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前的发动机、车身、底盘,到如今的电池、芯片、操作系统、数据,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正悄然发生改变,汽车行业的竞争对手从另一个地平线缓缓升起。
汽车“新四化”正在掀起一场百年难遇的科技革命,也激发了消费者更加安全、智能、便捷的“出行梦”。
如果要挑选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三个热词,“动力电池、智能化、生产方式”无疑是热门候选。动力电池要有也要好;智能化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生产方式要高质量,也要低成本......在4月2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上,多位从业者共同为破解行业发展的焦点问题出谋划策。
一、动力电池:要有,也要好
动力电池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2022年1-12月,中国动力电池累计销量达到465.5GWh,同比增速高达150.3%。当下,动力电池仍是创新高地。动力电池性能仍未固化,还有较大提升潜力。固态、锂硫电池等新一代电池的竞争格局远未形成,各主体仍有新的发展机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世刚
中国科学院院士孙世刚认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新能源年汽车的发展速度还会更快,这样的需求对于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使用寿命、极端环境适用性和降低成本等方面都有更高要求。
孙世刚进一步指出,未来,锂离子电池面临着四个重大挑战。
一、锂等资源严重限制其规模储能应用。目前,我国70%的锂依赖进口,亟需发展新的材料体系;二、能量密度接近理论极限,锂离子电池远不能满足发展重大需求,限制了多场景应用;三、安全事故频发,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起火约3000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率为0.9-1.2/万辆;四、极端环境的适应性不足,特别是在水下深海探测、升空探测等极端环境下,都需要更好的适应性。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瑀
动力电池如何从“有”到“好”,不仅关乎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对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也是决定性因素之一。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瑀认为,应做足续航里程,电池包电量需提升25%,让终端用户有非常好的体验;消除充电焦虑,目标就是10分钟充满400公里,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就可以满足要求;坚持电池包的价钱,100美元每千瓦时;少依赖钴和锂资源。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二、智能化: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 储瑞松
新能源电动化是上半场,而智能化是下半场。在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储瑞松看来,在这个绝大多数车厂都在为新能源转型之价格战、淘汰赛而忧心忡忡的时候,智能化下半场的激烈竞争会随后而来。
储瑞松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2023年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显示,87%的消费者认为智能网联有意义,75%的人对高速智能驾驶有需求,而对城市智能驾驶有需要的消费者比例也达到了60%。
“消费者的需求是在那里的。谁能率先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供安全安心、有真实获得感的智能化体验,谁就有可能在下半场智能化的竞争中获得先机。”储瑞松说。
对于自动驾驶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新期待带来的新要求。2022年,自动驾驶的烧钱速度远远超出了业界想象。与此同时,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进程,却与人们所期望的相去甚远。
行业逐渐发现,自动驾驶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沿途下蛋”的过程,需要遵循基本的商业逻辑。谁能更好的在技术、规模、成本之间找到平衡,谁便更有可能把创新成果带出“死亡之谷”。
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MO 杨宇欣
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MO杨宇欣表示,从以往更强调算力和性能,到当下更强调规模化和性价比,智能驾驶的风向正在发生变化。性价比是将智能汽车推向规模化、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的关键点。
“首先我们教育了用户,自动驾驶是标配,然后让车厂通过自动驾驶挣到更多钱,开发出更多车,能够更普及。同时,规模化带来了发展新技术的底气,只有这么大的规模才有可能去培养出新的技术。”杨宇欣说。
知行汽车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宋阳
知行汽车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宋阳认为,与过去相比,自动驾驶供应商当下不仅要提供好用的自动驾驶系统,成本也不能太高。同时,研发速度还要快,工程的效率要很高。因此,只有建立了软硬件协同的生态,打通底层硬件,才能更好实现“算法自由”。
三、生产方式:要高质量,也要低成本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兼首席专家 张永伟
成本,成本,还是成本。随着新能源车价格竞争的加剧,成本被提至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位置。不能忽视的是,在经历了“烧钱换市场”的阶段后,新能源汽车行业如何趟出一条盈利之路,成为行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看来,当下,企业的生产成本压力过大。与智能化领域的优势相比,生产制造成为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短板。
“新生产的方式要实现本土化的供应、数字化的工厂、模块化通用化和专业化的分工。汽车行业在关注动力革命、智能革命的时候也要关注生产方式的革命。”张永伟说。
极氪智能科技工厂制造总监 杨辉
极氪智能科技工厂制造总监杨辉认为,随着新技术在制造领域的不断,智能制造逐渐占据了主流的地位,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汽车制造业快速发展。
杨辉表示,基于一体化压铸技术极氪建立了全球首个大型一体化压铸L4级智慧产线,自诊断,自适应,自学习的特点,建立覆盖了全工艺全物料物流系统和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追溯系统等等,实现了百分之百的产线自动化率,综合效率提高了30%以上,废品率降低了20%,能耗降低10%。
“一体化压铸技术是对传统汽车制造工艺的革新,让汽车轻量化,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缩短供应链,提升制造规模。”杨辉说。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