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控系统基础组成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持续深入,底盘线控技术的应用也愈发全面,起初,这项技术源于1972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推出的线控飞行技术(Fly-By-Wire)的飞机,而这些线控系统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机械或液压系统技术显著地提升了飞机的性能。正是因为线控技术的优良表现,人们开始慢慢尝试着将其应用到汽车当中。
线控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传感器、ECU控制器和执行器。首先传感器是获取各种车辆动态信息和驾驶员动态指令的重要器件,相当于眼睛耳朵的作用;而ECU控制器则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并获取驾驶员转向、制动以及换挡换速各种指令的重要工具,相当于大脑的作用;最后则是这个执行器,执行器是对各种命令实施落实的重要工具,包括路感电机、转向电机等等。
针对底盘线控技术而言,其主要由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线控驱动、线控悬架和线控换挡组成。
重点技术
在底盘线控技术应用到汽车的过程中,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客观需求的不断强化,目前有以下的几项重点项目在不断发展:
传感器技术
控制策略的执行和功能的完整实现都依据于系统对于外界的准确认知和对驾驶者输入的完整提取。像是汽车的车速、车轮的转速、电动机的转速、方向盘的转角、前轮转角等等,这些信息都是需要由传感器来获取,而后的控制策略也正是必须依据这些确定准确的信息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随着汽车传感器在汽车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汽车传感器目前正沿着微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的微型化趋势会更为明显,且对现有的产品开发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像是MEMS微型传感器在降低汽车电子系统成本及提高其性能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逐渐开始取代了传统机电技术开发的传感器。
容错控制技术
底盘线控技术的应用,最根本的改变就是针对传统机械式汽车当中的传动部分的入手,在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等技术的应用,汽车中的中间传动齿轮部分逐渐被线束所取代,在很大程度上释放了车辆的空间,且增加了相关模块放置的灵活性。但是另外一方面又很大程度上对车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挑战,正因为控制执行机构的部分不再是由齿轮等机械结构而是由线束,则必须要有能力在线束等模块出现问题时能够将执行机构控制在一个“安全可靠”的状态,使得系统能够继续保持原有的性能或不至于丧失最基本的功能。则汽车线控系统必须实时收集系统的故障情况,并要采取容错控制,容错控制主要分为被动容错控制和主动容错控制。
总线通信技术
汽车通讯很早便开始引入CAN总线通信技术,在传统的汽车电子系统中,通常某一个用电设备是由特定的一根线与控制器进行联络的,但随着汽车电子电气系统的不断趋于复杂化,这样的方式会导致车辆中的线束数量激增,同时对汽车的开发造成影响。后来人们提出了使用数据总线的方式,根据指令来起到控制作用,像是常见的计算机键盘,其能够发出100多位的指令,但是键盘与主机之间的数据连接线只有七根,其正是使用了这七根数据线利用不同的编码来传递信号。像是现在高速CAN、低速CAN总线拓扑体系的建设就是一种案例。
其他重点技术像是汽车电源技术、汽车行驶状态和参数估计技术、汽车动力学分析技术、汽车线控系统集成技术、全矢量控制底盘线控技术等都在蓬勃发展之中……
线控底盘各子系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之前说到,线控系统一共分为了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线控驱动、线控悬架和线控换挡这几种技术,总体来说目前市场是比较成熟的技术还是这个线控制动、线控驱动和线控换挡;对于线控转向和线控悬架来说,目前还没有真正地实现量产应用。
关于线控驱动技术,目前正处于集中电机驱动阶段,未来随着控制器水平的提升以及车辆驾驶需求的进展,会慢慢地向分布式驱动发展,即控制器对控制各个车轮的电动机实现单独控制。
线控换挡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自动泊车和智能驾驶当中,像是自动泊车技术已经成为众多汽车的主要卖点。
线控悬架技术能够自动调节线控弹簧的刚度、车身高度和减震器的阻尼,但是由于质量、成本和可靠性的原因,目前这项技术属于非刚需配置。
线控制动技术,这项技术是线控系统技术中目前主机厂和供应商最为器重的部分,目前像是EHB系统中的TWO-BOX和ONE-BOX技术已经慢慢成熟,并将其成熟地应用到了量产汽车当中,而下一步则是发展EMB技术,完成样机的研制和车辆的量产应用,将线控技术深入发展下去。
【免责声明】本文摘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技术分享交流,非商业用途!若有涉侵权等告知,将及时删除,感谢关注!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