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拜登周二正式签署了 2800 亿美元的《芯片与科学法案》,该法案规定,527 亿美元专门用于半导体研究,开发,制造以及促进劳动力发展,其中 20 亿美元用于传统成熟制程的芯片,它们是汽车和国防系统的关键。
在美国已采取要求相关企业对中国禁售高端光刻机、向华为公司施加“芯片禁令”、组织“芯片四方联盟”围堵中国等措施后,“芯片法案”开启了美国“几十年来少有的产业政策支持”,在寻求重夺行业主导权的同时,限制和阻止半导体国际企业在中国大陆的既有制造能力和计划中的先进制造能力,进而将这些制造能力虹吸到美国,达到损人又利己的目的。
业内人士同时批评称,美国在“芯片法案”中加入“中国护栏”条款,让企业在中美产业政策中选边站队,制造了一国利用产业政策扰乱国际市场和全球供应链的危险先例。
美政府豪掷527亿美元 大力补贴芯片研发制造
正如拜登提到的,“芯片法案”的核心在于帮助美国重新获得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行业数据显示,美国在全球半导体制造业中的份额从 1990 年的 37% 下降到 2020 年的 12%。同一时期,中国在该领域的份额从几乎为零上升到 15%。
《纽约时报》称,该法案融合了经济和国家安全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计划:一是向半导体行业提供约527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并为企业提供价值240亿美元的投资税抵免,鼓励企业在美国研发和制造芯片;二是在未来几年提供约2000亿美元的科研经费支持,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
根据美国国会发布的法案文件,“芯片法案”中对于2000多亿美元的投入有着详细的规划与时间表。根据法案规定,美国将成立四大基金,分享政府为半导体行业提供的527亿美元,其中500亿美元被拨给“美国芯片基金”,独占总金额的约95%份额。法案要求,“美国芯片基金”的资金将用于旨在发展美国国内制造能力的半导体激励计划以及研发和劳动力发展计划。
半导体激励计划是“美国芯片基金”在2022至2026财年的重中之重,该计划将花费390亿美元以支持芯片制造业的发展。2022财年,半导体激励计划投资190亿美元,此后每财年投入50亿美元。此外,法案还将为相关企业提供25%的投资税收抵免。同时,法案明确了在2022财年将20亿美元用于传统成熟制程芯片的生产。
除半导体激励计划外,研发和劳动力发展计划也将获得“美国芯片基金”110亿美元的支持,在未来五年内投向国家半导体技术中心(NSTC)、国家先进封装制造计划以及其他研发和劳动力发展项目。
在527亿美元的预算中,“美国国防芯片基金”将获得20亿美元;“美国芯片国际技术安全与创新基金”将获得5亿美元,用以加强与外国政府合作伙伴的协调沟通;“美国芯片劳动力和教育基金”将获得2亿美元,主要用于相关人才培养。
而约2000亿美元的科研经费支持则将分配给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商务部和能源部等机构。其中,商务部将获得分配100亿美元给州和地方区域的权力,以在美国各地建设多个“区域技术中心”。
用行政力量干扰国际半导体企业在华经营
“芯片法案”最值得关注的一项条款是,禁止获得联邦资金的公司在中国大幅增产先进制程芯片,期限为10年。违反禁令或未能修正违规状况的公司或将需要全额退还联邦补助款。
华泰证券发布的一份研报称,目前在中美都设有半导体厂的企业包括台积电(南京)、三星(西安)、海力士(大连),这些企业如果接受“芯片法案”的补助,可能会被限制在中国建造或扩大先进制程晶圆厂。此外,英特尔和美光也在中国拥有芯片封装和测试工厂。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在过去一段时间中,所有美国设备制造商都收到美国商务部的信函,通知他们不要向中国供应用于14纳米或以下芯片制造的设备。美国芯片设备厂商泛林半导体主席兼CEO蒂姆·阿切尔在7月27日的财报会上表示,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至生产14纳米以下芯片的代工厂。
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表示,“芯片法案”的规定与美国政府近几年来对中国半导体企业的一系列制裁结合起来,再一次说明美国将中国半导体视为竞争对手,着意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先进技术领域的发展。
对于“芯片法案”中的相关内容,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10日发文表示反对。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认为,法案中的条款歧视性对待部分外国企业,凸显美意在动用政府力量强行改变半导体领域的国际分工格局,损害了包括中美企业在内的世界各国企业的利益。
一方面,这是典型的专向性产业补贴,不符合世贸组织的非歧视原则;另一方面,法案将部分国家确定为重点针对和打击目标,导致企业被迫调整全球发展战略和布局。尤其是法案对“任何受关注的国家”界定宽泛,无限扩大了执法的自由裁量权,具有典型的泛政治化色彩,各国企业经营活动面临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顾文军认为,在美国一系列组合拳下,半导体传统市场化竞争模式将发生改变。半导体产业将从全球化、合作化、分工化向多区域化、多生态化、竞争化发展。在“芯片法案”等一系列措施下,国际企业扩张和发展逻辑将更多考虑政治因素,其次才是市场、效率和成本。
