵地,只有零零星星的产品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全球化程度明显落后于国外对手。
从服务满意度看,国内上榜车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满意度也低于国外同行。J.D.POWER公布的2013年销售满意度调查显示,德系、法系、日系、韩系车企都有提升,国内车企虽有提升,但无一进入前五名。在销售和售后服务满意度上,国内车企有很大待提升的空间,而目前这种响应消费者需求明显滞后的市场表现,与世界五百强的身份相距甚远。
可见,中国车企进入世界五百强只能算是一个安慰奖。那些凭借合资企业的贡献进入世界五百强的车企更像是外方的陪衬。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的话一针见血,他说,要实现汽车强国战略,合资30年后是否续签值得商榷。“当初日本韩国也是走引进技术的路线,日本到了30年马上不再续签,坚定自主,韩国合约进行了一半就撕毁单干。我们合资一到期马上续签30年,还给批建三、四、五、六甚至七、八工厂,等于给列强开绿灯。”
有业内人士认为,继续合资造汽车的做法类似精神鸦片,已经让中方患上了依赖症,没有胆量和能力拒绝续签,而借助合资模式冲顶世界五百强的想法更是痴人说梦、空中楼阁。没有完全独立的品牌、技术和市场,以及零部件体系的共同强大,任何世界五百强的美誉都是一句空话。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