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5日,第三十一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 2024)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福深、副秘书长陆丽俐、秘书长助理郑亚莉,重庆高新开发建设投资集团董事长杜国平分别介绍了今年大会的基本情况和整体进展、亮点特色和行业趋势,以及重庆当地的具体筹备情况等,并回答了媒体提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学术发展部部长冯锦山主持了发布会。
第三十一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新闻发布会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助理、国汽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郑亚莉在会上介绍了2024年中汽车产业技术新趋势,并表示,SAECCE 2024将迎合这些行业趋势,紧跟技术创新热点,为推动汽车科技创新做出贡献!
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助理、国汽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郑亚莉
2024中国汽车产业技术新趋势
“当前,在全球碳中和愿景的深远影响下,以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产业进入低碳化融合、电动化加速、智能化演进全方位转型升级的新阶段。”郑亚莉谈到。
之后,她重点围绕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三个方向,分享了国汽战略研究院研究团队对“2024中国汽车产业技术新趋势”的观点和判断。
一、混合动力与零碳内燃机成为低碳化融合的重要创新攻关方向
随着混合动力技术的快速发展,PHEV“可油可电”的优势愈发突出,产品市场认可度大幅提升,已成为传统内燃机加速低碳转型的主要抓手之一。2024年前三季度,PHEV累计销量达到332.8万辆,同比增长84.2%,在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中的占比已提升至40%,成为助推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主要力量。
与此同时,行业也在积极推进零碳内燃机的研发与产业化。未来,氢内燃机以及氢基燃料内燃机为代表的零碳内燃机将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的高效耦合助力传统内燃机实现零碳转型,也将是与纯电动、燃料电池长期互补共存的零碳解决方案,共同促进交通能源零碳转型。当前仍需着重攻关系统可靠性、动力高效性、安全性能等基础问题。
二、固态电池和智能电池成为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加速电动化进程提升的重要抓手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加速全面市场化发展,持续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截至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市场占有率从2013年的不足1%,增长到2023年的31.6%,今年前三季度更是达到38.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在乘用车销量中的占比已经连续4个月超过50%,逐渐成为消费者的主流选择。
为进一步加速新能源汽车的全气候、全场景的普及应用,仍需进一步提升当前一代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宽温域适应性,同时,需以全固态电池和智能电池技术为抓手加强下一代技术布局,不断推动动力电池向着高比能、高安全、全气候、低成本方向迈进。全固态电池需重点攻关固态电解质材料综合性能差、“固-固”界面接触失效、锂枝晶生长等科学问题,以及“电池-整车”适配和设计制造等工程技术难题,从全球主要国家研发与产业化进程来看,预计2030年前可实现小规模量产装车。此外,未来动力电池还需关注向智能电池的转型。借助智能修复材料、先进传感技术、数字孪生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智能电池可实现实时感知、动态响应、自主决策等功能,满足动力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提升、安全可靠性改善、环境适应性增强和功能多样性拓展等发展需求,助力新能源汽车实现进一步推广应用。
三、人工智能及其所带来的汽车软硬件的迭代升级成为智能化加速演进的关键依托
今年我国陆续启动高级别自动驾驶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等工作,已有9个联合体获批开展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20个城市(联合体)入选“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名单,标志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迈入高级别自动驾驶应用的新阶段。
为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的落地应用,智能化技术呈现出人工智能全面融合赋能的趋势。算法架构将从模块化部署走向端到端感知决策一体化,未来超级AI将助力车端自动驾驶模型实现从模仿人类到超越人类的转变;基于众源数据的场景数据在自动驾驶AI算法开发和测试验证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将朝着海量多样化、高效智能融合、行业共建共享的方向演进;车载计算平台为满足数据频繁访问、高效处理等需求,将逐步向存算一体方向发展;操作系统作为硬件资源管理和软件高效运行的基础平台,未来将更强调组件化,并与AI框架深度融合,实现向“内生智能”的跨越;智能底盘则需在机械解耦、功能集成、异构冗余等方面持续创新突破,向着拥有自感知、自进化、可重构的执行能力演变。除软硬件关键支撑技术外,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保障体系也需覆盖开发全环节和运行全场景,持续优化风险辨识方法、改进安全防护策略,助力高级别自动驾驶安全应用。
与此同时,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还可以充分利用百年汽车产业沉淀的知识、技术与经验,高效探索设计、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的大量可能性并确定最优方案,从而加速前沿技术创新、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重构精益生产模式、实现高效产销协同、推送个性售后服务等,助力汽车产品智能化和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
