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亚马逊即将在其旧金山办公室的“人形公园”内测试人形机器人,目标是取代部分人工配送岗位,削减巨额运营成本。
媒体还透露,亚马逊已将一辆Rivian电动货车放置在这个“人形公园”内,以帮助测试机器人如何与车辆互动。这一内部项目模仿了自动驾驶汽车开发的路径——首先在封闭环境测试,然后才会扩展到公共领域。
据报道介绍,这个相当于咖啡店大小的“人形公园”已接近完工,作为一个室内障碍训练场,它旨在模拟真实配送场景,测试人形机器人的送货能力。
亚马逊布局为何布局“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
亚马逊推动配送自动化的动机显而易见:成本控制。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亚马逊雇佣数十万名配送工人,人工成本高企。
而人形机器人交付仅是第一步,要完全取代送货员,还需要实现他们驾驶车辆的自动化。如果人形机器人能够与自动驾驶车辆结合,甚至在人类司机旁协助配送,整体效率将显著提升。
此举也将为其主营业务——全球包裹递送——的自动化铺平道路。
目前,亚马逊使用超过2万辆Rivian电动车进行配送,并计划到2030年将电动车队规模扩大至10万辆。
此外,亚马逊通过2020年收购的Zoox已经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多年。虽然Zoox表示专注于机器人出租车,但在被亚马逊收购前,该公司曾设计过自动驾驶送货车辆的概念版本。
从万元机器人到量产送货工
亚马逊并非从零开始打造机器人硬件,而是选择与其他公司合作,专注于开发驱动人形机器人的AI软件。
报道称,今年夏天,亚马逊计划测试包括宇树科技生产的人形机器人在内的多款产品。通过测试不同形态的机器人,亚马逊希望收集多样化数据,以加速训练新机器人模型,尽管跨硬件的数据迁移仍是一个技术难题。
在AI层面,亚马逊团队正在开发“基础模型”,覆盖从仓库拣选到打包的多种物理任务。同时,他们结合大语言模型(LLM),来增强机器人对环境的理解和行动规划能力。
据悉,这种多模态AI技术让机器人能够识别物体、理解复杂场景,甚至用自然语言解释其决策逻辑,为户外配送的复杂环境提供了可能。
为避免机器人仅适应训练环境的局限性,亚马逊还安排"实地考察",让机器人尝试在真实街道上行走和向住宅递送包裹。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将决定机器人能否真正取代人类送货工作。
特斯拉也在觊觎同一块“蛋糕”
亚马逊也并非唯一着眼这一领域的科技巨头。
特斯拉已宣布将于今年6月推出Robotaxi服务,并计划在2026年量产无方向盘车型CyberCab。
马斯克本人已确认一个颇具创意的商业模式:“白天开出租、晚上干快递”。让CyberCab车队白天提供乘客服务,夜间则转型为货运车辆,由Optimus人形机器人装载包裹并进行送货,既可降低成本,又能缓解白天交通拥堵,实现"一车两用"的效率最大化。
中国机器人网
龚淑娟
李峥
在当今的智能汽车领域,电子系统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一辆现代汽车可能配备超过100个电子控制单元,运行着数以亿计行的代码。而将这些系统紧密相连并使其协同工作的核心技术之一,便是车规级系统级芯片中的核间通信技术。
2025-06-05
6月5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汽车)发布关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兵装集团)重组进展情况的公告,称2025年6月4日长安汽车接到兵器装备集团通知,兵器装备集团收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务院国资委”)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对兵器装备集团实施分立。
2025-06-05
2025-09-16
2025-09-19
2025-09-15
2025-09-15
2025-09-18
2025-09-19
2025-09-17
汽车工业扶轮奖的提名、评审和授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邀请汽车行业专家组成专业评审组,将历经实地调研、专家评审(权重50%)、《汽车制造业》编辑部评审(权重30%)、网络投票(权重20%)环节进行量化评分,最终公布评选结果。
作者:李子豪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