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共同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联合协办的第二十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简称“泰达汽车论坛”)于2024年8月29日至9月1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举办。本届论坛以“风雨同舟二十载 携手并肩向未来”为年度主题,邀请重磅嘉宾展开深入研讨。
在9月1日“节能与新能源方向专题分论坛一:20年积淀变革,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之路”中,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海峰发表题为“汽车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热点下的冷思考”的演讲。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方海峰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与会的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主持人叶总的介绍,也很荣幸参加泰达节能与新能源专题的分论坛,和我们行业同仁一起共同探讨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的未来之路。
我是来自于中汽政研,部门是专门从事汽车行业的战略和政策研究的工作。我本人从2010年开始就一直专注于我们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大政策研究。去年泰达论坛我报告的题目是《多技术路线融合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这一年时间过得很快,行业形势变化也非常快,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快速攀升,月渗透率已经超过50%。
今天我重点报告在相关热点之下我们的冷静思考。
背景大家都很清楚,近段时间,我们汽车行业应该说热点话题不断涌现,包括新能源汽车增收不增利的问题,汽车企业持续锐减的问题,行业高层也在呼吁油电同权的问题,包括国际上欧美放缓电动化的进程。
这些话题已经引起了行业的广泛讨论,归纳起来这些议题应该都跟我们新旧动能转换密切相关。在面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包括低碳化的融合发展竞争加速的新阶段,下一阶段行业何去何从,也是行业热议的一些方向。我想在这些热点背后,我们行业更加需要的是冷静的思考,后续持续发展,到底有哪些风险和隐患,以及相对应整个行业转型的方向。
在今年年初,我们中汽中心也启动了汽车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课题的重大研究工作,结合团队初步研究成果,今天重点从绿色转型成效、潜在风险隐患和平稳转型思路三个方面,能够抛砖引玉,谈谈我们初步的研判。
目前,国内汽车产业正在处于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新的发展期,也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非常关键的阶段。在不断向上突破的转型过程中,汽车产业在经济带动、产业升级、节能减排包括国际发展方面产生了良好的综合效应。
在经济带动方面,大家也知道汽车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在提升内需、增加税收方面,都充分发挥了支柱产业作用。从相关经营数据来看,汽车行业的税收,包括消费品零售额的占比,在全国都超过了10%,相关的出口贸易额占比也超过6%,而且持续的提升,跟2015年相比,2023年整个汽车税收总额是有明显的增长,但是大家也知道,受新能源税收优惠政策的影响,目前汽车税收收入在全国的税收里面的占比相对来说是有所下降。
在产业转型方面,目前电动化产业链在日益完善,我们已经成功打通了从基础材料到零部件,到装备制造,到基础设施及服务等关键环节,应该说有效的支撑了产业高质量的发展。我们主流新能源汽车企业的零部件国产化率大幅度的提升,基本都超过80%。我们也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在全球的装机量占比超过了60%。之外,我们行业企业的创新活力也充分迸发,企业在加速推进我们科技创新,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专利的数量也在大幅提升,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今年上半年,全球销量前20的品牌中我们中国品牌就占了一半,我们领先的车型的占比应该是更高。
在节能减排方面,基于我们大幅降低新能源汽车单车的碳排放,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推广,也加速了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的转型。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消费者的绿色出行理念。截止到去年底新能源汽车的累计推广量突破2400万辆,初步统计测算节油量超过3450万吨,相应的减碳量也超过1亿吨,为我们工业和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做出了积极贡献。
从国际发展的角度,我们的汽车出口量今年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出口去年超过了120万辆,今年前7个月还在保持快速的增长。新能源汽车跟电池还有光伏已经成为出口的新三样,应该说汽车产业的走出去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同时,在引进来方面,外商也在持续的加大对我们中国的汽车制造业的投资力度,从20年开始我们年度的外商投资总额就超过1000亿美金,应该说行业对外资的投资吸引力也在不断的增强。
总体看,在我们政策支持下,我们培育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也建成了高效协同的产业体系,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效。但在目前这样一个产业新旧动能快速转换的过程中也暴露了潜在的风险和隐患。
从经济维度来看,目前汽车行业的利润率在持续的走低,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行业的利润率从18年7.3%,已经大幅降低到去年的5%。5%是什么概念,已经低于了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8%平均利润率水平。下降的原因大家可能也清楚。一方面是需求不足,导致国内市场处于一个下行的通道,众多企业在有限的空间竞争就容易导致竞争的加剧,去年以来行业价格战包括内卷不断,又会进一步挤压我们企业的利润空间。
此外,新能源汽车技术迭代非常快,前期的投入也比较大,大部分的企业应该说还没有形成这样一个规模效应,一些品牌的溢价能力也比较弱。新能源汽车的业务应该来说相应的盈利还没有形成回正。
