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十八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简称“泰达汽车论坛”)于2022年9月2-4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召开。本届论坛以“强信念 稳发展 开新局”为年度主题,邀请重磅嘉宾展开深入研讨。
在9月3日 “产业链论坛:汽车产业链进化升级路在何方?”中,德载厚资本董事长/基金投委会主席、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席理事长董扬发表了题为“汽车产业链的创新环境”的演讲。
德载厚资本董事长/基金投委会主席、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席理事长董扬
以下为演讲实录:
因为疫情原因不能到现场开会,根据会议安排,通过线上视频方式跟大家交流,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汽车产业链的创新环境”。就在前两天,《求是》发表了《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
我讲的内容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是符合的,在新发展阶段要有新的格局,包括新的创新环境。我简单把改革开放以来划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引进时代,一个是创新时代,这个划分是为了说明主题,没有特别严格的科学依据。但是总的来讲,在过去的时代比如十八大以前,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是以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技术为主流,但是引进的时候也有创新。
十八大以后我们是以科技自立自强,自主创新为主,在创新时代我们也有对外的合作,也有引进技术。但是大体上分成两个阶段,那么在引进时代最重要的是产业政策,为什么这么讲呢?产业政策根据陈清泰主任的解释,就是分配资源,由于资源比较稀缺,发展某类产品必须引进技术,必须用好的厂房、精干的人员,但钱不够、设备不够、人员也不够,只能集中起来让少数企业进入,由少数企业来发展,这样做不公平,但是这么做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效率,提高发展速度。所以说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在改革开放前三十多年,政府对于项目管理是非常严格的,三大三小两微,引进某一类技术管得很严格。到了创新发展时代,产业政策也随之变化,不是那么强的追求效率,要兼顾更多的公平,因为在创新时代资源不再短缺,需要创造一个尽量公平的竞争发展环境,促进创新的发展。所以说,在引进时代最重要的是产业政策,创新时代最重要的则是创新环境。创新环境就是全行业都要为创新做好准备,企业是产业创新的主体,是最重要的一环。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下,国企特别要建立适应创新时代的人才激励体系。为什么强调这一点呢,从整个企业的创新体系来说,企业要有资金投入,要建立自己创新的流程,要买设备,要建立技术创新中心。我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人才激励体制。
引进时代和创新时代的标准体系有什么不同。应该说引进时代是自上而下,是产品认证为主,全行业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是采标换标,就是采用国际标准,贯彻国际先进标准。这个方针是和引进时代密切结合的。引进时代就是人家产品已经发展成熟,我们的主要目标是把产品拿过来,合法引进过来,把它做出来,通过做出合格的产品带动中国的汽车产业技术发展。汽车产业前面几十年都是走这条路,我们不用去怀疑说为什么汽油用低压喷射,柴油用高压供轨系统,我们也不用研究ABS是不是合理,因为国际上已经有了成熟的产品和比较完善的开发。所以从政府的角度,标准的角度,也是主要做产品认证,做出来要合格,要达到一定程度的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所以我们主要是产品认证过程,关注的是产品合格不合格,一致性好不好。所以我们的标准体系就是这样的,产品已经形成,然后引进产品拉动技术发展,用法规来带动标准体系的建立。而在创新发展时代则完全倒过来了,我们要与国外同步发展新技术,国外并没有现成的东西,比如自动驾驶、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在前面二十多年发展过程中,我们和国外并跑,智能网联汽车现在也是和国外并跑,有些新技术同时采用,技术并不完善,体系并没有完全建立,是一个摸索探索的过程。所以在创新时代,我们要建立全面的、立体的、贯穿创新制造全过程的整套体系,这个标准体系比引进时代的体系要大的多,数量也要多,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团体标准、产品标准,也包括制造过程的标准、试验过程的标准。这一系列标准是一个立体标准,而且标准是在创新过程中逐步完善,需要一个过程,而不是简单的采标、换标,把国际上好标准拿过来,这样做是不够的,标准工作也和原来不一样了。
