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2.0时代,竞争更趋激烈
春节刚过,比亚迪就打响了价格战第一枪。
2月19日,秦PLUS荣耀版、启源 A05 、伊兰特纷纷把价格调至7.98万元、7.89万元和7.58万元,随后引发降价传导效应,前后3天时间,9家车企,近20款车型价格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方面对此次降价的行为称,产品价格战只是表面,实际上是全产业链的体系战。荣耀版做到了 DM 插电混动比燃油车价格还低,这是汽车品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成为燃油车和电动车发展的分水岭,在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同时,也巩固和加强了中国品牌在 A 级家轿市场的主导地位。
由是,一场“电比油低”、“电比油好玩”、“油比电强”的争论也随之而起。甚至有观点认为,这标志着电比油低时代的正式开启,由此,燃油车将走向“穷途末路”。
1、剑指燃油车市场份额
今年春节后的价格战,让人不由得想到去年开年的降价潮。以特斯拉全球大幅降价为起点,主流新能源品牌纷纷跟进。以新能源为始的降价潮最终波及至全行业。如果说去年席卷车市的价格战,有些行业人士还心存幻想,认为只是一时清库之举,那么今年陆续开始的新一轮价格战,无论是广度还是纵深,都足以让人抛弃幻想,让所有车企都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而目前压力最大的,无疑是燃油车。正如比亚迪在回答投资者时说的那样:公司希望进一步加速汽车行业油转电的趋势,加快整个新能源汽车的转型。换言之,要进一步抢占燃油车的市场份额。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3.220, -0.02, -0.62%)乘用车的渗透率已经达到34.7%,但王传福预计2024年新能源汽车单月渗透率将超过50%。
其实,比亚迪在去年就曾以秦PLUS DM-i冠军版车型展开价格攻势,不到10万元的起售价让秦PLUS DM-i在2023 年销量突破30万辆,仅次于日产轩逸和大众朗逸。当时,比亚迪提出的口号“油电同价”也可以看作是今年“电比油低”的先河。
对于利润来源还在燃油车的合资车企来说,如果燃油车市场的整体份额进一步压缩,必将进一步影响这些企业的现金流,进而打击其战略推进。特别是考虑到各大合资车企都在推进新能源转型,正是大量烧钱之时。王传福此时打响价格战,绝非一时兴起,看起来倒像是“蓄谋已久”。
乘联会也表示,2024年是新能源车企站稳脚跟的关键年,竞争注定非常激烈。从燃油车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成本下探给燃油车厂商带来巨大压力。燃油车产品更新换代相对较慢,产品智能化程度不高,更多依赖于优惠的价格来持续吸引客户;从NEV的角度来看,随着碳酸锂价格下跌,电池成本降低,造车成本有所下降;且随着新能源市场高速发展,形成规模效应,产品拥有更多的利润空间。
2、插混或成更优选择
如前所述,车企集体降价的背后,离不开电池成本的下行。相比高峰时期每吨60万元的高价,目前碳酸锂的价格已经跌至每吨10万元以下。方正证券曾做过测算,以比亚迪海豹标准版为例,当碳酸锂价格由每吨50万元下降至每吨10万元,单车制造成本可以降低0.93万元。
不过相比其他车企,比亚迪在产业链方面更具规模优势。2023年其年销量达到302万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不仅核心部件电池、电机、电控全部是自己生产,就连大灯、空调、座椅这些配件也是自给自足。这种情况下,比亚迪有更多能力压缩制造成本。
不少业内人士曾表态说,插混车型(含增程式)将在2024年迎来销量爆发,比亚迪只是让这场爆发来的更早一些。乘联会数据显示,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中,纯电动车占比为59%,相比去年同期少了11%;插电混动车型和增程式车型占比分别为28%和13%,相比去年同期分别提升4%和7%。预计到3月份,插混车型在新能源市场的占比会突破40%甚至更高。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我国5万-10万元汽车市场中插混车型份额仅0.6%;而今年1月,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了2.4%。种种迹象都表明,2024年将会是插混汽车起飞的一年,特别是春节前一场覆盖多省的降雨降雪天气导致大量汽车滞留高速,让不少消费者开始担忧油车和电车对这种极端情况的应对能力,而插混或许是更优的选择。