技术趋势研究的背后
在这些研究的背后,郑亚莉谈到:“以上主要结论判断都来自于学会开展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汽车技术趋势预见》和《汽车科技评论》等系列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主要依托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专职化研究队伍、国汽战略研究院的研究方法与范式创新,以及业内专家和平台资源支撑。
专职化队伍方面,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在2020年组织筹建的国际汽车工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当前已有近百人的专职化研究队伍。
研究方法与范式创新方面,国汽战略研究院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了“聚焦科技、研究引领”的发展思路,以聚焦科技创新发展方向,以提供科学客观、高质量有价值研究作为核心目标,建立了“地平线扫描”、“德尔菲调查”等定性定量相结合的体系化研究方法,以科学研究方法赋能,构建了面向行业重大科技战略问题的大型联合研究范式。
行业平台资源支撑方面,这些研究工作的开展和研究共识的达成,离不开行业专家、企业的大力支持,基于学会各项工作建立的多领域、跨行业、梯队化的行业专家队伍力量,这是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的科技创新战略研究工作的重要支撑。
对于大家关心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发布时间,郑亚莉也回复了相关情况。
一是关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受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和工信部的委托,自2015年起,学会组织行业开展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1.0和2.0的编制工作,并分别于2016年和2020年发布。今年1月,学会启动路线图3.0的研究修订工作,立足汽车产业变革和产业生态重塑的发展需求,以产业变革视角重构技术路线图3.0,提出“1+5+X”研究框架,涵盖1个总报告、5大技术群和20多个专题,已形成了院士、领军专家领衔的超过2000多人的研究队伍。目前,路线图3.0研究编制工作在有序推进中,计划在年会期间就产业发展的重大发展方向、技术创新的重大判断,组织汽车行业高端专家、主要企业CTO开展深入闭门研讨,总体研究成果计划2025年上半年将正式发布。
二是“汽车科技预见”。自2021年以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持续开展“CSAE汽车技术预见”系列研究,连续三年发布《年度中国汽车十大技术趋势》及《未来3-5年前沿技术趋势》。今年,国汽战略研究院开展的“智能网联汽车全球十大技术趋势”研究成果已于“2024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闭幕式”正式发布。在学会年会期间,国汽战略研究院将在开幕式环节发布《2025年度中国汽车十大技术趋势》和《未来3-5年前沿技术趋势》。
三是“汽车科技评论”。汽车科技评论的定位是聚焦汽车行业前沿热点技术问题的研究,每个月定向组织跨行业、跨领域的高端专家开展研讨,汇聚专家观点、凝聚行业共识,形成深度研究报告并月度发布,2022年以来,围绕零碳内燃机、全固态电池、车用操作系统、飞行汽车、智能底盘等十余个前沿热点技术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形成研究报告。从去年开始,国汽战略研究院就在年会期间围绕颠覆性技术方向的研讨作为“汽车科技评论”的特别报告专场,围绕“量子计算”与“生物基材料”在汽车产业的应用潜力组织了两场深入研讨会,今年国汽战略研究院将围绕“新动力、新通信”举办汽车科技评论的前瞻论坛专场,希望在汽车新动力、未来车用通信等方面为行业提供新的思考视角。
研究成果对国家战略和行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国汽战略研究院的汽车科技创新战略研究系列成果,凝聚了跨行业、跨领域的汽车产业科技创新方向的广泛共识,为政府部门、产业界、科技界及社会各界推进汽车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行动参考。郑亚莉重点介绍了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的作用和意义。
在国家层面,这些研究成果有力支撑了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等政府部门的各项汽车行业发展规划、支持政策的研究制定工作,特别是持续支持了科技部、工信部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部署工作,对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引导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产业政策调整,优化国家产业资源和创新资源配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行业层面,这些研究成果有力促进了产业界集聚资源,带动了汽车产学研协同攻关;在企业层面,已成为汽车产业相关科研院所创新、整车企业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制定创新战略、产品规划和技术管理的重要依据。
郑亚莉最后表示:“面向未来,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持续完善研究方法,强化研究平台建设,为行业提供更多高质量、权威的研究成果,打造专业的国际汽车工程科技智库,为推动汽车科技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AI汽车制造业
龚淑娟
李峥
第三十一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 2024)将于2024年11月11-14日在中国重庆科学会堂盛大举办。本届年会以‘智能涌现,迈进加速变革新阶段’为主题,共有120余场活动约1000个精彩报告,其中包括了“固态电池”、“AI大模型”、“飞行汽车”等创新热点,欢迎全球汽车人相聚重庆。
2024-10-27 龚淑娟
2024-11-15
2024-11-18
2024-11-18
2024-11-14
2024-11-18
2024-11-15
2024-11-14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