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 刘杨
AI汽车网讯(报道:李子豪)3月28-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北京隆重召开。在"国际论坛"主题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刘杨发表主旨演讲,系统阐述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部署与产业实践,强调汽车产业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汽车行业绿色转型的三大实施路径。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呈现四大成效
刘杨指出,气候变化作为全人类共同挑战,我国始终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抓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据其披露,目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绿色低碳发展成果丰硕,2024年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28.6%,"三新"经济迸发新活力,为全球提供80%光伏组件、70%风电设备,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十年全球领跑;二是政策体系持续创新,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6.3亿吨、435亿元,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纳入交易体系,气候投融资试点稳步推进;三是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发布《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完成100余个重点产品核算标准研制,建成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四是国际气候治理贡献突出,推动联合国气候大会达成平衡成果,通过南南合作向发展中国家捐赠光伏设备超1000套。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绿色化进程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全面低碳转型。"刘杨特别强调,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占比超70%,但产业链碳排放管理仍面临挑战,亟需构建全生命周期碳管理体系。
构建三位一体发展新格局
面向"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节点,刘杨提出汽车产业绿色转型三大实施路径:
其一,开放协同推动技术创新。建议整合"产学研用"力量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重点推进车能路云一体化发展,拓展V2G、智能充电等创新场景,加强国际技术标准对接。目前生态环境部已推动建立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标准体系,在17个城市开展车网互动试点。
其二,上下联动促进全链降碳。要求整车企业发挥链主作用,建立覆盖原材料、生产制造、回收利用的全链碳管理体系。数据显示,汽车行业碳排放60%来自上游材料,亟需构建绿色供应链评价体系。生态环境部正会同工信部制定《汽车产品碳足迹核算导则》,预计年内发布实施。
其三,夯实基础提升管理能力。加快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完善碳因子数据库建设。目前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已收录2.6万条数据,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正式上线,为外贸产品提供核算基准。
完善制度保障绿色转型
刘杨透露,生态环境部将持续完善政策体系:碳排放双控制度将于2025年底前覆盖重点行业,全国碳市场扩容方案正在制定,拟将汽车制造纳入第三批试点;《产品碳标识管理办法》已形成草案,拟对新能源汽车实施分级标识管理;气候投融资试点将设立汽车产业专项基金,首批规模预计达200亿元。
"到2025年底,我国将建成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碳足迹数据库。"刘杨表示,生态环境部正联合行业机构开发汽车行业碳管理数字平台,整合全产业链超5000家企业数据,实现从矿产开采到报废回收的全流程可视化碳追踪。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
龚淑娟
李峥
百人会论坛(2025)即将于2025年3月28日-30日盛大召开。12场主题论坛议程超前公布,前沿观点与精彩内容蓄势待发!
2025-03-25
2025-04-03
2025-04-07
2025-04-08
2025-04-07
2025-04-03
2025-04-09
2025-04-07
本文基于汽车总装生产过程中的常发质量问题,提出了基于“事前 - 事中 - 事后”的总装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数智化管理提升方案,重点围绕总装生产领域的全过程生产要素、产品质量全业务和质量问题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利用数智化技术手段,进行贯穿式质量管控。
作者:陈宇 刘兴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