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重新选择,和平分手,也算是对当初错误结合的一种修正,对长安来说是一个解脱,对昌河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随着昌河汽车谋求脱离长安系单飞,三年多前那单“央企间汽车业规模最大的战略重组”也成为黯然残局。当然,各方重新选择,和平分手,也算是对当初错误结合的一种修正,对长安来说是一个解脱,对昌河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残局因此也可能是新的开局。但从汽车业重组整合的角度来说,这场无功而返的重组案可提供诸多借鉴。
当初长安并购昌河、哈飞,从一开始就不被看好。因为长安明显缺乏整合两家亏损企业的能力,只是为重组而重组,面子大而里子弱。业内说法,长安也只是奉命行事,上演一场并非本意的“中国式并购”。不过,从长安当时通过并购而瞬间跻身“四大”的自豪感来看,这宗并购也可能确实是其希望壮大规模的捷径。实力和“三大”相差甚远的长安,很明白必须一举跻身“四大”,才能夺得政策先机。
长安掌舵者徐留平信奉“政治经济学”。他让人印象深刻的名句是:“从来都没有纯粹的经济学,只有政治经济学。政治学决定了经济学。”“如果从政治经济层面去把握,再结合汽车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你可能对于一系列问题就能抓得比较清楚。”或许正是秉承这种“政治经济学”,长安在重组昌河、哈飞之后,又和多个地方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迅速扩大全国布局,以致招来大本营所在地主政者的激烈批评和抗议。
套用一位资深汽车业内人士的说法:“目前国内企业还没有具有完全重组一个企业的能力。”但既然已经实施并购重组,就要潜心整合消化,尽力将整合方案落实到位。在这方面才是真正发挥“政治经济学”的时候,而不仅是用于跑马圈地。事实上,长安并购昌河、哈飞之后,向对方导入大集团资金和技术并不多,三年实现扭亏的承诺也没有实现。和上汽引入国际资源重塑南京汽车业,广汽借力资本运作重塑湖南汽车业的做法相比,长安在运用“政治经济学”方面还略差一筹。
四处布局之后,长安又顿悟般收缩战线,着力深耕重庆大本营,构建全球研发体系。这使长安重新走上了正确的路子,特别是全球研发格局一举接通了国际化资源,带来长安轿车当前的厚积薄发。与此同时,长安着力调整合资关系,为促使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顺利分家,想取用旗下企业昌河汽车的一张生产资质,却引爆积压多时的不满情绪,将双方推到决裂的境地。在这一事件的考量中,长安的行为合乎企业管理规则,但却好像违背了自身“政治学决定经济学”的原则。
由此可见,在汽车业的兼并重组中,既要长袖善舞,又要从尽量理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一早做好符合各方利益的顶层设计,并坚决落实执行,才是最为根本的问题。如果从一开始就不清不楚,后续整合将很容易顾此失彼。
据说,昌河脱离长安之后,一种二次重组的方案是寻求和江铃汽车的合作。如果能够成行,那可望构建如上汽通用五菱那样多股东方的微车企业,并引入国际管理经验以重塑国企。从国内车企和品牌的发展来看,必然要接轨国际化才能有更好前景,在企业的兼并重组中也要借力于国际化力量。在这方面,作为江铃汽车股东方之一的长安,原本也可以有所作为,却可能受制于自身资源和能力,最终未能将“政治经济学”真正用在刀刃上。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