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产销量继续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的巨大规模,并连续16年卫冕世界第一汽车市场大国的地位(我国汽车产销量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3143.6万辆的总销量中,乘用车为2756.3万辆,同比增长5.8%,商用车为387万辆,同比下降3.9%。
图1 中国汽车产销量发展趋势
尽管这一年大部分汽车人的“体感”并不太好,不过最终数字显示出来的市场总量趋势还是超出了预期,其中总有几家欢喜几家愁。“两新”政策刺激消费、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整车出口屡创新高以及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不断增长等,都是拉动整个汽车市场的重要力量。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四成,“势”不可挡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转型是中国的战略选择。石化能源过度依赖进口、环境污染及碳中和目标、汽车乃至整个制造业产业跃迁等问题和目标,都是新能源汽车所肩负的重要使命。
我国新能源汽车不负厚望,成为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的新名片,2024年已是问鼎全球第一的第十个年头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发展趋势如图2所示),年内产销累计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增长率继续保持高位,分别为34.4%和35.5%。
图2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发展趋势
最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新车销量已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其中国内销量的这个数字达到了45.3%,如果单说国内乘用车销量,新能源占比更是达到了48.9%。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2024年当中受到市场的青睐,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在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中的占比已超过40%,较上一年提高10.4个百分点,成为带动新能源汽车增长的新动能。
今后,政策支持、技术推动、结构调整等,都是继续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未来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继续“势”不可挡地保持较快增长。
汽车出口巩固世界第一,增长态势喜人
中国汽车的国际竞争力近些年持续提升,特别是2021年以来,中国车企的海外开拓持续见效,出口数量快速提升,成为拉动中国汽车产销总量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2024年全年,我国整车出口达到了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形势喜人。其中:乘用车出口495.5万辆,同比增长19.7%;商用车出口90.4万辆,同比增长17.5%。
整车出口的排名前十的企业依次是奇瑞、上汽、长安、吉利、长城、比亚迪、北汽、特斯拉、江淮和东风,其中奇瑞出口首次超过100万辆,交出了114.4万辆的亮眼成绩单。
从出口的目的国来看,前三大出口市场为俄罗斯、墨西哥和阿联酋;从区域发展趋势来看,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是我国汽车出口的新兴市场;从出口结构来看,乘用车仍然是出口的主力军,包括轿车、SUV和MPV等。
尽管面临外部关税壁垒、全球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内部供应链压力等多重挑战,中国汽车企业出海远航的决心和步伐依然坚定,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誓要要闯出一番天地。
中国品牌表现出色,市场份额近三分之二
经过多年的自主创新和艰苦打拼,自主品牌不断提升和突破,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当今汽车产业的大格局中,从边缘化一点点向主流化迈进。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自主品牌车企的市场份额达到了65.2%,同比增加9.2%,其中10月的市场占有率曾一度接近70%。
技术创新是竞争背后的硬实力。近年来,自主品牌在技术研发方面不吝投资,特别是在“三电技术”和智能化等关键领域积极探索,成果斐然。2024年,比亚迪发布了第五代DM插混技术、“易三方”整车智能控制技术平台和e平台3.0 Evo;吉利汽车发布了雷神EM-i超级电混技术、神盾短刀电池、极氪第二代金砖电池、GEA全球智能新能源架构、浩瀚-M架构,以及银河“Flyme Auto”智能座舱、星睿AI大模型;奇瑞则重点在“火星架构、鲲鹏动力、雄狮智舱、大卓智驾、银河生态”五大技术领域快速迭代升级,打造自己独特的技术生态;长城汽车重点发力新一代智驾系统Coffee Pilot Ultra、新一代智慧空间系统Coffee OS 3,实现了长城全场景NOA全国开城,Coffee OS 3.1正式发布,全新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也优势明显……
中国人最懂中国人,在“新汽车”时代,自主品牌在理解中国用户需求并快速应用新技术方面占据先天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的持续提升,自主品牌不断颠覆消费者的原有认知,产品竞争力、品牌知名度、用户认可度及市场份额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未来汽车市场的竞争,必将以智能网联为主要阵地,这其中对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对基于智能网联的出行服务的盈利模式的探索,将成为各家车企今后发力的重点。
2025年保持乐观
国际宏观形势复杂多变,国际、国内“双循环”仍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未来全球汽车市场,多极化的格局导致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抬头带来了远超预期的难度,技术路线的区域分化也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差异。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一方面要通过自身的组织机制变革、流程优化等,积极寻求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改善当下行业普遍存在的盈利困境;另一方面要通过差异化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定义、新技术的跨界融合,以及相关核心零部件的垂直整合,重塑价值体系;此外还要继续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利用新技术提升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谋求长远发展。
国家也非常重视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2025年的9项重点任务中,有6项与汽车行业息息相关。比如:“两新”政策会加力扩围实施,继续刺激消费;“人工智能+”行动,将有利于加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培育未来产业增长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以及差异化优势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在各方的齐心努力之下,2025年或许将是更为不凡的一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相对乐观:2025年我国汽车总销量预计将达到3290万辆,同比增长4.7%。其中:2025年国内乘用车总销量预计达到2890万辆,同比增长4.9%;商用车总销量预计达到400万辆,同比增长3.3%;新能源汽车总销量预计约1600万辆,同比增长24.4%;出口总量预计实现620万辆,同比增长5.8%。
在本土竞争中历经千锤百炼的中国车企及零部件企业,凭借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和用户体验,将继续顽强地在白热化的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并加速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
AI汽车制造业
龚淑娟
李峥
今年1至9月,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权威统计,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比已达到67%以上。也就是说,外资独资和合资企业乘用车市场占比仅剩1/3,多年来,占据中国乘用车主流市场的外资合资企业市场占比降至25%。外资企业如何发展?甚至能不能在中国市场生存?就成为当下的一个主要话题。
2024-11-05
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9.6万辆和280.9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2.2%和14.5%,同比分别下降1.9%和1.7%。
2024-10-12
6月21日,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了《“万辆百站”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大数据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燃料电池示范车辆已突破1万辆,加氢站超过140座,累计氢气加注量1.6万吨,累计纯氢运行里程2.35亿公里,单车最高运营里程16.4万公里,减碳量达到13万吨,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正逐步进入规模化提速发展新阶段。
2024-10-12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8
2025-05-07
2025-05-08
2025-05-12
2025-05-06
博世集团于2025年5月8日举行年度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中,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博士表示仍对中期目标坚定不移,根据博世的2030战略,博世计划到 2030 年,实现至少 6%的年均销售额增长和至少 7%的利润率。
作者:史仲阳
评论 0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