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在武汉的自动驾驶网约车“萝卜快跑”火了。原因是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无人驾驶汽车,驶入了武汉市民的日常生活中,“萝卜快跑”甚至被加入武汉旅游必打卡清单中。自动驾驶汽车从诞生到来到消费者身边还不到10年时间,这不禁让人惊叹于科技进步的力量与速度,也让人看到了科技改变生活的鲜活案例。
据悉,“萝卜快跑”自动驾驶汽车已在全国11座城市开放载人测试服务,实现超一线城市全覆盖。此外,“萝卜快跑”已经开始在北京、武汉、重庆、深圳、上海开展全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与测试。截至4月19日,“萝卜快跑”在全国开放道路提供的累计单量超过600万单,稳居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
不仅仅是“萝卜快跑”,近年来,随着全球自动驾驶产业热度的不断提升,从广汽、小鹏、日产等车企到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自动驾驶公司都在加速布局,甚至滴滴、如祺出行等网约车平台也加入了这一赛道,并将自动驾驶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利好政策频出,自动驾驶成大势所趋
2023年以来,我国对待自动驾驶的态度明显变暖,高层政策不断,地方利好频出。全国已有51座城市出台自动驾驶试点示范政策,其中深圳、上海、江苏、杭州等多省市已制定自动驾驶相关地方立法,不断加速拓展应用场景。
今年两会结束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到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调研,察看云控基础平台系统、车路协同沙盘演示,要求在标准制定、要素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以自动驾驶技术迭代升级助力汽车产业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从中央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密集出台政策,支持自动驾驶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国家及地方政策相继出台的同时,自动驾驶也成为了国家的科技名片走向全球。
4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公布《第二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名单(自动驾驶和智能建造方向)》,包含18个自动驾驶方向项目,立足实际场景、面向实际需求,聚焦智能交通技术与交通运输业务的深度融合,以新技术赋能提升运输服务效率、提高基础设施建管养运智能化水平,增强用户获得感。在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发放了首批完全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即"完全无人载人车牌照"。首批获得许可的企业包括AutoX安途、小马智行科技、百度智行科技和赛可智能科技。
日前,北京市经信局对《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城市公共电汽车客运、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城市出行服务。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无人驾驶汽车是科技发展的大势所趋。从经济全局上看,无人驾驶汽车能够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价值增量,如车路协同的建设,车上娱乐设施和车辆智能化带来的汽车产业的产值增长等。
全球科技竞速,自动驾驶是焦点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蓬勃发展,全球范围内的科技竞赛愈演愈烈。在这场竞赛中,以萝卜快跑、小马智行为代表的中国本土的自动驾驶,凭借其在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和持续创新,正与国际巨头特斯拉等企业展开激烈交锋。
而业界普遍认为,技术和应用方面,美国要看Waymo(谷歌旗下),中国要看萝卜快跑。特斯拉也来势汹汹。4月,马斯克已经访华并商讨特斯拉FSD在中国落地事宜。计划今年8月在中国落地无人驾驶出租车,如今虽然推迟到10月,但不难看出,特斯拉正虎视眈眈地要拿下中国自动驾驶市场。根据最新数据,特斯拉在中国已经售出170万辆车,而这些车一旦装载FSD,那就是170万辆无人驾驶网约车流入市场。170万的无人驾驶网约车,基本可以吞下中国市场。
不难看出,当前是自动驾驶发展窗口期,机会稍纵即逝。
自动驾驶离不开领军企业
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难、投入高。我国发展自动驾驶产业需要政府的推动和科技企业十年如一日的科技创新和资金投入。数据显示,百度自2013年开始研发自动驾驶,十年来一直坚持压强式的、马拉松式的研发投入,以技术创新驱动长期发展。数据显示,百度在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累计投入已超1500亿元,积累了超过1亿公里的高级别自动驾驶安全测试里程,拥有超过5000项自动驾驶专利,其中高级别自动驾驶专利族数量全球第一。
更为重要的是,技术创新从来不是就业的敌人。纵观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最终都带来了更多的工作岗位。自动驾驶的发展也会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产业机会,比如传感器制造、算法研发、系统集成等,这些产业链势必催生大量新的就业机会。
前不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公示,拟增加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等19个新兴职业纳入职业目录。新就业机会中不乏劳动密集型职业,有望成为新劳动力蓄水池。《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城市公共电汽车客运、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城市出行服务。
而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也正在创造如汽车测试员、数据标注师等全新职业;更进一步,在自动驾驶产业链的传感器制造、算法研发、移动平台运营等环节上,均将出现对应的产业升级,形成高质量的数字产业集群,带动更多产业、就业机会。诚如有专家所说,自动驾驶是全新业态,其应用场景还有诸多想象空间。从这个角度去看,自动驾驶产业还将催生出更多新的就业岗位。
当然,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不可避免地引起短期的“阵痛”,任何技术的应用,谨慎都是必要的。但站在产业技术进步、国际竞争、长期发展的角度,应理性看待自动驾驶发展中出现的质疑,建立起宽容的环境,形成坚定的政策支持体系与良好的舆论氛围,给创新留足时间和空间;同时,加快政策法规创新,更大力度支持头部科技领军企业,通过率先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文章来源:中国汽车报 责任编辑:龚淑娟 审核人:李峥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