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摸底|《报告》论证会上发出的声音

文章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17-12-07
分享到
日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论证会在湖南湘潭举行。会上透露出一个不容乐观但又让人充满期待的消息:国内整零(整车和零部件)产业规模比例约为1∶0.8,相比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1∶1.7,我国零部件产业还有超过3万亿元的巨大增长空间。

 

  日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论证会在湖南湘潭举行。会上透露出一个不容乐观但又让人充满期待的消息:国内整零(整车和零部件)产业规模比例约为1∶0.8,相比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1∶1.7,我国零部件产业还有超过3万亿元的巨大增长空间。

  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受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委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零部件产业研究会承担“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专项课题。

  历时两年,专项组走访了国内100多家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企业以及数十个重点零部件产业聚集区,形成了三篇调研报告:《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成就与现状分析》、《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问题与面临环境剖析》和《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思考与建议》。

  专项组全面梳理了国内零部件产业链的现状、问题、发展瓶颈,并发掘出许多企业和产业聚集区的成功案例。在此基础上,专项组分别从国家工程、地方政府、企业主体和行业组织四个层面提出自主汽车零部件产业做大做强的路径、措施和建议,将为主管部门制定政策和法规提供事实依据。

  此次,专项组在向工信部汇报课题成果的基础上,邀请国内第一梯队专家、代表性企业家参加论证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未来将对课题成果进行后期整理,然后向全行业发布。

  ■散、乱、差、小问题依然存在自主企业研发投入少、竞争力弱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情报所区域经济与产业投资研究室副主任王白侠在论证会上介绍了零部件产业现状和特点。

  据专项组调查统计,国内各类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远远超过10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约1.3万家;近十年来,零部件产业规模年均增幅为10%~15%,远高于汽车产业7%的增速。

  专项组数据库采集的零部件企业数量为5.4万家左右,覆盖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98%的规模,剩下还有5万家企业仅占2%的产业规模。我国80%的汽车零部件能够实现本地化生产,1500种零部件可满足一二级配套需求。

  王白侠介绍道:“在整车企业一级供应商中,自主零部件企业占20%~30%。零部件业产值增幅高于整车业,但效益增幅低于后者。”

  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研发投入确实比发达国家低。不过,外资企业也有两极分化现象:一些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很高,设立了亚洲研发中心或中国研发中心,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大部分外资零部件企业在中国没有很大投入,发展受限制,也在考虑未来如何走的问题。

  近两年来,一些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很大,在同行业表现很突出。但是,大部分自主企业研发投入捉襟见肘。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少,阻碍了国内汽车核心零部件技术开发能力的提升。

  专项组特意了解了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发现很多偏远地方的企业确实难以吸引人才。近十年来,在汽车行业“干”零部件的人才较少,在零部件行业“干”自主的更少。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局面。

  总体来说,与外资零部件企业相比,自主企业还存在一定差距。

  专项组调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一直存在散、乱、差、小的问题。小型零部件企业占90%以上份额,90%的小型企业是自主企业。在被调查的54810家零部件企业中,人力资源密集型产品所占份额较大。

  浙江、江苏、上海、广东和山东居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前五位。其中,上海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超过1万家。总体上,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滞后。

  王白侠指出:“国内自主零部件企业技术开发投入比发达国家低,议价能力薄弱,依靠价格战抢夺市场。”

  ■关键基础零部件对外依赖度高无法完全纵向及同步开发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零部件产业研究会执行副理事长董建平在论证会上讲述了零部件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当前,国内发动机管理系统、自动变速器动力模块、安全系统、制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和轴承、电子传感器等基础零部件对外依赖度很高。

  自主零部件企业纵向开发能力比较弱,与外资零部件企业的差距很大。外资企业很早就实现了与整车企业同步开发,国内很多供应商还依靠合资品牌整车企业提供的图纸加工零部件,很多发展不错的企业还在模仿制造。董建平说:“这些零部件企业从模仿起家,现在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但是,技术来源还是模仿。他们要想实现完全纵向开发并与整车企业同步开发,还需一定时间的积累。

  自主零部件企业和整车企业还是初级买卖关系,没有形成战略联盟和唇齿相依的深度合作。

  国内市场开放,整车企业可以采购外资企业的零部件。零部件企业对上游的依赖性很强,国内很多原材料都是国外企业供应的。实际上,国内整个汽车产业对国内基础工业的拉动作用还很弱。国内装备、原材料、基础零部件等基础工业还没有跟上国内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节奏。

  国内零部件产业总产值约为4万亿元。其中,自主零部件企业占有近3万亿元,外资企业占有1万多亿元。但是,自主零部件企业总利润是1700亿元,外资零部件企业总利润是1500亿元。外资零部件企业数量和总产值都比中国自主零部件企业少,但附加值很高。

  过去,国内汽车产业界长期重视整车、轻视零部件。现在,大家认识到零部件的重要性了。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对于如何支持零部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形成共识。

  ■应有清晰、长远的顶层规划要为创新提供试错机会

  论证会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技术情报所区域经济与产业投资研究室主任陶志军讲述了政策措施建议。

  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在做出正确选择的时候可以很快出成效,也能集中力量突破一些技术难点,但创新体系往往很难形成。

  国内很多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都是围绕整车制定的,基本上涉及各个环节。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就享受较为完善的扶持政策。然而,传统零部件行业基本上都是“散养”的,外资企业已大举进入。国内高附加值、高利润率产品的市场之所以被发达国家企业占据,一部分原因在于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同样面临这个问题。陶志军表示:“我们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在扶持零部件企业方面,有些自主整车企业做得较好。比如。长安汽车专门扶持自主零部件企业,帮助他们解决管理、制造和技术问题。

  陶志军希望政府能够通过其主导的一些科技专项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在共性技术开发、材料研究和装备研制等方面给予较大规模的投入。

  政府应当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搭建自主零部件配套试用平台,提供试错机会。因为没有试错机会,很多的创新没有办法进行下去。

  汽车零部件行业应当设立产业基金,支持人才成长和创新。地方政府也可利用当地的税收政策支持自主企业发展。整车集团要扶持自主零部件企业。

  国家要有清晰、长远的零部件产业顶层规划。不少人希望把对企业的扶持政策下放到地方政府,因为地方政府更了解当地企业。国家把握大方向,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规划汽车零部件产业。国家有关部门要在上市融资、投资审核等方面为自主零部件企业提供绿色通道。国家应当有专门的自主零部件产业发展服务支撑平台。

  陶志军认为,应当发挥资本在市场中的作用。现在,很多零部件企业发展得快,主要原因就是资本运作和技术消化吸收做得都很好。汽车零部件行业应当鼓励大型企业经常性并购专业性企业。小型企业发展较慢,最好的结果或许是被大型企业并购。在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职能应当有一些调整,要遵守市场经济规律,减少审批,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