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弗戈传播集团Automobil Industrie杂志与德国Berylls战略咨询公司联合发布了“全球TOP100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榜单。这个榜单每年发布,今年的排名根据2023年度的营业额确定(部分集团性企业只统计汽车业务营业收入,表中标注了“AU”;人民币和欧元的汇率按1人民币=0.1305欧元计算)。另外,此榜单不包含OEM车企旗下的零部件公司,也不包括原材料及其初级产品供应商。
当前的汽车行业变革趋势下,电气化、智能化相关业务成为很多企业的增长引擎,榜单中的企业,有89家公司的业绩都在增长,其中29家公司还创造了两位数的增长。当然,有个别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了增长。今年排名上升最多、最亮眼的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相关企业,5家上榜的公司均取得了两位数的增长,最高增长率达到了62.8%。
领先企业均加大了软件能力的投资
博世、电装、采埃孚仍然稳居前三,近年来都在迎合电气化、智能化的趋势进行架构调整,相关业务的占比均在提升,为其整体业务和利润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几乎所有企业都在加强软件能力的投资。
博世集团认为,软件在汽车整体开发成本中的占比预计将于2030年达到约30%,博世集团智能交通业务未来增长的主要支柱将是软件。目前,博世集团已经在各大主要市场组建了专门的软件开发团队,比如4年前在无锡成立的博世中国创新与软件开发中心。目前博世集团在全球共有约48000名软件工程师,其中42000名聚焦智能出行解决方案,可以为主机厂提供不同层面的软件,从基础软件、操作系统到应用软件。
排名TOP10的企业名单与去年基本一样,除了博世、电装、采埃孚之外,还包括现代摩比斯、大陆集团、麦格纳、宁德时代、爱信精机、米其林、佛瑞亚;紧跟其后的第11~20位的企业分别是康明斯、普利司通、法雷奥、华域汽车、李尔、安波福、固特异、天纳克、住友电工和松下。
电气化、智能化相关业务成为大部分企业的增长引擎,巨大的体量之下,TOP20的企业当中仍有16家取得了业绩的增长,其中麦格纳、宁德时代、法雷奥、安波福、住友电工和松下表现突出,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喜人增长态势。
新能源汽车电池利润可观,企业排名大幅上升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电池市场持续旺盛增长,且利润都非常可观。
“宁王”连续7年位居全球动力电池装车榜首、全球市占率接近40%。基于强大的竞争力,宁德时代不仅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市场几乎独占半壁江山,同样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国际车企的青睐。特别是其LRS(Licence Royalty Service,即许可、授权和服务)模式一经推出之后,国际化步伐更是后劲十足。宁德时代2023年财报显示,整体营收4009.17亿元人民币(约合523亿欧元),同比上涨22.01%,归母净利润441.21亿元,同比增长43.58%。本次榜单中只统计了汽车业务,约为372.39亿欧元,同比增长11.4%。
对于其他上榜的电池企业来说,“大幅增长”和“快速上升”是他们共同的关键词。松下汽车业务增长18.9%,排名上升了1位,到了第20位;LG新能源汽车业务营业额增长了40.1%,排名上升了8位,到了第21位;三星SDI汽车业务增长了34.6%,排名上升了27位,升到了第36位;SKon汽车业务营业额大增62.8%,排名上升了21位,升到了第38位。
与此同时,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电机、电驱动及电控领域的业务增长也非常迅速,博世、采埃孚、华域、博格华纳、舍弗勒、德纳、纬湃科技、捷太格特等诸多企业,都凭借电机、电驱动、电控以及多种电气化产品的强劲增长,带动了整个集团的发展。顺便提及的是,舍弗勒在2023年宣布收购纬湃科技,预计这项收购将在2024年第四季度完成,这将给舍弗勒带来多方面的扩展。
汽车芯片企业抢占各个细分市场
在汽车价值链的高端,有一大批芯片企业多年深耕汽车行业,业务高速增长,产品供不应求。当然,不得不提的是,这个领域受地缘政治的影响非常严重。
