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国际汽车展览会将于4月23日正式拉开帷幕,这场被全球汽车产业誉为"技术飓风"的顶级盛会,不仅将成为比亚迪、吉利、鸿蒙智行、小米等整车制造领军企业展示前沿创新成果的竞技舞台,更将汇聚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顶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与科技企业同台献技。
值得关注的是,那些长期引领行业技术浪潮的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此次又将带来哪些颠覆性技术突破?继前两日深度解析九家行业标杆的参展亮点后,今日我们将聚焦海立、HRC、GF、华阳、佑驾创新五大技术先锋,揭秘它们即将呈现的突破性解决方案。从智能驾驶核心算法到新能源热管理系统,从车规级芯片到轻量化材料创新,这些技术领航者将如何重新定义汽车产业的未来边界?
海立丨展位号:7.2H 7BF028
R290剂侧集成模块
在全球环保政策驱动下,R290(丙烷)将成为绿色高效的新一代制冷剂。
这是一款为R290系统打造的剂侧集成模块。首先,它同时也兼容了R134A等现款制冷剂。
其次,我们知道R290具有可燃性,那么为了防止爆燃,我们需要将充注量抑制到150g以下,为此我们相比传统的设计消除了管路连接。
我们进一步采用“卡片式”超薄流道板布局,将空间压榨到了极致,流道板平均厚度低达10.5mm,实现了体积和重量双10%的下降。
这款产品高度集成了剂侧的所有零部件,包括一台高性能电动压缩机,换热量高达12kw。
三角循环热泵压缩机产品
低温高寒地区新能源汽车能耗一直困扰业界的难题。本次我们带来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其一为三角循环热泵压缩机产品。该款产品工作环境宽广覆盖-40℃-125℃环境。针对极寒地区制热能耗问题,和普通产品低温无法启动等痛点问题进行了独创研发予以解决。实现了-40℃一次启动成功,2分钟实现车内供热。客户无需热车等待,即可感受温暖的春风。独创的抗热冲击设计,大幅提升功率器件耐受性,提高电子元器件寿命50%。该项技术可实现完全或部分取消PTC加热模块,现已经过2轮严苛的冬季路试考核,产品性能获得肯定。
集成化压缩机产品
这是我们带来的另一个解决方案,加热集成化产品。同时兼容加热膜模块和热泵压缩机,控制器合二为一。加热膜和三角循环压缩机耦合,可以带来1加1大于2的热能效果,同时紧凑的结构大大减小了前舱布置空间,减少的系统管路和线路也为整车所带来的节能、性能提升等一系列优点。
HRC丨展位号:2.2H 2BA036
超级碳舱
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体壳碳舱,同时也是国内首次将碳纤维作为车身结构件运用在量产车型上的创新成果,“超级碳舱”不仅开创了碳纤维作为主要车身结构件规模化应用的先河,更标志着高端复合材料在汽车制造领域的重大突破。
该产品采用了民用最高等级T700碳纤维,多使用于飞机、航天器中的12K宇航级小丝束,以热压罐成型工艺制造。HRC极具创新意义的技术突破也带来了显著性能提升。通过采用“超级碳舱”,实现了较钢铝方案减重30%的效果,轻量化系数更是突破行业极限,仅为0.95。在车身的主要传力路径上,增加超高强度的热成形钢,将碳纤维材料与热成形钢融合设计,极大程度提高了车身乘员舱的抗形变能力,同时提升顶压及侧碰的安全上限。此外, HRC还通过运用胶接、螺接、铆接、MIG、FDS等十余种连接结构,并在关键位置设计PMI嵌件等突破性的技术创新,显著提高了极限工况下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车身轻量化技术是目前汽车行业节能减排、提升续航里程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作为一款轻量化系数突破行业极限,并切实助力实现减重30%的创新产品,“超级碳舱”精准契合新能源汽车市场对轻量化、高性能产品的迫切需求,市场前景广阔,需求量将越来越大。此外,这款突破性创新产品也代表着未来碳纤维应用的发展趋势。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车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单品部件向模块总成件转变,并由车辆外覆盖件向车身结构件延伸。
GF成型方案中国 展位号:7.2H 7BD051
高压压铸铝合金副车架
