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神龙汽车襄阳工厂多品种生产线为例,详细阐述运用SMED快速换型方法,如何通过观察、分离、转化和压缩四步骤,采用SMED六法则,缩短换型时间,提升生产能力、降低换型频率;同时,总结出了持续改善的换型7大步骤。
汽车制造业发展迅猛,产品更新换代频率高,这就要求汽车生产线具有柔性化的生产能力;同时,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生产线需要具备拉动式生产方式的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在正确的时间,生产出正确数量、型号的产品。在企业内部,只有当后续工序提出生产需求时才生产;后续工序需要多少,前道工序就生产或供应多少,实现零库存,降低搬运、库存以及资金占用等浪费。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必须缩短生产线上不同品种之间的切换时间即换型时间,达到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和生产线综合利用率,降低库存和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每个企业都在寻求缩短换型时间的方法,而快速换型方法(简称“SMED”)就是这样一种缩短换型时间的有效方法。
SMED简介
1. SMED定义
SMED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日本丰田公司摸索出的一套多批少量、降低库存和提高生产系统快速反应能力的技术。SMED是“Single Minute Exchange of Die”的英文缩写,被称为“10min内完成的换型”,也称“单分钟换型”或“快速换型”,是一种缩短换型时间的方法。
2. SMED的基本步骤
SMED主要通过观察、分离、转化和压缩四个基本步骤,对换型作业过程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减少换型停机损失,为生产赢得更多时间。其工作步骤和工作模型如表1、图1所示,其中外部操作是指在设备不停止时进行的操作;内部操作是指必须在设备停止时进行的操作。
3.SMED的优势
通过运用SMED方法,可以缩短换型时间,在相同的生产时间内可满足更大的生产需求;也可以提高品种间换型频率,实现拉动式生产模式,降低库存、提高应变能力、缩短交货期、提高质量和减少浪费等。
多品种生产线的快速换型需求
1.现状
神龙汽车襄阳工厂是发动机、变速器两大动力总成的生产基地,现有56条生产线,其中49条线涉及多品种换型生产,换型比例高达87%;从换型批量看,经常换型的有36条,因EC改造换型的有4条,很少换型的有9条。
当品种切换时,存在换型时间长,特别是随着EC系列产品的导入,如EC8缸体、EC8曲轴是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改造后进行生产,设备最长换型时间达1440min,大幅度降低生产能力,导致库存增加、制造成本上升。
2.目标
基于以上因素,迫切需要改善生产线换型,而改善重点主要针对换型批量小、换型时间长的生产线,共选定34条实施优化;同时,结合换型时间的摸底情况,制订两项改善目标:第一,实现换型时间少于30min的生产线数量不小于12条;第二,实现换型时间有改善的生产线数量不小于12条,改善率在10%~50%之间。
3.换型摸底
首先,分析生产线上不同品种之间的制造工艺差异、识别出涉及换型的工序以及大致的换型工作内容。以发动机曲轴二线(简称“曲轴L2线”)为例,主要生产TU5和EC8两个品种,全线共有23个工序,涉及换型的工序达16个,换型主要内容包含更换刀具/工装、切换程序、调整尺寸和首件检查。
然后,针对每个换型工序逐一进行换型摸底,此阶段是换型改善的第一步。主要观察换型前最后一个产品至换型后生产的第一件产品的全过程,注意观察人的手、眼和身体的运动,确定换型过程的操作内容、时间以及换型作业中存在的浪费,所有这些信息逐一记录到换型记录表中(见表2)。其中换型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换型频次包括:更换连杆瓦、抛光臂、定位块、摩擦块和抛光带,校准抛光瓦位置,送三坐标(简称“3D”)检查;涉及粗、半精以及精抛3个工位,可同步进行,其中精抛工位空间狭小;换型批量1次/2周。
在一些换型比较复杂的工序,可利用录像手法记录换型全过程。然后,对录像进行逐步分析,观察作业步骤并细化,按顺序记录。此方法可再现换型过程,反复分析、研究换型作业,以便寻找更多的改善机会。
原因分析、制定措施
1.数据整理
整理并分析换型摸底收集的数据,按照换型作业内容分类统计,分析出换型损失的比例。以曲轴L2线工序OP170为例,换型时间统计分析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工序换型时间累计1440min,其中,换型损失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换刀以及换刀后的调整,占换型损失时间的83%,是改善的重点。
2.内外部操作分离
结合上述换型摸底记录表,对每个换型操作的属性进行划分,将设备不停机时完成的操作划分为外部操作,必须在设备停机时完成的操作划分为内部操作。
以曲轴L2线OP170为例,序号1(准备换型工具)和序号8(寻找扳手作业)的操作,可以在换型前准备,也就是可在设备不停机时来完成,划分为外部操作。
