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的驾驶员防护到帘式气囊、车窗气囊,再到膝部气囊、头部气囊,安全气囊的种类越来越丰富。衍变过程中,安全气囊的形式与安装位置也在发生变化,由车内走向车外,同时也变得更加智能。
当前,汽车安全气囊趋多成为一个明显的变化趋势。丰田合成(上海)管理有限公司副课长罗俊认为,多气囊配置是汽车的卖点,经济效益及趋于严格的法律在刺激气囊制造商研发各种形式的气囊。
■由车内走向车外
2015年,国内首例臀部气囊点爆试验成功,它的孕育者就是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简称“锦州锦恒”)。“臀部气囊、顶棚式气囊等新式气囊,目前锦恒已经有了技术储备,这是传统车内气囊的形式变革。”锦州锦恒总经理赵成明说。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丰田合成也在研发臀部气囊。此外,各式各样的车内概念性气囊被各制造商提出来,如保护后排乘客及保护儿童的气囊。不过,在注重保护整体交通参与者安全理念被不断强调的今天,气囊制造商也开始大胆地把安全气囊从车内推向车外。
据悉,E-NCAP 官方表示2016年将对车辆的主动行人保护系统进行评价,2018版C-NCAP也或将加入对行人保护的测试内容。新法规使行人保护车外气囊应运而生。
在2015年上海车展上,丰田合成展出了研发的车外气囊;此前,奥托立夫也同样研发并投产了置于发动机舱下部的车外气囊。实际上,外用安全气囊在欧洲已经投入使用并通过了第一阶段的实际情况检验。“安全气囊形式会越来越多,装车位置也在发生变化,安全气囊正在由车内走向车外,用于行人保护的车外气囊将率先得到应用。”上海东方久乐汽车安全气囊有限公司研发副总张绍卫说。“目前投入应用的车外气囊是安装在发动机盖位置。”罗俊说,之前有整车已经使用了相对柔软的弹起式发动机盖,这实际上对行人起到了一定保护作用,为进一步减小碰撞时车辆对人头部的撞击力,在弹起式发动机
盖挡风玻璃接缝部位安装气囊的想法被提出来,从而起到更大的保护作用。
此外,越来越多的车外概念性气囊被提出,如天合已经开发出在车门下方安装气囊,用于增强车内驾驶员的安全。“用于包裹整个车辆的气囊、安装在前后保险杠及四个轮毂位置的气囊、以及与主动安全相结合在车辆底盘位置安装的气囊,能够降低可能发生碰撞的速度,调整车的姿态形成主动保护,同样类似于主动安全技术的还有两辆车之间的气囊。”张绍卫介绍到。
■越来越“聪明”
智能化是安全气囊发展的另一个显著趋势。智能安全气囊实际上是在普通的安全气囊上集成了传感、红外、超声波等技术来探测乘客体重、身高以及所处位置的传感器技术与信息处理系统。“除乘客的生理属性,气囊控制单元探测到乘客是否系安全带、汽车碰撞速度以及程度,通过这些数据来决定气囊是否点爆、采用一级点火或多级点火、点暴力输出度,调整气囊展开的时机、方向以及程度,为乘客与行人提供最有效的保护。”张绍卫说。“通过传感器,气囊可以判断车辆是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还是整车翻滚运动,不同碰撞形式驱动车身位置不同的气囊,形成最佳保护。”罗俊也表示。
由于北美智能安全气囊评价法规里要求对不同体重的乘客,气囊点爆时间与程度对应要不同。基于严格的法规,北美市场的安全气囊多采用双级气体发生器。但把单级气体发生器换成双级发生器,成本增加颇多。为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法规,记者了解到,国内本土的安全气囊制造商正在从气囊原材料入手,在不使用双级气体发生器、尽量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提高其智能性。“丰田合成采用的技术路线是应用不同形态的气囊布、改变气囊布的构造、增加部分机构使其在使用单级气体发生器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使用双级气体发生器的性能表现。”罗俊告诉记者。此外,高田气囊丑闻的持续发酵也引发安全气囊生产商对气囊原材料的关注。张绍卫认为,减少对火药气体的依赖,寻找更安全的新材料替代火药也是未来安全气囊的技术发展趋势。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