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菲尼迪发布了一台全新的2.0T发动机,这台机器不再是基于梅赛德斯-奔驰M274发动机的产物,它采用了当前日系最流行的双喷射(歧管喷射+缸内直喷)、双循环(阿特金森循环+奥托循环)技术,除此之外,更是把“可变压缩比”这个概念投入到了量产当中。举个例子,搭载M274 2.0T发动机的Q50轿车,工信部的百公里综合油耗为7.4L,下降27%的话,那就是说,全新VC-T2.0T发动机的百公里综合油耗可以低至5.4L的水平,而且发动机输出还大幅提升了。
其实,所谓的可变压缩比技术在很多发动机上都有应用,例如丰田1.8 L阿特金森发动机、马自达创驰蓝天发动机等等,但是这些这类可变压缩比技术都是基于阿特金森和米勒循环原理,主要还是在活塞行程中巧妙调整配气程序,从而让发动机的膨胀比大于实际压缩比,像人类肺部一样可以深一口浅一口“呼吸”,进而实现发动机的最佳经济性工况。
但是这种工况实现是以牺牲转速和动力输出为代价的,所以在任何一款性能车上,都看不到采用阿特金森/米勒循环原理的发动机。此外由于配气结构特殊,加入涡轮增压系统之后动力提升幅度有限,因此无论是丰田1.8 L阿特金森发动机还是马自达创驰蓝天发动机,都倾向于采用自然进气方式,涡轮增压+阿特金森在技术上并非不能实现,只是价值不大。
此外,阿特金森/米勒循环原理都只是在配气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定时发生,不可能在发动机完整的冲程循环过程中长时间操持一个高膨胀比。以国内马自达创驰蓝天发动机为例,其实际压缩比为10.5,膨胀比为13:1,压缩比变比幅度为19%。
而英菲尼迪的VC-T发动机则通过“无缝地提高或降低活塞高度”,真正实现了可变压缩比,压缩比可以在8:1和14:1之间根据发动机工况自由调整,压缩比的变比接近43%。如果需要节能,VT-C发动机将切换到高压缩比模式下;如果需要动力,发动机将切换为低压缩比的高转速模式。
英菲尼迪的这台VC-T 2.0T发动机,核心主要是一套特殊结构的多连杆曲柄连杆机构。
在原有的曲柄连杆机构上,该机构又额外增加了一套多连杆机构及一根控制轴。这套多连杆机构把原来的发动机连杆换成了由下部连杆、上部连杆以及连接上下部连杆的多连杆结构组成。当需要改变压缩比时,谐波传动器转动,并驱动传动臂,传动臂带动控制轴转动,当控制轴转动时,下部连杆会带动多连杆结构回转,并使杠杆发生摆动,使得活塞能到达的上止点的高度也随着改变,从而实现压缩比的变化。
小编等等,你说那是啥玩意儿,没听懂?
没听懂是吧,其实很简单,无论路况拥堵,轻油门状态下,VC-T发动机相当安静,几乎感受不到振动,转速维持在一个接近怠速的状态,油耗可能只有百公里5升左右;地板油状态下,这台2.0L发动机的最高转速有可能接近9000r/min,动力则有可能超过400马力,淑女瞬间变魔兽。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