3、燃油车进退两难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坦言:“‘电比油低’的口号反映了新能源汽车厂商与传统燃油车厂商之间的竞争关系,特别是在同级别车型中的价格竞争。”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家轿销量排行前二的车型是朗逸、轩逸,两款车型均出自合资企业。从“电比油低”的口号来看,比亚迪等正是针对合资燃油车采取了先下手为强的策略,以期抢占更多市场。
如果说2023年的合资车企还有能力以价格战对抗自主品牌的新能源冲击,可面对2024年的新一轮价格战,合资车企中却鲜有企业敢于跟进。有合资车企的内部人士表示,2023年的价格战已经让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如果继续以降价应对挑战,绝非企业长久经营之计。
其实,去年的价格战已经让很多合资企业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面对新能源的冲击,以燃油车为主业的合资车企到底是保经营利润还是保销量?目前,合资车企们还在电动化转型上徘徊不前,除了大众ID.系列在2023年依靠降价有明显起色之外,日系两田一产,美系通用和福特都没有在新能源市场取得明显突破。因为电马Mustang Mach-E销量长期不振,福特中国在2023年取消了原有独立直营的销售体系,将电马的在华运营业务交给长安福特接管。
正当合资车企进退维谷之时,王传福已经让比亚迪瞄准了新能源的下半场。在今年1月16日举办的梦想日活动上,比亚迪正式发布智能化架构璇玑、“天神之眼”L2+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等产品。王传福表示,今年比亚迪将推出10余款高阶智驾车型,且为20万以上的车型提供高阶智驾选装,30万以上的车体标配高阶智驾,“未来公司将在整车智能上投资超1000亿。”
不只是王传福的比亚迪,朱江明和零跑汽车也已经看到了突围的不二法则,那就是从燃油车市场里卷出份额,卷出营收,卷出利润。
4、断言燃油车穷途末路为时尚早
然而,业内观察家认为,电比油低时代的开启,并不代表油车真的走向了穷途末路。
以刚刚结束的春节春运为例,春运高峰期时各大服务区充电桩不足的问题很突出,需要排长队充电的情况仍比比皆是,在这种情况下,油车的补能效率依然更高,并且等候时间也更短。
除此之外,近期海南新能源车离岛难的问题也登上了热搜。考虑电池安全等因素,港口每次每船放行的新能源车数量仅为 18 台,这就导致了很多新能源车滞留岛内,也有很多车企借势推出了免费代运服务。
可以说,在遇到复杂交通运输场景或者通勤需求时,燃油车的优势仍要高于新能源车,至少是燃油车>插混车>纯电车。当然,随着更多高质量补能网络的铺设,未来像春运、节假日等场景新能源车将不再因补能而“吃瘪”,但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此外,对于一些汽车发烧友和赛车爱好者来说,燃油车提供了更为纯正的驾驶体验和驾驶快感。相比之下,电动车由于体积和重量等限制,技术上无法达到同等级别跑车的超强性能。其次,目前市场上,燃油车在外观和品质上仍然拥有独特魅力,这是不可替代的。
曾有合资车企人士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燃油车还有至少两代的生命力,这就能给企业提供至少8年的时间应对冲击。
另一方面,作为合资车企的母公司,各大跨国车企凭借着在全球市场的优势地位,依旧能够获得巨额利润。目前,通用汽车、现代汽车、雷诺汽车和斯特兰蒂斯均已发布了2023年财务数据,除通用汽车利润增幅较小,另外三家车企都在多项盈利指标上创下纪录。有了足够的资金支持,很难说合资企业不会卷土重来。
5、结语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曾在2023年底的公开演讲中判断,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环境将更加内卷,更不容易。他将新的竞争态势称为“内卷2.0”:“产品迭代的速度会加快,于企业来讲,创新的频度必须跟得上。这种卷不仅仅是停留在商业层面的内卷,商业层面内卷就是看谁会卖车、谁愿降价;现在这种内卷是在竞争力层面的卷,看谁更能创新,高频创新,这是汽车‘摩尔时代’很重要的特征。”
从这个角度讲,无论是新能源车企还是燃油车企,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都还有机会。现在断言个体胜负,还为时尚早。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车百智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信息分享、技术交流,非商业用途!若有涉侵权等告知,将及时删除,感谢关注!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