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国斌:研究动力电池等碳足迹管理办法,推动核算规则国际互认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辛国斌
中国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是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坚持不懈技术创新的结果,是坚持全球分工合作、互促互进的结果。过去一年,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新的积极进展。一是产业运行保持平稳。今年1-7月,汽车销售完成1631万辆,同比增长4.4%。二是技术创新持续推进。能量密度360瓦时/公斤的半固态电池实现装车验证,车网互动、光储充放一体化等技术加速应用,城市和高速公路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日渐成熟。三是产品结构更加优化。2023年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达到每百公里3.78升,同比下降8%。今年1-7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了36.4%,同比提升7.4个百分点。四是基础设施加快升级。累计建成1060.4万台充电桩、3817座换电站,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里程超1.2亿公里,组织在二十个城市启动车路云一体化试点,九家联合体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作为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重点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续支持产业技术创新。完善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车用芯片等关键共性技术,高级别自动驾驶、新一代动力电池等前沿引领技术,工具软件、高端装备等现代工程技术的创新研发,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贡献更多原创技术成果。
二是持续推动跨领域融合创新。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采购供应、营销服务等环节的深度应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充换电、路侧感知、网联云控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车网互动、自动驾驶技术示范应用,形成车、能、路、云融合发展新生态。
三是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深入实施汽车以旧换新行动,推动各地因地制宜优化调整限购措施,开展好新能源汽车下乡、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编制推动换电模式发展指导意见,积极扩大汽车消费。加大产品生产一致性抽查力度,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四是持续完善政策标准体系。加快研究制定机动车生产准入管理条例,探索开展汽车企业集团化管理,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强做大,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将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功能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标准、车用芯片标准的制定,健全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动力电池等碳足迹管理办法,推动核算规则国际互认。
五是深化产业开放合作。支持各国企业加大在华投资和技术合作,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利用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平台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绿色、低碳、智能化发展合作。
耿洪洲:组织制定国家标准《传统经典车国家通用要求》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一级巡视员(正司级) 耿洪洲
一、全力实施好以旧换新政策。
通过大力实施汽车以旧换新工作,我国汽车以旧换新工作取得阶段性成就。截至8月31日上午10时,已收到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超80万份;1-7月份,全国报废汽车回收351万辆,同比增长37.4%,并呈逐月增长态势,5月、6 月、7月分别增长55.6%、72.9%和93.7%。
下一步,落实好已出台的补贴政策和系列配套支持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同时,加强对地方的工作指导,推广典型经验和最佳实践,及时做好成效跟踪分析。
二、促进汽车梯次循环消费。
在二手车方面,通过一系列举措促进二手车交易更放心、更便利。出台并落实了二手车销售“反向开票”、“异地交易登记”等便利化措施;支持建设立独立的第三方二手车信息查询平台,支持中汽中心建设上线新能源在用车动力电池检测评估平台;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开展二手车置换业务,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二手车认证业务;推动完善二手车出口管理措施。2024年1-7月,全国二手车交易量1100万辆,同比增长6.3%。
在报废机动车方面,加大报废车回收拆解体系完善力度。推动《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的修订实施,细化报废车回收企业资质认定管理要求,允许报废车五大总成再制造、再利用;把符合条件的资源循环利用重点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支持范围;持续加大对非法拆解的监管力度。全国报废车回收企业已达1500多家,与2019年6月1日《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前相比,增加了约1倍,近四分之三资质企业目前都已经具备开展新能源汽车回收业务的能力。
下一步,落实好二手车销售便利化措施,破除二手车流通堵点;支持二手车信息查询平台建设应用,支持新能源在用车动力电池评估平台的建设与推广应用。持续完善报废机动车回收体系,指导各地规范有序开展资质认定,引导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优化布局。
三、持续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
出台了《关于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因地制宜打造汽车消费融合创新项目,支持汽车文化、赛事改装等产业发展壮大。正在会牵有关部门推出相关文件,推动传统经典车产业发展,组织制定国家标准《传统经典车国家通用要求》,鼓励地方探索完善传统经典车管理措施。
下一步,在房车营地、赛车场等汽车文化项目建设方面,加强汽车文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推动汽车改装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同时,对于传统经典车等特色领域,也将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加快推进相关标准的发布与实施,积极推动优化管理政策。
霍福鹏:进一步遏制地方和企业盲目投资冲动,规范发展秩序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发展司副司长 霍福鹏
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新能源汽车加速普及。技术领先优势不断增强,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方面具有优势,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技术应用水平领先。配套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我国已累计建成充电桩超过1000万台、换电站3800余座,均居全球首位;建成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1.5万个。国际竟争能力不断提升。