TOP100榜单中,第43位的英飞凌、第49位的恩智浦半导体、第54位的意法半导体、第63位的德州仪器、第76位的瑞萨、第84位的安森美等,都在各个细分领域极具竞争力。随着电动汽车逐步进入碳化硅时代,第三代半导体的“黄金十年”即将来临,所有企业都在加快布局。
英飞凌2023财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5%,达到163亿欧元,刷新了其历史最高纪录。英飞凌四大事业部中,汽车电子在其总营收中占据了高达51%的比重,超过了一半。本次榜单只统计了英飞凌84.55亿欧元的汽车业务,20.8%的大幅增长,主要归因于其在驾驶辅助系统和安全系统、动力总成和电池管理系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另据TechInsights的数据,2023年英飞凌的汽车MCU销售额较上年增长近44%,约占全球市场的28.5%,首次站在了全球汽车MCU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意法半导体的汽车业务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增长,同比增长率为15.3%;德州仪器汽车业务也实现了15.8%的增长;安森美的汽车业务增长率达到了24.2%,增幅相当不错。
中国品牌国际化竞争力有待提升
中国企业今年共有8家上榜,分别是排在第7位的宁德时代、第14位的华域汽车、第32位的潍柴动力、第42位的海纳川、第47位的均胜、第67位的中信戴卡、第78位的中策橡胶和第79位的福耀。
国际化是汽车主机厂和零部件供应商发展壮大的必然之路,不仅市场,还包括研发、生产等。宁德时代在全球拥有20多家子公司、研发中心和生产工厂,海外最大的两家工厂分别位于匈牙利德布勒森和德国图林根州阿恩施塔特,并已与特斯拉、宝马、戴姆勒、斯特兰蒂斯、福特、丰田、现代、本田及起亚等车企建立了全球合作。接下来,宁德时代可能会进一步布局欧美、东南亚等地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以期保持其在技术、成本、供货等方面的优势,继续稳固领先的市场地位。
华域汽车近些年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通过国际并购、资源整合等方式,成功搭建并形成了自主掌控的全球汽车内饰业务平台,特别是汽车座椅、被动安全等核心业务,国际化发展步伐持续加速,此外,轻量化铸铝、油箱系统及汽车电子等优势业务和产品也已进入欧、美、韩、澳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汽车配套市场。
潍柴动力在中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等五国十地设有11个研发中心,福耀在中国、美国、德国和日本有10个设计中心和2个研发中心,在中国、美国、墨西哥、俄罗斯都有设厂。潍柴动力2023年财报显示,其全年营业收入达2139.6亿元人民币(约合279.22亿欧元),同比增长22.2%。本次榜单的数据只统计了占比约37.83%的汽车业务,约105.62亿欧元,增长率高达38.5%,表现突出。
近些年,在地缘政治动荡、国际化步伐受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品牌零部件供应商在全球化扩张的道路上,仍将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放眼长远,耐心解决各种问题,当然,更需要硬核科技竞争力。
在汽车新能源转型的潮流中,基于迅速发展的中国本地市场,中国供应商能够更快地适应技术升级,并有可能在某些领域引领前沿技术方向,因而正在成为全球汽车巨头的优选合作伙伴。而在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技术方面,中国供应商仍有很大发展空间,特别是感知传感器、汽车芯片、软件等,都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值得中国供应商去挖掘。
注1:此榜单不包含OEM车企旗下的零部件公司(如比亚迪电池、现代坦迪斯等),也不包括原材料及其初级产品供应商(如巴斯夫、安赛乐-米塔尔、诺贝丽斯等)。
注2:OI为营收,EBIT为息税前利润;A表示数据源于新闻稿,B表示数据源自年度财报,C为企业预测数据,D为榜单发布者的预测,E表示数据源自网站;1为日历年,2为转换的日历年,3是财务年度,4是财政年度与日历年的近似值;AU表示只含汽车业务,GU表示企业总额。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