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已步入快车道,但距离大规模量产仍有一定距离,不过多家企业已给出了固态电池量产的预期时间点。
中信证券研报分析,自 2024 年以来,我国固态电池行业迎来多个重要里程碑,半固态量产车型成功上市,半固态电池装车渗透率显著提升,标志着固态电池产业化信号明确 。业内人士介绍,我国在固态电池技术研究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部分企业开始进行固态电池的初步商业化试点 。
从各企业的规划来看:
• 卫蓝新能源:计划在 2027 年之前,实现全固态电池的规模化量产。到 2030 年,有望把全固态电池的销售价格控制在 0.5 元 / Wh 以下 。
• 中创新航:其 “无界” 全固态电池技术能量密度高达 430Wh/kg,计划于 2027 年小批量装车,2028 年量产 。
• 鹏辉能源:第一代固态电池在确保本质安全基础上,能量密度实现 280Wh/kg,公司预计 2025 年启动中试研发并小规模生产,2026 年将正式建立产线并批量生产 。
• 国轩高科:发布的全固态电池 “金石电池”,预计将在 2027 年会小批量上车实验,在 2030 年实现量产 。
然而,固态电池在产业化进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
• 技术层面:固态电解质的性能问题有待解决。比如,硫化物电解质空气稳定性差,暴露于空气中会产生有毒气体,且电解质结构会被破坏、电化学性能会衰减,其合成、储存、运输和后处理过程对环境要求苛刻;聚合物电解质室温下离子电导率较低,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部分氧化物电解质存在锂枝晶生长问题,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
• 成本方面:当前半固态电池成本已远高于商用化的液态电池成本。由于电解质材料变化、生产工艺改变、产品质量控制经验不足导致的工程验证周期长等因素,全固态电池成本会更高,这是制约其量产的重要因素 。
• 供应链配套:固态电池的生产工艺与现有液态电池有所不同,需要新的设备和生产线,这涉及到整个供应链的配套和协同发展。目前,相关供应链还不够完善,设备和原材料的供应可能存在不足或不稳定的情况。
尽管面临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研发投入的增加以及产业链的逐步完善,固态电池的量产前景可期,各大电池厂商和车企也在积极布局,争取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