下一步有五个工作重点:
一是积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加快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推动停车、充电等配套设施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
二是持续支持技术研发应用。鼓励企业加强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等关键技术研发,支持地方开展“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区建设。
三是加快推动骨干汽车企业做强做优。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企业优化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培育壮大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世界一流企业集团。
四是有效规范国内产业发展秩序。完善产业政策,加强统筹布局,进一步遏制地方和企业盲目投资冲动,规范发展秩序。
五是提升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支持骨干汽车企业有序扩大海外市场,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为企业“出海”提供有力支撑。
姚雷:要以最大的力度推进国际互认工作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监督管理司副司长 姚雷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持续改革完善3C认证制度,开展了强制性产品认证、自检、自证试点,鼓励技术创新。截至今年上半年,对汽车整车共颁发3C认证证书3.92万张,涉及企业1985家。其中境外证书1648张,涉及企业198家。
在自愿性产品认证方面,指导认证机构为汽车市场消费需求推出高端品质认证项目,指导相关机构研究建立汽车行业双碳认证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整车及动力电池碳足迹认证、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认证建设等相关工作,增加全产业链的碳认证制度供给。
以标准合格评定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已经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最主要方式。8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九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加快推进认证认可高水平开放行动方案(2024-2030年)》,以更大的力度来推动国际互认工作。
下一步,将做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监督管理,营造放心消费的环境。完善3C认证制度,加大证后监督,确保认证的有效性和公信力。同时,要综合发挥认证监管、监督抽查、缺陷召回、消费维权等职能作用,压实企业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主体责任。
二、推行高端品质认证,增加优质供给。开展绿色低碳、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高端品质认证,研究建立汽车芯片、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等领域的认证制度;对汽车新技术、新产品将实施包容审慎监管。
三、推动国际互认,支撑汽车国际化发展。针对性加强汽车产品多层次的国际互认合作方式,支持汽车企业积极参与出口国家的标准体系构建和交流合作,支持建立汽车领域的国际认证联盟。推进汽车产品多、双边的互认工作,支持国内机构和重点出口国家检测认证机构开展合作,促进我国汽车产品更好地进入当地市场。
耿晋军:氢能源汽车的推广应当合理把握力度和节奏,有序推进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二级巡视员 耿晋军
一、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现状与方向。
一是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截至2023年底,全国新能源城市交通车辆总量55.7万辆,占比81.9%;新能源巡游出租车总量41.7万辆,占比30.7%;77个示范工程创建城市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总量超过53万辆。下一步,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相关要求,会同相关部门加快实施城市交通车辆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以及老旧柴油货车淘汰更新和新购置新能源城市冷链配送货车补贴工作,进一步强化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二是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备布局。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建成2.72万台充电桩,并基本实现服务区全覆盖。今年年内,高速公路服务区计划再新增3000个充电桩、5000个充电停车位,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
三是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维修作业安全要求》、《氢气(含液氢)道路运输技术规范》等重点标准的制定工作,提升新能源汽车维修、氢气道路运输等能力和水平。
四是开展氢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截至目前,我国氢能源汽车保有量近两万辆,建成加氢站400座,氢能源商用车保有量及加氢量目前居世界首位。下一步将依托交通强国试点,在固定线路和特定场景继续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试点示范,及时总结梳理试点经验,积极探索试点推广。
二、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新问题。
一是推广节奏方面,个别城市存在盲目跟风倾向。近年来,我国氢能源汽车汽车取得了很大的技术进步,但技术成熟度有一定欠缺;与传统燃油车和纯电动汽车相比,经济性、耐久性、可靠性还有一些差距。同时存在购置成本高、燃料成本高、加氢不方便等问题。氢能源汽车的推广应当合理把握力度和节奏,量力而行,有序推进。统筹考虑本地区的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市场需求、资金保障等因素。
二是新能源营运车辆的保费问题突出,总体偏高。新能源营运车辆出现无法投保问题。新能源车险产品的设计、服务供给、费率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希望在不增加企业、车主负担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加符合新能源汽车运行特点的车辆保险的产品供给以及保障范围。
三是尚未全面打通后市场产业链条,车辆维修存在痛点。亟待解决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和新能源车企破产后遗留的售后服务问题、主机厂维修技术的垄断问题以及维修贵等问题。
在此呼吁,一是加大技术的研发力度,持续提高动力电池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维修性;二是主机厂和动力电池生产企业通过自营和授权网络向社会销售三电系统配件,打通配件的流通渠道,非授权维修企业加强三电系统的维修能力建设;三是主机厂和新能源汽车进口企业严格落实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按照规定及时公开新能源车辆的维修信息;四是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从制度层面做好破产退出企业车辆的售后、维修和保障工作。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龚淑娟
李峥
2024-12-18
2024-12-19
2024-12-23
2024-12-23
2024-12-16
2024-12-20
2024-12-17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