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方兴未艾的创新迭代,灯光正成为汽车智能化进程中又一大升级方向。高性能、智能化、个性化的车灯配置也逐渐由高端车型打造品牌调性和认知的抓手,成为中端乃至入门级别车型配置体验升级的必备选项。本文将从技术创新及落地趋势、市场竞争格局、生态体系演进等方面总结中国车灯市场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为车灯供应商把握这一新兴赛道的发展机遇并逐浪灯光市场提供参考。
技术:硬件配置加速升级,系统架构趋于融合
硬件:配置升级加速落地
硬件方面,各大车灯领域的玩家围绕光源类型、光学技术、实现功能、造型设计等四大创新方向,不断加速创新技术和产品的量产落地。
在光源类型上,LED前大灯在乘用车新车中的渗透率达到75%以上,在各级别车型中成为主流。激光、OLED等光源仍然处于大规模商业化的早期,有待上游技术的持续迭代和成本下跌,以及下游需求的进一步巩固。
在光学技术上,车灯(尤其是前大灯)的像素及其他照明性能不断提升。以矩阵式LED等为上量核心,以数字光处理(Digital Lighting Processing, DLP)产品及miniLED产品等为新兴产品,以MicroLED及LCD等为创新趋势,各大供应商和主机厂正在共同推动光学技术的创新与落地。与此同时,部分全球领军玩家在核心光学技术上独辟蹊径,通过开发BladeScan、 FlatLight、Folio-LED等专有技术,加固核心技术护城河。
在实现功能上,配备自适应远光系统(Adaptive Driving Beam, ADB)的前大灯装车率不断提升,且渗透车型的价格区间下探到厂商建议零售价(MSRP)15万元左右。在各品牌的旗舰车型上,其他功能也不断推陈出新,如智能交互、地面投影、自定义编程等功能自2018年左右陆续面世,在2020-2023年间不断加速量产上市。
在造型设计上,新能源汽车前格栅的取消进一步提升了大灯在整车前脸造型的重要性,同时,尾灯设计逐步成为提升车辆辨识度的有效途径之一。外饰氛围灯的融入也有助于品牌塑造个性化形象,成为整车造型及灯光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前脸及尾部的贯穿式灯带已成为诸多车企实现造型差异化、提升车型辨识度、制胜整车造型设计的重要工具。
过去10年来,车灯硬件的创新与落地主要由国际高端品牌引领,且在中国的上市时间同步或晚于欧美等成熟市场。但近5年来,本土车灯玩家在创新产品的量产上车中加速崛起,尤其在实现功能及造型设计的智能化、个性化、交互性创新上开始领跑全球市场。其背后的推动因素,一方面出于本土主机厂打造差异化车型与品牌形象的意图,另一方面也来自于主机厂背后具备深度合作关系的本土车灯供应商的技术支持与推动。
软件:系统架构趋于域融合
在软件方面,随着整车智能化的发展,尤其是大灯及尾灯灯光与自动驾驶、车机系统的深度配合,车灯的智能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车灯的软件支持架构也在持续迭代创新。同时,整车的域融合趋势也对灯光的软件控制逻辑产生了影响。当前市场上的车灯软件架构出现了车灯与车身域融合、其他域融合以及独立车灯域等不同的架构类型。
随着整车域控趋势的深入,在以车身控制单元(Body Control Unit, BCM)或区域控制单元(Zonal Control Unit, ZCU)为基础的现有架构上,进一步整合更多功能及算力,升级为车身域。灯光与车门、车窗等典型车身部件一起成为车身域的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前后大灯与自动驾驶在功能上的联动协同为车灯融入自动驾驶域的选项创造了基础。灯光与自动驾驶不仅在硬件上存在共用,也可以通过统一的软件控制节约控制器的硬件成本,并提升软件协同。此外,随着舱驾一体等跨域融合方案的面世,车灯尤其是氛围灯与智能座舱的智能化协同控制与前后大灯与自动驾驶的协同控制共同打通了联动整车直接影响用户感知和体验的各大功能模块,实现了全车更高水平的智能化与个性化,为用户提供了更丰富的智能化场景。
在灯光软件架构域/跨域融合的趋势下,传统车灯供应商将面临来自车身域、自动驾驶域、座舱域等域控领域玩家的潜在挑战。车灯将需要与其他相关域控功能在硬件(如摄像头)及软件上进行协调,带来额外的标定、开发联调等工作。强势域控玩家将可能升级为0.5级供应商,将域控作为核心主机厂入口,整合各类域下功能的开发。
除了车灯融入其他域控体系的类型,我们注意到,市场上也出现了独立车灯域的解决方案,即将车灯的智能感知及控制等功能在车灯系统内部闭环实现。由于车灯本身的复杂程度及与整车其他功能间的智能联动性,目前采用独立车灯域方式的玩家仍较为有限。
长期来看,随着整车软件架构从域控化进一步向第五代中央化架构演进,主机厂及部分0.5级供应商将可能成为集中式多域融合软件架构的最终整合者,统筹包括灯光在内的整车各功能模块。
市场:本土供应商持续崛起
如前文所述,中国车灯市场尤其是本土品牌智能化灯光产品的加速迭代升级,离不开背后供应商的支持推动。当前,车灯市场供应商主要包括国际车灯供应商、主机厂自有供应商、本土独立车灯供应商等三大类。
国际车灯供应商以总部设立于欧洲及日本等地的跨国企业为代表。在光源及光学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及稳定性方面,尤其是在前瞻性及特有专利技术的开发速度、先进技术的量产经验上,它们具备相当的竞争优势。其上游供应链中通常为LED及光学领域的全球头部玩家,便于共同进行以价值链最上游为起点的技术突破与创新。
