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在第九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全体大会上,《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发展报告(2021)》正式发布,首次全面系统展现了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风貌,助力示范区更好推进后续建设工作,为行业发展提供“北京经验”。
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捷菲
2020年9月,北京市启动建设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探索实践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路线,开展“车、路、云、网、图”五大体系建设。在过去一年里,示范区完成了1.0和2.0阶段建设,建成城市级工程试验平台与产业政策创新高地,持续支持开展技术测试验证与商业化试点,不断拓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场景功能服务,深入聚焦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有序落地场景应用示范和商业模式探索。本次发布报告,重点围绕五大体系建设、政策法规创新、测试运营监管以及示范应用创新四个方面进行系统全面展现,主要包含以下核心信息:
一是实践车路云融合技术路线,开展车路云网图五大体系建设。通过1.0和2.0阶段建设,北京市经开区已经建成329个智能网联标准路口,双向750公里城市道路和10公里高速公路,实现车路云一体化功能覆盖。
在车端,通过车辆加装OBU,实现车端和路侧感知数据实时融合,完成17类交通事件定义,有效支撑企业开展常态化研发测试。在路端,率先实践验证“多杆合一、多感合一、多箱合一”建设方案,定义标准路口,降低路端建设成本。在云端,通过打造众源汇聚云控平台,实现数字化路口全要素精确感知,统筹全域管理与信息服务。在网端,融合C-V2X和EUHT等多种技术,提高整体网络系统可用性、可靠性及安全性。在图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立足国内唯一智能汽车基础地图应用试点开展创新研究,搭建高精地图基础平台,探索商业化落地。
二是打造政策法规创新环境,构建适度超前的政策管理体系。依托示范区,北京市率先在国内设立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通过系统构建并落实“2+5+N”管理政策体系,在全国首次实现了自动驾驶车辆早晚高峰测试、异地测试结果互认、允许无人配送车上路、开放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开放高速公路测试等多项突破,为智能网联汽车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落地应用提供政策支撑。
三是开展科学全面测试运营监管,助力企业提升自动驾驶水平。示范区搭建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实现全过程监管。截至2021年底,累计为9家企业225辆车发放道路测试许可,累计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过300万公里。监测分析显示,自动驾驶乘用车人工接管比例不断降低,车辆技术状态逐步稳定;通过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动态分配路权,有效提升车辆路口通行效率。此外,通过事故案例分析,证实叠加路侧智能基础设施感知,将有效提高道路通行安全。
四是构建示范应用创新高地,推动产业生态系统建设。在技术研究方面,示范区联合头部企业与科研机构,开展领域关键技术研究及创新成果转化。在标准建设方面,围绕车-路-云-网-图-安全6个方向,构建支撑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发展的标准体系,有序推进细分标准落地与转化。在安全方面,构建云、管、端主动安全防护体系,建立数据安全管理体系与数据治理技术手段。在商业化方面,推动八类应用场景全面示范、协同发展,大大提升民众出行服务与生活服务的科技感与便利性。在产业聚集方面,全面汇集车-路-云-网-图五大体系头部企业参与示范区建设。在智慧交通方面,提升通行效率近三成,智能网联赋能智慧交通管理取得初步成效。
示范区今年将启动3.0阶段建设,加快建设经验向我市其他区域扩展。未来,示范区将持续践行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路线。通过形成“北京实践”范本,打造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落地标杆,将网联云控式自动驾驶系统逐步融入智慧城市建设体系,带动京津冀、辐射全国乃至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将推动数字化新基建和智能网联技术应用到更多场景,使广大民众能够共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红利。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