GF成型方案完成了高压压铸铝合金副车架的多个虚拟开发的优化目标,改善了多个工艺,减少了加工步骤,并且集成了下摆臂和稳定器的安装位置。为客户提供高压压铸的铝合金副车架,相较于钢副车架,具有轻量化优势。降低簧下质量,提升汽车续航里程,特别是对新能源汽车。
一体化的设计,优化了装配工艺,提升经济性,而且一体化的设计对于汽车的操控性能和稳定性带来了提升。耐腐蚀性的提升降低维护成本,减少噪音并提高乘坐舒适性。
未来座舱的铝合金前舱隔板
GF成型方案推出革命性的一体化前舱隔板(Bulk Head)解决方案,该设计突破性地将横梁、左右前纵梁及A柱集成为单一组件,构建出清晰的前舱与座舱隔离界面。通过拓扑优化技术重塑载荷路径,不仅使碰撞能量传递效率提升40%,更通过材料分布算法强化结构刚度,彻底消除传统螺栓连接的应力集中风险。创新设计将蓄电池壳体、副车架等关键节点的安装接口内嵌于本体结构,形成无焊缝的有机整体,较传统方案减少30%零件数量。该方案在达成轻量化目标的同时,通过模块化设计使装配工时压缩至传统工艺的1/3,为车身制造带来安全与效率的双重跃升。
未来座舱的镁合金仪表台横梁支架
GF成型方案正为镁合金仪表台支架(CCB 2.0)打造前瞻性解决方案,通过一体化压铸工艺和模块化设计,该支架完美集成中控显示器、空调组件、通风通道、膝部气囊等核心模块,更可承载电子屏幕、HUD抬头显示等智能设备,形成车载电子系统的集成中枢。针对A柱间大尺寸部件的精密制造需求,该技术展现出显著优势:采用独特材料特性与拓扑结构优化,使抗扭刚度提升25%,碰撞吸能效率提高30%;同时通过多组件融合设计减少40%独立零件,装配工序精简35%,整车开发周期压缩至传统方案的2/3。依托自有模具中心的全链条控制能力,GF成型方案更实现从概念设计到量产交付的48小时极速响应,为智能汽车复杂座舱系统的快速迭代提供强力支撑。
华阳丨展位号:2.2H 2BA061
华阳SA8775P舱驾一体解决方案
技术描述:作为华阳在中央计算单元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华阳与高通深度合作,基于Snapdragon Ride Flex (SA8775P) 打造舱驾一体平台,其在CPU、GPU和NPU的处理能力均具有强大的性能表现与领先优势,不仅支持复杂的智能座舱功能,还支持ASIL-D的辅助驾驶功能,同时,符合未来座舱域、驾驶域、车身域等多域融合的发展与迭代路径。该平台支持高达4800万的像素屏幕的可配置化,可同时支持高达5个4K屏幕,满足沉浸式的高端图像、信息娱乐和游戏体验。此平台具备高效DSP框架,高性能实时DSP以及低延迟音频技术,打造超低时延的顶级音频体验,内嵌音频NPUA离线支持能力,满足多模AI语音交互体验。预集成视觉软件栈,可赋能高度可扩展且安全的驾驶辅助体验,可扩展更高算力AI芯片,满足实现更高级别的辅助驾驶,实现 L2+ 级别辅助驾驶功能,包括高速 NOA、城市 NOA 及记忆泊车等。
独特优势:一芯多域,支持复杂多域融合的系统平台,能有效地把不同域的多个功能集于一体,且具备高效、高可靠性及高实时性的系统特性;双AI算力灵活分配,更充分的算力资源释放,进而实现更强大的智能化功能;基于开放式软件平台AAOP和可扩展式设计,可直接继承相关历代产品丰富成熟的生态,大幅缩短开发周期,并快速响应客户定制化需求,同时,华阳相关产品的发展路径迎合主流,并依托华阳强大的生态合作体系和整合能力,可为车企客户汽车产品的持续创新和快速迭代提供有力保障。
应用场景:该平台可实现强大的多模态智能人机交互、主动智能,并满足高品质视听感受,可为用户带来丰富多彩、有感知的沉浸式智能座舱体验;可满足高速NOA、记忆泊车、熟路模式等高阶L2+辅助驾驶的需求,让驾驶更安全、更便捷;硬件高度集成化减少了ECU和线束数量,能为车企有效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客户持续创新和快速迭代提供有力保障。
集中式架构在简化布线和降低成本、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增强功能更新和维护、提升安全性以及支持软件定义汽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些优势有助于推动智能汽车技术的发展,并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智能的驾驶体验。随着芯片性能不断提升和汽车电子架构向高度集成化演进,作为一芯多域载体的中央计算单元的普及将成必然,同时也会逐步取代当前的座舱域控控制器、驾驶域控控制器及其他域控产品。
大功率自动循迹车载无线充电器
