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漫城日益增多之下,纪录片《穹顶之下》的播出,让这个全民参与又全民埋怨的话题多了一些根源亦多了一份思索,至今依然热议高涨。而当中,汽车污染的问题被着重提出,虽然里面的部门观点有失偏颇,但却较为直接的指出了汽车业的一个“痛点”。不过,这个痛点早被暴露并在近年一直被弥补,只是缺少点时间,往深的说缺少一个执行的经验和强度。
汽车发展与文明关系论
车多就污染吗?
纪录片中指出,北京的本地污染中,机动车占了31.2%,而杭州则占到40%。而之前,环保部曾要求各省对污染源进行了分析,整个来看,机动车的污染对 PM2.5的贡献在20%到30%之间。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副主任尹航表示,这个是只是考虑了PM2.5的污染,如果再去考虑氮氧化物贡献是更大的。如果未来不好好控制氮氧化物等的话,我们污染超标会更加严重。由此可见,汽车在“雾霾”中的责任很难逃脱。
不过,也有人士为汽车叫屈,称我国的千人保有量仅百辆,比起欧美国家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但后者却是蓝天白云尽现。柴静在纪录片中亦提到这样的问题:车多就污染吗?当中举例东京车多,然日常开的只有6%,90%以上的人乘坐公共交通,而北京5公里开车的人近一半。如果说短距离开车是环保意识淡薄,城镇化进程和生活节奏加快,长距离出行使国人对车依然存在较大的依赖性,毕竟公共交通的发展离“舒畅”出行还相差甚远,而智能交通拓展则遥遥无期。包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董杨先生在内的众车主无不感叹,个人就是污染的制造者之一,明知不可为,依然还得开。在这点上,即使“限购限行”也只是治标不治本,除了公民提升绿色出行意识外,关键恐怕还是得靠法规的限制以及车企的自觉。而纪录片中所提及“严政苛法的束缚”还原天空本色已在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得到有效验证。
汽车发展与文明关系论
法律约束是“王道”
记者印象较为深刻的是,片子中提到一个司机因未安装DPF处理装置被罚1千美金,如果之后再置之不理,就会被限制更新牌照。而对于车企,被发现不合法规标准,每天要罚款两万五千美元,同时面临召回全部车辆的困境。
我国在机动车管控上近年的法规亦日渐严苛,污染排放标准虽然比欧美晚了约五年,然却取得了显著成效。单从颗粒物排放限值上看,重型车和轻型车从国二标准到国三标准分别降低了33%和 41%; 国三到国四分别降低了80%和40% 。2015年初,第三阶段燃油限值标准及新国四双剑出鞘,惩治执行力度也有所上升,不达标的企业新车上市和扩产都将受到影响。此外,对于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尹航在一次演讲中透露,其中变动最大的就是移动污染源章节。当中,预在新车出厂前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并贴上环保标志,而在处罚方面较之前更 “狠”,发现企业生产不达标的车型,一次将给予一百万到3千万的处罚,对情节严重的甚至要追究刑事责任(注:以上仅是法规出台前的计划,并非真正的法规)。不断严苛的政策让企业不断寻求更加节能和减排的方案,如涡轮增压、车身轻量化、启停技术、电池替代传统内燃机等。
然而,尹航则表示,去年环保部对新车登记注册环节进行了检查,发现了很多假冒伪劣的问题,比如写的是DOC加POC,实际情况是什么都没有,此后9月又对发动机企业和整车企业进行了抽样检查,情况亦非常不乐观,诸多不能通过环保排放测试。由此可见机动车环保立法的工作任重道远,柴静所提到的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条例》和《大气污染防治法》使用率为“0”在此无从考证,但其所提出的“企业总会占在自己利益考虑,唯有法律的约束才是王道”这个观点,记者给一个强烈的“赞”。
柴油车污染不是无可救药
纪录片中的数据统计,柴油车只占机动车的17%,然氮氧化物排放却占了70%左右,它一次颗粒物排放占99%。尾气排放出来的颗粒物毒性远高于其他车辆,而司机正是柴油车尾气最大的受害者,是癌症的高危人群。
如果将这种说法完全套在所有柴油车上是绝对不公平的,因为“大量低标准排放的在用车辆比新的符合更高排放标准的车辆产生大得多的污染”,最显著的标志则是黄标车。环保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该类车占汽车保有量的13.4%,但却产生了81.9% 的颗粒物排放。2014,国家加大力度整治“黄标车”,并提出淘汰600万辆的目标,待2017年实现黄标车全部淘汰后,柴油车的污染情况势必大有好转。
此外,清洁柴油技术的进步和推行,也逐步为柴油车摘取“污染”的帽子,如DPF技术解决了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的问题,而SCR以及EGR尾气处理系统则直接降低了氮氧化物的排放。未来在实施欧六或国六标准之后,或许柴油车不再是一种尾气污染来源,相反处理后尾气甚至比新鲜空气更干净。
此外,有企业对混合动力、汽油车和柴油车在行驶里程和燃油消耗相比较,数据显示,普锐斯混合动力车、宝马1系116d柴油车以及大众高尔夫1.4TSI汽油车三者正常行驶情况下,油耗值分别为:5.7L/100km、5.0 L/100km、6.0 L/100km,行驶里程分别为:780km、1040km、830公里。由此可见,柴油车并非无药可救,而是如何将其从“污染”到“清洁”角色的转变。
汽车发展与文明关系论
至于柴油车的油品和造假问题,个人认为纪录片中的概率略显夸张,但也普遍存在,这个是车企和相关部门的“私人恩怨”,记者在此不做多评,只是盼望“棍棒底下多出孝子”。
如果说汽车是经济蓬勃的象征,那文明则是高度经济发展的缩影,如果物质生活富裕却输了文明,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悲哀,时代会去量衡。有首歌或许解释更贴切,《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