测试体系也和原来有比较大的不同。为什么重点讲测试体系呢,因为科学不是想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科学是试出来的。有一个新的设想,有一个新的技术方案,把它先做成一个产品来,看能不能用,指标能不能达到,有没有不可接受的排放污染,有没有不可接受的安全隐患,有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必须经过大量的测试才能解决。 所以测试在引进时代和创新时代也大不一样,创新时代研究、开发、创新的工作过程要比引进时代多得多,测试体系同样也需要很多。比如说,过去在引进时代,中国汽车产业的测试体系中,我们有国家指定的五六个检测机构,长春、武汉、天津、重庆、上海等等,这几个就够了。还有就是企业自己为了发展技术,发展产品,建立了自己的技术中心,这个是过去时代。到创新时代,我觉得测试体系层次要更多、更大。比如说,国家或行业的测试仍然需要,一方面是产品认证的测试体系,另外是国家级或者行业级的技术研究平台,中国现在各个方面正在建立。另外,企业本身也需要,创新发展时代企业也在和产业同步成长,当然也有少数从外行业转过来的实力很强的企业,大部分在行业内都是与产业同步发展。企业也有弱小到强大的发展过程,在企业创新初期,在企业弱小阶段,没钱建这么多设备,所以更需要有地方区域创新测试公共平台。各地现在都在注重招商,打造新技术发展区域,我建议一定要建立测试平台,在区域内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再一个就是创新时代的政策环境。第一、我认为技术上要中立。在引进时代,由于本国资源条件,技术发展并不是完全放开的,比如中国对于乘用车使用柴油就一直没有放开,为什么这样规定,那是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决定的。中国的柴油大量用在农业工程器械方面,商用车、卡车可以用,轿车就先不要用了。那时候技术路线并不是中立的。到了创新发展时代,为什么要技术中立,因为技术不确定性。政府指定了某一种技术路线,很可能会产生偏差,而且创新的整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有序、按部就班的过程,而是群雄逐鹿。技术创新、风起云涌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过早确定技术路线,对于创新就是一种限制。
再一个就是鼓励创新、包容试错。这里特别想讲一下,比如说对于自动驾驶。我们开放了很多区域和试验道路,国际上有些发展比较好的,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他们是可以开放在普通公共领域,直接使用自动驾驶技术。如果我们按照过去引进时代的思路,政府管理就是划定一片区域,指定一些企业,这些企业必须满足某种要求。但是这样做对于技术创新还不够,应该更大范围地鼓励使用。现在行业里面都这么讲,自动驾驶技术应该完成多少亿公里试验,一个企业,一个区域不可能完成,必须完成大量实际使用数据,才能够完成。所以我还是建议,对于自动驾驶要更加开放,要鼓励创新,要包容试错,允许在普通道路上使用。最近深圳市出台了新的法律法规,北京市也有很好的对于政策的创新,我希望继续往前走,应该用一种沙盒管理的思路,只要事故不比原来高就可以允许使用。汽车安全出了问题主要是赔偿问题,赔偿问题可以有保险方法来解决,总的来讲必须有一个比过去更加包容试错的过程,这个道理也是很清楚的,因为在过去引进技术时代,技术成熟,所以我们很明确地知道,哪个行哪个不行,但是在创新时代,你不知道哪个行,哪个不行,你不知道单摄像头好,还是加上激光雷达好,需要在大量的创新试验应用过程中,逐步得出结论。
还有一条就是要鼓励产业的技术融合,降低准入门槛。在汽车电动方面、智能网联方面,技术融合已经达成行业共识。互联技术、电子人工智能、芯片各方面的技术都进入汽车行业。汽车是一个大产业,有大量的资金和大批量的市场能够应用这些技术,但是我认为只有技术融合,如果不能配合资本和企业主体的融合,这个融合很可能不够。所以对于创新时代,汽车产业是否还要严格按照过去那个时代的做法,严格准入甚至产能管理,可能需要重新做一些思考。
最后就是产业链的合作。产业链的合作主要是包括汽车产业内部本身,主机厂以及二级供应商等等。关键是要通过产业链的合作完善技术,实现用户的体验。具体的做法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就是要拉群,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强者之间进行合作,而不要互相排斥。比如现在做汽车操作系统有很多家,有芯片企业,有软件企业,有合作也有单独做。这里做一个比方,所有参与做汽车操作系统的企业都各有长处,但是长处不一样,就像做一件大衣,有人做袖子比较擅长,有人后襟比较擅长,不是有一个袖子就排斥别人,单独从袖子上生长出一个大衣,这是不够的。现在产业内也有一些比较明确的合作,已经看到一些上下游之间的合作,硬件和软件、芯片软件和整车,这些都很好。再一个就是要提前合作,不要等到产品技术工作基本上干完了再合作,应该是在系统开发初期就共同合作,推动系统更快地成熟,并且在一定范围内试用,这样可以加快过程,这和过去引进时代也不一样。引进时代产品是现成的,基本上是成熟的,现在因为技术不完善、不成熟,必须经过多方的合作,加快合作才能够加快技术的成熟和产品的完善。最后还有一点,直接竞争对手之间也要加强合作,把产业做大。特别是在创新时代,一个新的产业在比较小的时候,把产业做大,把产业技术做完善,把产品做完善,然后加快推向市场,这样对于技术发展有利,对于产业内的各个参与者也有利。
最后还有一条就是包容时代,大家不要炒作失败。为什么说这个,多次被人问到,有一个燃料电池新技术出来,是不是锂离子电池不行了。比如固态电池有一个新成果发布,是不是液态电解液不行了。有企业研究钠电池,是不是锂电池不行了?不要这样认为。在汽车产业方面,尽量少炒作失败,要包容失败。而且很多产业和技术发展,主要是自己内部规律在起作用,有人故意往坏了说,这种情况基本不存在,大家都想往好了做,但是有人条件完备成功了,有人条件不够完备就失败了,失败也是为成功积累了教训。所以在创新时代,舆论上也希望大家更加包容。最后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2024-11-15
2024-11-18
2024-11-18
2024-11-22
2024-11-18
2024-11-20
2024-11-15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