华阳多媒体凭借深耕汽车电子领域的技术积淀,推出自动循迹无线充电器,以“Qi回波”频率检测技术为核心,突破传统无线充电的物理局限,重新定义“随放随充”的行业标准,为智能汽车提供革新性充电解决方案。
传统车载无线充电基于WPC Qi电磁感应原理,依赖发射端(TX)与手机接收端(RX)线圈的精准对位,用户需反复调整位置以实现有效充电。针对这一行业痛点,华阳创新研发的自动循迹对准系统方案,无论是颠簸路况下的持续震动,还是用户随手放置造成的随机偏移,系统均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位置修正,确保充电功率稳定输出,实现无充电盲区。
技术创新的多维突破:相较于传统三线圈方案,该产品通过三大维度实现跃升:其一,精准动态对位能力,基于高灵敏度传感器与智能算法,系统可实时追踪手机位置变化。其二,高效能量传输,摒弃多线圈交叠的冗余设计,通过单线圈动态聚焦实现能量集中释放,支持超大功率快充,显著提升充电效率;其三,全场景协议兼容,智能识别并适配苹果、华为、三星、小米、OPPO等主流品牌私有快充协议,覆盖从基础充电到极速补电的全功率需求。
应用场景与行业价值:在智能座舱设计中,其嵌入扶手箱交互区域,以“无感化”体验诠释科技美学;在共享出行场景中,全协议兼容特性使其成为多用户服务的可靠保障;在长途物流领域,抗振性能与散热性能在复杂工况下的持续稳定输出。华阳以技术突破重构“人-车-设备”关系,助力车企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智能座舱正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战场。华阳自动循迹无线充电器凭借精准对位、全场景兼容等核心优势,领先于传统无线充电产品。目前,其技术方案已获得多家国际主流车企的认可。未来,随着辅助驾驶普及,车内无感交互需求将进一步释放,自动循迹无线充电技术或将成为智能座舱的标配功能。对车企而言,其作为高附加值配置,可显著提升车型科技感,对用户而言,其兼容多品牌手机的特性,可减少重复购买充电设备的成本。
佑驾创新丨展位号:8.2H 8BD003
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覆盖城市道路、高速道路等多场景的L2+级辅助驾驶方案,为用户带来更全面、更安全辅助驾驶体验的同时,具有高性价比优势,可助力车企加速智能化升级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以感知与交互为核心,大模型赋能加持的DMS、OMS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满足ADDW、DDAW、E-NCAP等国际主流法规认证,支持量产出海,为用户提供更智能化、人性化的驾乘体验。
出海产品矩阵
依托全栈自研技术,在提升车辆安全性能的同时,优化用户交互体验,形成具有差异化优势的出海产品矩阵。据悉,佑驾创新此前已助力多款车型出口至欧盟、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
AI汽车制造业
龚淑娟
李峥
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将于4月23日盛大启幕,今天让我们先来来一起看看费尼亚、星驱科技、伟巴斯特、博泽、丰田纺织将会展出哪些颠覆性技术?
2025-04-18 李子豪
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将于4月23日盛大启幕,这场被业界誉为全球汽车行业“科技风暴”的盛会,那些耳熟能详且始终站在技术前沿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究竟将在上海车展上带来哪些惊艳之作?今天让我们先来来一起看看舍弗勒、大陆、采埃孚、安波福的前沿展品和技术!
2025-04-17 李子豪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8
2025-05-07
2025-05-08
2025-05-12
2025-05-06
博世集团于2025年5月8日举行年度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中,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博士表示仍对中期目标坚定不移,根据博世的2030战略,博世计划到 2030 年,实现至少 6%的年均销售额增长和至少 7%的利润率。
作者:史仲阳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