从税收的角度,目前整个税收体系是基于燃油车来设计的,现在已经不适应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以目前销量最大的纯电动乘用车来看,除了车辆购置税的优惠,纯电动乘用车也不需要交纳相应的消费税、车船税以及成品油的消费税等一些主要的税种。原因大家也知道,一方面是纯电动乘用车没有发动机,也没有气缸,本身就属于我们消费税、车船税的征收范围。第二因为运行不用油,所以也不需要间接交纳成品油的消费税。但是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规模不断的持续扩大,也测算未来汽车税收的流失缺口会继续的扩大。长期看,会影响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的稳定,目前各大行业和企业老总都在呼吁油电同权,更多主要针对于税收政策的公平性。
从产业维度来看,电动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传统产业链包括无论是研发还是功能,都没有完全有效的转换。也导致了目前行业人才方面、就业方面的供需错配。企业都在加速电动化的转型,也会导致原有的内燃机技术的创新出现停滞,也有很多企业已经宣布停止投资和研发传统的内燃机。一些高校的内燃机专业都出现招生的困难。
此外,大家也提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需要的镍钴锂关键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比较大,有些国家也加大相应资源以及出口的管制。整个相关的回收利用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在矿产资源保障风险,也有可能限制新旧动能的转换。
从国际维度来看,欧美一些国家和企业,处于产业产品的利润,包括充放电技术设施配套方面的考量,近段时间调整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节奏。昨天部长也在开幕式提到,一些国家通过构建关税、碳包括数据安全等经贸技术壁垒和歧视性的政策,对相应的电动汽车、电池包括零部件甚至涉及到关键矿产资源,全球投资贸易进行限制,抑制了产业国际分工协作,一些新的贸易壁垒正在形成。
总结来看,无论是国内外还是中外企,新旧动能转换节奏的不同步,也可能影响下一步走出去的步伐。
目前,汽车行业当前的新旧动能转换,快速的转换引发行业的利润、税收、就业,包括国际发展等方面的一些潜在风险,已经开始显现。甚至已经影响了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从系统思维的角度来说,就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系统研判转型带来的连锁反应和突出的问题。对新旧动能转换的节奏、力度、方向需要进行再摸底,再思考和再评估。
最后结合前面分析转型的分享,相关转型的一些风险,问题导向,我们探讨几点促进产业平稳转型的思路建议。
应该说在汽车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不同阶段,也希望政策方向能够因势利导。正视转型面临的传统产业的萎缩,税收收入的下降,行业利润的不足,包括国际发展受限等一些客观问题,我们建议按照转换节奏合适、政策力度适中、带动效应增强和国际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来与时俱进调整生产关系,要先立后破,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第一方面,建议能够进一步优化适应新形势汽车产业整个的政策体系,研究适应在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和国际化趋势之下产业政策体系,稳步推进新旧动能接续的转换,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资源,赋能整个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能够在技术政策方面,持续引导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在投资准入方面要适应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在产业链安全保障方面,要推动全产业、全链条的协同创新发展。在消费政策方面,希望能够建立促进汽车消费长效机制,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在融合发展方面,要推动车、人、路、云一体化的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发展,在对外开放方面,我们希望能够推动国际标准互认,能够建立健全产业国际化的发展体系。
第二方面,建议能够完善符合新动能发展趋势汽车的税收体系,伴随着整个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汽车产业市场主体,能源结构都发挥了显著变化。对应相关征税的主体、环节应该也做相应调整。在保证整个税收基本职能不变,整体收入平衡的大前提下,建议能够进一步发挥好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强化对产业的引导。建议能够主动适应产业变革的大方向,能够持续研究优化征税主体和对象,调整征税的环节和税赋的结构,调整中央和地方税收分配的合理比例,更新计税的依据和技术指标,持续引导节能减排,这也是积极响应行业油电同权的公平呼吁。
第三方面,我们建议能够及时更新概念,研究新旧动能转换下的零碳汽车的范畴,新能源汽车是国家独有的定义包括纯电动、插电式和燃料电池三个技术路线。在双碳背景下,去年底我们跟行业机构也发布了《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路线图1.0版本》,初步提出零碳汽车的概念,覆盖了新能源汽车更多的低碳技术路线。从国际上看,从碳排放的角度,包括美国的加州、欧盟、英国实际也都有零排放汽车、低排放汽车、超低排放汽车等相关概念。我们也是建议结合产业发展的阶段,围绕更加丰富的低碳技术路线,更节能降耗的能源供给,更先进的技术元素的融入,更广泛的产业链、价值链四个维度来系统更新零碳汽车的概念,统筹推进各类低碳技术的创新发展,支持多元化技术路线的协同发展。
第四个方面,建议能够进一步对外开放,持续推进我们汽车行业共赢的国际合作。在走出去方面,我们建议能够全面提升全球布局能力,拓展国际合作的交流渠道,加强国际标准和规则的互认,强化国际金融、物流等保障体系。我们中汽中心也在积极搭建国际化的平台和中汽学会一起组建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创新发展联盟,下设从政策研究、标准法规、市场研究、金融保险、国际物流以及产业链协同和检测认证多个工作组在积极推进各项国际化的相关工作。在引进来方面,我们建议进一步提高外资合作效益,来推动引资引进和引智的有机结合,能够比支持一些新型的合作模式,共同营造开放、透明、公正的营商环境,为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来创造积极的条件。
最后,我想简要总结一下相关的观点,汽车产业转型四个成效,四大隐患和相应的四大建议。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在产业转型、经济带动、节能减排和国际发展方面应该说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面临着我们传统产业承压,税收收入下降,资源保障不足包括国际发展受阻的一些阶段性风险。建议能够进一步的优化行业管理,完善税制体系,明确零碳的范畴,进一步推进开放合作,共同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的发展。
泰达论坛
龚淑娟
李峥
2024-12-18
2024-12-19
2024-12-23
2024-12-23
2024-12-16
2024-12-20
2024-12-17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