在“芯片法案”签署前后,多家美国半导体企业已宣布将在本土扩大投资。美光公司9日宣布,其将在2030年前投资400 亿美元在美国制造芯片,而这一行动将得到“芯片法案”的支持。路透社8日报道称,高通公司已同意从芯片制造商格芯的纽约工厂额外购买价值42亿美元的半导体芯片,从而使其到2028年的采购总额达到74亿美元。
此前,国际企业在中国布局是产业链布局,现在可能仅把中国作为终端市场,限制性地销售某些特定产品。当中国在国际半导体企业布局中由研发和制造转向售后和服务,中国半导体产业所发挥的价值将下降,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话语权也将降低。
有多大影响 美国难以达到夺回产业主导权目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研究员李峥表示,尽管“芯片法案”将发挥一定作用,但是否能真正改变全球半导体格局还有待观察。他认为,“芯片法案”存在若干局限性,例如低估了芯片产业转移、再造的难度。
李峥表示,美市场人士预计,芯片法案所提供的500多亿美元资金仅能基本满足英特尔、三星和台积电的工厂建设,无法支持从上游至下游的整体产业链。其中一些关键的中小企业无法得到美“芯片法案”支持,所以也不会转移其布局。同时,美国明显低估了半导体产业链转移所需的人才、劳动力、物流、能源等必要支撑因素,美国在上述领域均存在显著不足,面临供需失调的矛盾。
有研究指出,美国建立完全自给自足的本地半导体供应链需要至少1万亿美元的前期投资,而“芯片法案”直接投向半导体制造领域的500多亿美元预算对整个行业而言可谓杯水车薪。
包括美国学者在内的各方人士也对“芯片法案”真正能起到的作用表示怀疑。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副教授丹兹曼日前在《华盛顿邮报》撰文称,“芯片法案”是“昂贵的笨蛋”还是有效的创新催化剂,取决于项目管理,但其本身不太可能阻止美国公司继续在中国进行生产。
美国智库战略国际研究中心也分析认为,在复杂和高度依存的全球价值链中,美国和中国的半导体企业早已深度融合,要使供应链完全本地化,将付出巨大的经济和技术成本。因此,全球半导体行业完全“脱钩”是非常不切实际的。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等机构估计,如果华盛顿采取对华“技术硬脱钩”政策,可能会损害一些美国半导体企业的利益,这或将使它们丧失18%的全球市场份额和37%的收入,并减少1.5万个至4万个高技能工作岗位。换言之,“芯片法案”提供的补贴很可能无法弥补半导体企业将工厂从中国迁往美国的成本。
半导体投资与拜登大力推动汽车行业电气化相辅相成
在玫瑰园发表讲话时,拜登的开场白是:" 底特律正在制造一些非常热门的汽车。" 根据 2021 年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报告,汽车仅占全球半导体需求的一小部分,据估计,汽车芯片仅占整个芯片市场的 11%。
然而,汽车行业的未来严重依赖于芯片供应,因为越来越多的技术应用于汽车中,制造重点逐渐转向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拜登在讲话中表示,电动汽车平均要使用约 3000 个芯片,这意味着电动汽车所需的芯片数量将是非电动汽车的两倍多。
分析机构 Auto Forecast Solutions 表示,全球汽车减产的原因是芯片短缺,并将其对芯片短缺造成的车辆损失预估提高到 330 万辆。尽管短缺问题仍然存在,但电动汽车的销量在 2022 年第二季度创下历史新高。根据 Cox Automotive 的数据,电动汽车已售出近 20 万辆,比去年增长了 66%。
而中国的芯片行业必须坚定不移的实现国产化,自主化。
毫不夸张地说,芯片的自主化与否决定了中国能否实现全面崛起的关键所在。
无论是新能源汽车的破局,还是将来iot占领世界市场,亦或是即将到来的机器人革命,芯片都是各个高新技术产品的核心以及国家技术实力综合体现。
眼下,要彻底解决房地产带来的经济下行问题,唯有全面投入新能源技术产业,打造和巩固我国世界第一的新能源帝国地位,方能实现新兴技术产业升级,为因为西方国家脱钩导致的工作岗位减少,经济上行缺少推动力的国民经济问题提供全新的动力引擎。
想要赢得这场经济战争,就必须实现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领先地位。当前中国已经赢得了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全面领先,下一步就是彻底解决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后即将面临的芯片问题。只要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下一个十年将继续腾飞,最终赢得胜利!
2024-12-18
2024-12-19
2024-12-16
2024-12-20
2024-12-17
2024-12-20
2024-12-17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