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如此发达的今天,贵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的我们,在新能源汽车即将到来的关键时期,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们始终不能在国际舞台上扬眉吐气?古语云:“事到万难须放胆,宜于两可莫粗心”。汽车零部件一定要从各方面了解我们与国外同行的差距。
研制开发能力上的差距
从现有的研发能力及发展趋势看,我国汽车零部件技术与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的差距巨大,同时距离还在进一步拉大。短期内我国的零部件产业难以形成自主研发的能力。其原因就在于:首先,市场需求太少,整车企业多是引进技术,对自主零部件则保持强势姿态,自主零部件企业配套十分困难;其次,零部件企业资金少,国内近8千家零部件企业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下的就占到82%,这种资金实力很难以支撑投巨资搞研发,同时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显得力度不足,导致企业自主开发主动性不足,反而对模仿很感兴趣;此外,企业搞自主研发的基础条件太差,市场基础、技术基础、人才基础和政策支持等都显不足。在零部件技术方面,我们在排放、电子化、安全、设计等成熟技术领域不仅存在差距,其差距还有拉大的势头;而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等前沿技术领域,差距正在拉大。
生产供应方式方面的差距
世界上汽车零部件产品的生产供应方式已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组建模块化及“即装即到”装配概念的推广,对提高汽车工业的运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种生产方式在一些汽车零件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之间得以运用。例如,德尔福公司将来自6个国家35家供应商的140种零部件组成不同需求的各型驾驶舱供应制造商,从接订单到送到安装位置,时间为120分钟。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小规模的模块化供应方式已在一些企业开始运用。模块化供应方式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
配套关系上的差距
在汽车零部件企业与汽车制造上的配套关系上,国内外企业也有根本的差别。在国外,汽车制造商与OEM企业的关系完全是按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 运作。这取决于两者目标的一致性,即市场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在这种前提下,只要价格可以、技术标准达标、质量可靠、服务到位,两者的合作即可成交。而在 我国则往往要受到隶属关系、地区分割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各地区、各大集团都有自己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群,使汽车零部件企业“散乱差”现象至今依然没有太 大的改变。在目前我国汽车整车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这种组织模式下,跨地区、跨集团间的企业兼并、资产重组、上规模、上档次,也必然成为一句空话。同 时,由于这种规模和观念上的巨大落差,必然造成中外汽车零部件技术水平、产品成本、产品质量以及服务网络等方面的巨大差距。
存在差距并不可怕,空客公司1970年创立之初并不被世人看好,他们与播音的差距远大于我国零部件产业和国外零部件行业的目前的差 距,但是凭着“认真”的态度,空客在30年时间内不断创新和发展,如今已与波音在世界航空领域并驾齐驱。而且空客的CEO托马斯.恩德斯认为:政府扶持是 非常必要的。我们要开发新的技术,投资巨大,风险也很大,就算是像空客和波音这样的大公司,缺少了政府支持也是不行的。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