同时,以本土品牌为代表的主机厂纷纷开始向上游延伸。以独资、收购合资股份、合资等各类方式,这些企业建立自有灯光供应能力,强化成本控制,稳定供应能力,布局核心智能化部件。值得注意的是,领先的主机厂自有供应商已逐步开展独立化运营,并开始寻求外供。凭借自身在研发效率、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它们充分参与市场竞争,也将进一步影响着市场的竞争格局。
此外,本土独立供应商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其中不乏在车灯领域深耕多年、从氛围灯等基础品类入手并逐渐拓展下游客户及产品类型的本土头部供应商,也有借助深度合作主机厂资源起步、逐步拓展下游客户范围的地方性独立供应商,以及基于自有LED、电子/灯光控制或其他方面相关能力而向汽车领域应用垂直或横向渗透的跨界玩家。
除少数头部玩家外,大部分本土独立供应商在创新技术的布局上存在一定的选择性,以便将资源集中在技术成熟、需求明确、投入回报快的创新型产品上。同时,为了建立相对于国际及主机厂自有供应商的竞争优势,本土独立供应商通常会在开发的速度与灵活性、产品价格以及供应链交付配套(如就近生产)等方面为下游主机厂提供更优的条件。与国际品牌主机厂相比,这几大方面,尤其是开发速度与灵活性,正是本土品牌及新势力主机厂在项目定点决策过程中的关注重点。
生态:跨界合作方兴未艾
随着车灯智能化程度的升级与域融合等技术趋势的演进,主机厂纵向整合自建灯光供应能力,独立车灯供应商也在相应地拓展能力边界,通过建立车灯以外的软硬件能力来强化业务入口、提升主机厂粘性:
▪ 部分供应商在灯光与外饰(如前脸、尾门等)、内饰(如座椅、侧门等)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中寻求突破,利用自有内外饰能力或通过外部战略合作,在定制化造型、发光材料等领域进行突破创新。
▪ 另一些供应商则探索灯光与自动驾驶间的结合可能,包括自动驾驶感知硬件与灯光组件的物理融合及软件架构上的融合,通过全面生态合作,从传统车灯硬件向车灯软件、自动驾驶软硬件乃至域控等领域延伸布局。
▪ 此外,也有部分新兴玩家以基础软件架构为切入点,通过提供包含智能车灯在内的全栈智能解决方案,实现跨零部件的横向集成。
对此类集成化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而言,其核心竞争优势就在于帮助主机厂实现更好的跨零部件功能协同,减少开发过程中在不同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协调,并提高开发效率。同时,跨零部件的潜在软硬件共用机会也可能带来一定程度的成本节降。
而随着中国车灯市场的蓬勃发展,汽车领域的灯光应用也吸引了其他相关领域的玩家进行跨界布局。比如,LED芯片及封装等价值链上游的供应商通过收并购现有一级车灯供应商等方式快速获得汽车应用领域积累,打通全价值链以扩大规模效应及成本优势,直接布局车灯产品;一些传统的通用照明企业也跨界进入汽车行业,通过收并购等方式直接成为一级供应商,或借力现有的灯光/电子控制等能力及客户资源作为二级供应商,在实现对汽车应用的初步渗透后再布局灯光总成的更广泛车灯领域。对于此类玩家而言,其核心竞争优势在于跨行业下游应用拓展带来的规模效应与上游成本分摊,多元化产品组合带来的风险分散与更高的业务稳定性,以及上游资源跨行业灵活调配共享带来的潜在供应稳定性提升。
对车灯供应商的启示
面对中国车灯市场不断加速的产品迭代和日益激烈的跨界竞争,不同类型的车灯供应商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自身禀赋制定应对制胜方案,把握增长机遇。
对国际供应商而言,需要充分利用全球能力及网络资源:
在商务上,国际供应商可充分利用与国际品牌主机厂的全球合作关系,把握全球车型平台的项目定点机会;在技术上,探索与本土车企合作首推创新产品的机会,借力中国市场需求,引领全球技术趋势并实现落地验证;在跨国网络上,寻找伴随本土品牌国际化的机会,利用在海外市场的优势发展全球业务机会,而不仅仅限于中国市场。
对本土供应商而言,应通过产品创新或多元布局建立护城河:
为了避免在车灯智能化的浪潮下丢失硬件以外的附加值或被其他零部件供应商替代,传统车灯供应商可以加码前瞻技术创新,携手价值链上游LED等环节的企业,从跟进全球创新技术向独创专利技术研发升级;也可借助自有能力或通过外延并购合作等方式向与车灯紧密相关的其他汽车零部件拓展,通过一体化解决方案提升客户粘性、拓展业务规模。
对跨界供应商而言,应明确聚焦领域快速切入:
跨界供应商在切入汽车领域时,可以明确在价值链中的细分环节、提供的细分产品/服务、重点攻关的细分客户等,以集中资源,快速放大或补齐所需能力,在快速变化、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抢占先机。
放眼未来,我们看到了车灯市场在产品智能化升级、软件跨域融合等多方面的创新发展机会点。整车企业及车灯供应商应密切关注用户需求,以技术为先,寻求新功能、新体验、新使用场景的创新突破,引领车灯行业变革,同时着眼整体价值链,充分挖掘上下游潜在机会,积极打造智能车灯生态圈。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麦肯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技术分享交流,非商业用途!若有涉侵权等告知,将及时删除,感谢关注!
2025-01-06
2025-01-10
2025-01-09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9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