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出事故,受影响的不止是小米汽车,而是整个汽车行业。
最直接的冲击是,4月23日将开幕的上海车展里,各大车企未必敢于以智能驾驶作为展台的传播重心,甚至是不想去提及。
有人敢去提及么?至少在当下的时间段里,看不出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避不开,重磅新车,全都围绕智驾
先从新势力来看,小米YU7可能被眼前的事件所影响,导致整体上市发布时间节奏向后移动。而这款新车身上,会同时承载雷军的2个Flag,一个自然是智驾进入国内第一梯队,另一个则是优秀的性能表现。这和之前雷军首次发布电机相关技术相呼应,体积缩小30%,但扭矩等方面的能力会明显提升。其实也就是说,即便是不提智驾,小米YU7也有很多说法和差异竞争点。
实际上,在如今的消费市场里,小米YU7已经在开始威胁现有的市面主流车型,比如,理想L6、宝马X3、蔚来ES6的很多潜在客户,都因为小米YU7的出现,准备等待一下价格,延迟现有的购买。
蔚来的上海车展新车也是明牌,5566车型要进行更新,蔚来ET5、蔚来ET5T、蔚来ES6、蔚来EC6,承担品牌销量重心的4款车型,会同时更换蔚来自研的神玑芯片,算力会进一步提升,预计智驾的匹配效果会更好。
同时,蔚来NWM世界模型,也预计将在4月末开始陆续推送。那么,蔚来有可能一跃之间来到华为鸿蒙智行、理想之后,排在第三。
再有,理想L系列车型也会在上海车展里发力,新的英伟达Thor芯片,给到更高的算力。低配车型也将放弃纯视觉,全系都会用上激光雷达,同时,新的语言模型VLA也在陆续放出。至于小鹏汽车,它的看点是,是否会放出关于增程的新消息。
除了上述几家之外,零跑和极氪的新车会给到比蔚小理更多的亮点。极氪的旗舰SUV,号称杭州湾库里南,智驾上自然是最好的千里浩瀚,使用英伟达Thor芯片。而除此之外,900V的电混系统,有可能会改变目前的市场局面。如今,超过40万元的新能源豪华车,都是靠着低成本的增程来做成本转移。而在极氪009香港上市发布会后的采访时,安聪慧曾回答过相关的问题,作为有内燃机研发储备优势的传统大厂,它的插混能够覆盖全部的增程工况,另外也预计会改变高速8L/100km以上的油耗缺陷。
零跑,有几率会带来2台车,一台是半价理想L9,之前谍照已经曝光,一台大6座/7座的SUV,可能价格能进入20万元之内,这将让捷途山海L9、长安深蓝S09丢失差异性的低价优势。
那么,只是对现在冲劲最猛的新势力车企进行梳理,就能很清晰的看到整体的趋势是,智驾已经深度融入到了每家的DNA之中,而在如今的舆论场中,谁敢喊出激进的口号,短时间内无疑都会面对强烈的质疑。
绕来绕去,亮点还在价格,价格战
紧追着新势力的,自然是中国品牌。从各品牌来看,再像一个月之前那样,喊出L3级自动驾驶,或者L3级能力等话术,将是小概率事件。不过,相对新势力们,传统大厂的财力和产品定义能力都是更强,所以好消息是,除了智驾之外,它们能讲的故事也是不少。
合资车企中,南北大众今年的局面差不多,都是要硬抗1年,2025年年末、2026年开始才会有大量的插混、纯电、智驾重磅车型登场。但大众集团今年在车市里并不缺乏能打的牌,奥迪A4L的换代车型奥迪A5L,已经确认量产版会在上海车展里亮相,鉴于上汽奥迪A5L已经在工信部中申报,它正式上市的时间也逐渐逼近。那么,这一次上海车展里,很有可能完成预售。现款奥迪A4L的指导价区间在28.98-40.08万元,而用上了激光雷达、搭载了华为智驾后,如果它能保持住现款的定价,那其实杀伤力会很明显。因为,30万元内,如今其实只有特斯拉Model 3一款轿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奥迪A5L的市场机会其实不小。
奔驰在上海车展里,有一张明牌,也有一张可能的暗牌。明牌是预热多次的全新奔驰CLA,用着MMA平台的新技术,虽然之前已经官宣智驾的进度可能延后,但作为奔驰旗下第一个在中国拥有城区NOA能力的车型,它所体现的不止是技术能力,还会体现出奔驰对定价的逻辑是否会有所调整。
宝马,会在上海车展里比较全面的展示它的新世代技术,不过这次车展更多是寻求初步改变消费者认知,比如1.8万N·m的驾趣概念车展示的是宝马的全新智能算法能够控制住这台性能猛兽,保持安全的前提下,展示能力。
未来的出路:回归理性,重建信任
上海车展的“智驾低调期”,或许是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
尽管车企在台前避谈智驾,但技术研发的竞争从未停歇。
硬件内卷升级:激光雷达从选配变为标配,算力芯片突破1000TOPS大关,车企在参数上“卷”出新高度,却不再高调宣传。
场景化落地成关键词:部分车企转而强调“城区NOA”“代客泊车”等细分场景,试图用更具体的功能证明技术实用性。
海外市场的“技术试验田”:有业内人士透露,部分车企将智驾技术的激进版本优先投放在法规更宽松的海外市场,以此规避国内舆论风险。
技术宣传需要“去泡沫化”:从“全场景自动驾驶”的夸大叙事,转向对功能边界的清晰界定,是重建用户信任的第一步。
安全与隐私的标准化建设:行业亟需建立数据采集、存储、使用的透明机制,以及智驾系统的安全认证体系。
车企与用户的“责任共担”:通过保险创新、事故处理规则的明确,让技术风险不再由消费者独自承担。
上海车展的“智驾沉默”,看似是行业的退守,实则是技术狂热期的冷静反思。当车企不再将“智驾”作为营销噱头,而是回归技术本质,或许才能为真正的创新赢得空间。这场沉默,未必是终点,而是一场更扎实的技术长跑的起点。
复材视角
龚淑娟
李峥
比克2024年圆柱电池及18650电池出货量,双双进入《中国圆柱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TOP10。
2025-04-11
力劲DCC6000-DCC16000超大型压铸机荣获“香港工程师学会50周年传奇大奖——优异奖(工业类)”。
2025-04-11
近日,被誉为“科技届奥斯卡”的爱迪生奖揭晓。凭借全球首款机器人全固态数字化激光雷达E1R的卓越表现,RoboSense速腾聚创荣获2025年度爱迪生“工程与机器人”最佳新产品金奖。
2025-04-11
2025-07-16
2025-07-16
2025-07-16
2025-07-16
2025-07-15
2025-07-16
2025-07-14
全球TOP100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排行榜日前发布,100家供应商在汽车零部件行业当中各领风骚,中国有12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跻身百强榜单。数据显示,全球汽车行业仍处于变革之中,—部分传统供应商业务萎缩的同时,新兴科技企业正在强势抢占新市场。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