图7 快速换型改善7大工作步骤
3.制定换型改善措施
针对换型过程中记录的各种浪费,分析产生的原因,寻求改善措施。分析换型作业流程,对内部活动进行严格检查分析,尽可能将内部操作转化为外部操作;同时,采用SMED六法则,缩短内部操作时间,实现换型停机损失最少化。以曲轴L2线为例,制定工序的换型改善行动计划(见表3)。
实施换型改善措施
1.提前做好换型操作准备
在换型前,准备好换型所用的工具、刀具和零件等,避免换型时寻找;提前做好检具的标定工作,减少换型首检的时间。同时,建立换型用工具清单,将工具定置摆放在料箱或工具柜中,换型前将料箱放置在机床旁边,保证及拿及取。通过以上改善,将内部操作转化为外部操作,减少换型停机时间。
2.操作步骤
(1)制作快换工装
在曲轴L2线工序OP170,由于加工TU5和EC8品种的连杆颈开档尺寸分别为24.05mm和20.25mm,造成抛光瓦的宽度不一致;同时,支座和抛光瓦设计为整体式结构,每次换型需要更换3个工位共24组支座,增加了拆卸和调整的难度。
改进后,将抛光瓦和支座设计为分体式结构(见图3),每次换型只需按压快换抛光瓦侧面的定位销,在人不需要进入机床内的情况下,实现快换更换;同时,取消拆装支座操作,大大降低换型后轴向尺寸的调整时间。以上措施实施后,更换抛光瓦时间由原来的600min,下降为60min,下降幅度为90%。
(2)多人协同作业
曲轴L2线工序OP170分粗抛、半精抛和精抛三个工位,换型内容基本相同。改进前,由1人依次完成3个工位工装的更换。改进后,由3人同时在3个工位分别进行换型操作,换型时间减少2/3。需要注意的是,在从事多人协同作业时,彼此之间的配合动作必须演练熟练,尤需注意安全,不可因为疏忽而造成意外伤害。
(3)工装结构统一
曲轴L2线工序OP170加工TU5和EC8品种开档尺寸不同,造成有两种规格的导向轮和导向杆,每次换型需要更换3个工位的36个导向轮和24个导向杆,且作业空间狭窄,换型时间长。改进后,重新设计导向轮和导向杆尺寸,可同时满足TU5和EC8两个品种的加工,取消该换型作业,缩短换型时间250min。
(4)优化3D检查流程
壳体L1线工序OP10加工品种达10个,检查流程先执行零件的线边检查,然后送3D检查其他尺寸,累计首检时间达115min。
通过采取以下两项改善措施进行优化:首先,优化检测流程,即采取首检加工2件,先将1件送计量室,操作工立刻返回线边,利用恒温和三坐标检测这段时间对另一零件进行线边检具的检查,实现平行作业;其次,优化并建立3D检查程序,即只检测定位面、定位孔及更换刀具的孔等关键尺寸,减少了3D首检的检查时间。以上两项措施,累计实现换型时间缩短55min,换型对比如图4所示。
(5)换型作业标准化
换型措施实施到位后,验证换型作业流程,测定换型时间。如果达标,建立换型作业指导书(见图5),明确换型的内容、步骤、时间以及哪些操作在外部完成、哪些操作在内部完成,实现换型作业标准化,有效指导换型作业和新员工培训;对于未达标的,寻求新的改善措施并实施。
换型改善效果
1.经济效益
运用SMED方法后,有17条线换型时间少于30min,换型时间累计下降9.84h,平均下降幅度达70%;另有17条线换型时间有改善,换型时间累计下降29.27h,平均下降幅度达34%(见图6)。其中,曲轴L2线工序OP170的换型时间由1440min下降为218min,下降幅度达85%,换刀、调整以及检查分别下降95%、78%和33%。
采用SMED方法改善,累计减少人工工时2.31min/辆,机器工时2.04min/辆,折合降低人工和机器成本59.52万元/年。
2.社会效益
增强团队换型改善意识,缩短品种切换时间,提高生产线综合利用率,降低在制品,减少制造成本。
在SMED方法推广应用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好的换型思路和换型方法(如多人协同作业、快换工装以及优化3D检查流程等),可直接在同类型的生产线上应用;同时,也可推广至新项目设计环节,从源头考虑换型优化,缩短换型时间。
SMED方法还可推广应用到换刀、检查和设备维修等作业中。采取SMED方法的4步骤和6法则,可以减少停机损失,提高工作效率。
结语
在多品种生产线实施快速换型方法,通过观察、分离、转化和压缩四个步骤,可以消除或减少换型作业中的浪费,最大化减少换型停机时间,提升产能、降低换型频率,实现拉动式生产方式。
经过多轮的现场实践,我们逐步总结出切实可行的快速换型7大工作步骤(见图7),运用快速换型工具分析损失,采取PDCA运行模式,从而可以实现对换型作业的持续改善。具体如下:
1.选择换型试点线
优先选择换型频次高、换型时间长的生产线。
2.成立换型工作团队
由工艺、车间、维修、质量和物流等部门组成,明确工作目标、职责以及项目计划。
3.换型摸底
分析换型涉及的工序和大概内容,组织好操作工以及测时人员,开展换型全过程的作业观察、数据记录。
4.制定改进方案
整理换型摸底数据,统计分析各换型作业损失,运用SMED六法则,制定改进措施。
5.实施改进方案
组织实施改进措施。
6.验证换型改善效果
行动措施实施后,进行新一轮的换型观察,记录换型作业和时间,如果达标进入下一阶段;否则,再次开展换型摸底,重新制定新的改进方案,直至达标为止。
7.编制换型作业指导书
固化最优的换型作业,明确作业步骤、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以及关键说明,同时按新的标准作业向操作人员培训。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