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限购城市增长 两会代表委员聚焦治堵管理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5-03-24
分享到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汽车社会已然到来,汽车产业的发展已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如何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关系到今后的国计民生。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汽车社会已然到来,汽车产业的发展已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如何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关系到今后的国计民生。

3月3日,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帷幕,来自汽车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再次聚首北京,为我国汽车产业建言献策,共同寻找未来的发展方向。

其中,汽车限购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出租车体制改革、新能源汽车加速推广等议题也成为热议的话题。

汽车限购和限行眼下被不少城市作为治理拥堵的重要手段之一,今年也成为两会上关注的热点。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凤英提交的《关于加强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法制建设的建议》中指出:“汽车限购限行政策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而其科学性与合法性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和质疑。”

此外,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也提出了取消限购的意见。

据了解,目前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7个城市均采取了限购措施。此前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曾表示,截至去年底,有限购传言或者未来有限购可能的城市已经达到6个,这些城市未来均存在限购的可能性。这就预示着未来限购城市的数量可能接近翻倍。但是,仅依靠限购能不能从根源上缓解交通压力的质疑声也逐渐增多。为此,王凤英提出加强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法制建设的建议。她认为,解决交通压力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路网结构,以路网建设规划为“本底” 规划,同时创新交通管理组织模式,变“横向管理”为“纵向管理”。

限行限购话题成焦点

来自公安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2014年新注册登记的汽车达2188万辆,保有量净增1707万辆,均创历史新高。同时,全国有35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北京、成都、深圳、天津、上海、重庆、杭州、郑州等10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不少城市的交通压力日渐突出,通过限购缓解交通压力成为全国和不少地方两会代表委员的重要话题。

今年,济南市人大代表、济南汽车服务行业协会会长耿光平就表示,今年他的第一个建议就是有关济南实施汽车限购、限号的。而厦门市政协委员刘明辉对解决该市交通问题提出多条建议,第一条是尽快实施“汽车限购令”和“公车限制令”。

截至目前,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7个城市已先后出台限行和限购政策,而其他大中城市推行汽车限购限行政策的预期也在不断升温。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表示,目前有重庆、石家庄、青岛、武汉等6个城市曾出现限购传闻,“这些城市未来不排除有限购的可能性”。如果上述6个城市均限购,则意味着限购城市将达到13个,约为现在的一倍。

与此同时,反对汽车限购的声音也日渐高涨。王凤英认为,“汽车限行和限购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宗庆后表示,“用汽车限购来治堵是治标不治本,车牌拍卖动辄数万元,增加民众负担还抑制内需。”李书福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一些地方实行的限购政策只是权宜之计,呼吁放开汽车限购。”

“治堵”效率有待提升

面对限购和反对限购的争论,今年部分两会代表委员也提出了治理交通拥堵的方式和手段。

宗庆后提议通过交通指挥智能化,提高道路运行管理水平,利用信息通讯科技将人、路和车辆作为一体进行调配,智能化计算车流量并据此对红绿灯信号作出调整,避免目前很多红绿灯设置不合理带来的绿灯没车、红灯排队通行的现象。

王凤英指出,欧美有关发达国家的研究表明,采用以信息技术和智能交通技术为基础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可使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提高一倍以上。

不仅如此,王凤英认为,完善城市规划和道路交通配套法规,确定以路网建设规划为“本底”规划,是解决拥堵的重要途径。

所谓以道路交通规划为 “ 本底”,是指 在城市新建和改扩建中,城市路网的规划建设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制体系的规范约束,必须是有前瞻性的、科学的,能提供可持续城市发展需要的路网。如果已有符合基础规划的“路”,就得依路而建房,无“路”,必须按“本底”规划的要求补上“路”,然后依“路”建房。

在确定科学地以道路建设为本的规划同时,政府管理方式也需要改变。目前我国采用的是“横向管理”模式,即依据某一条法律,某一个执法部门可以管理所有行业。

“由于管理部门多,各部门的权责划分很难明确,各项资源的调配也存在冲突,难以形成统一的统筹管理。”王凤英表示。据悉,在国际通行的管理模式是“纵向管理”。以交通行业为例,即所有涉及交通运输产业的法律、法规都由一个部门来执行。

面对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显示,仅依靠汽车限购这一“治标”的管理模式恐怕很难具有持续性,而转变管理模式和城市道路规划方式,运用现代化的交通管理技术,或许才是提升城市交通效率的关键。

收藏
赞一下
0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