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基金会产业转型执行主任 龚慧明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苏波部长发言时候特别强调过去十多年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今年正好是“十五五”谋划之年,同时也是联合国气候变化COP30在巴西要召开之年,也是各签约国家都要更新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的年份。
过去我们取得巨大成就,站在今天,我们一起来思考面向未来十年,我们还应该做点什么。所以今天我的题目就是“加速迈向汽车全面电动化,为美丽中国、中国和全球气候变化目标做出积极贡献:中国行动、世界同行”。
按照下面的日程,大概15分钟,分两个部分和大家做一个分享和探讨。首先看看过去这些年我们整个发展的情况,最后提几个方面的建议。
在此前完成的全球气候变化行动进程的盘点过程中,有一些研究机构对相应指标做了分析,涉及到2030年的目标总共42个,其中交通占了10个。其中只有轻型电动车的销量目标是处于正常的状态,在座的每一位嘉宾都为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反过来看,这说明我们面向气候变化还面临很多的挑战。
回到中国,减污降碳和人体健康的保护依然是推动交通零排放的重要出发点和目标。尽管过去十年中国的空气质量取得明显的改善,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依然还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不达标的地区。环境部也在考虑进一步修订相关的空气质量标准,这意味着空气质量需要进一步改善,这也将对进一步加强交通污染防治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与此同时,在座的都知道,整个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正在快速老龄化,同时我们也在推进延迟退休。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改善空气质量对保护健康的紧迫性就会更加凸显,我们都希望能够有一个幸福、健康的生活和身体。
研究显示,无论是PM2.5浓度还是臭氧的浓度都和其所在城市的汽车保有量紧密正相关。同时,城市路边站监测到的空气污染物浓度和整个城市平均水平相比,无论是PM2.5还是二氧化氮都显著超过城市平均。这充分证明在中国的城市里面,交通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来越值得大家更高度的关注。
同时,今天也涉及到另外一个全球化的主题就是气候变化。最近由中石油相关研究智库发布的相应数据显示,成品油的消费量基本上已经达峰。前面有专家介绍过,道路交通是整个交通碳排放以及成品油消费主体,因此成品油的消费量达峰基本意味着整个交通领域基本实现碳达峰。面向未来,我们国家提出来要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这种背景下,下一步更关键的是汽车行业如何进一步减排,以此来支撑整个国家的碳中和的目标。
从全国层面上,除了交通当然还有很多其他行业,甚至它的碳排放量比咱们还要大得多。但是实现碳中和目标显然是建立在技术突破为基础的保障上,而汽车行业是最具有技术突破可能性的行业之一。也就是说为了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汽车行业可能要走在前面,为其他的行业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接下去几张片子看看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些挑战。应该说,插电式混合动力近几年增速非常快,对取代传统燃油车发挥了非常积极的贡献。但是前面已经提到,当前我们基本上处于碳达峰状态,面向未来最大的挑战其实是如何进一步大幅减排或者是实现碳中和。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插电式混合动力在中长期角度如何支撑实现道路交通零排放的目标,可能要有一些系统的考虑。
除此以外,我们具体来看不同的细分车型。因为我们一旦说到整个汽车市场,毫无疑问是轻型车销量占据绝对的主体,从新能源车的角度也是同样这样一种情况。从图上的数据可以看到,尽管在中国的乘用车和客车销量中,新能源汽车的占比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一半,但是如果从细分领域来看,货车的电动化发展显然还处于早期阶段。我们关注汽车产业健康的发展,同时也关注空气污染、温室气体的排放,而货车从这两类污染物的角度都是占到道路交通排放超过50%的主体,这意味着面向未来,我们要推动货车的电动化发展进入加速进程。
在充电基础设施领域,充电基础设施无论是在早期支持新能源车的发展,还是面向未来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相互竞争的影响,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同时也是挖掘车网互动、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之一。在咱们开会的同时,南网正在直播中国到目前为止最大的一个车网互动示范日活动,大概60多个城市同时在直播,有兴趣的可以进一步关注。
合理的分时峰谷电价可以引导整个充电行为。因为大家都在担心,电动车保有量提升之后对电网的影响会不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到目前为止很多城市都制定了峰谷分时电价,但是还有八个省市需要在这方面进一步努力。此外,除了充电本身,未来纯电动车进一步发展,将从V2G的角度,从需求侧灵活性响应资源的挖掘、对可再生资源电力的消纳都会发挥很重要的潜力。事实上现在有一些地方包括重庆、山东都已经做出这些方面的尝试,重庆市是全国第一个制定V2G上网电价的城市。
看到过去我们取得了显著的一些成绩,这张表汇总了当前和过去几个关键的政策当时提出来的一些目标(PPT),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提到的目标基本上都已经实现,无论是当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目标,还是说2030年前碳达峰方案里面提出来新增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占比达到40%左右,还是说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的到2027年,新增新能源车占比力争达到45%,基本上都会提前实现。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下一步从国家顶层设计的角度考虑,我们如何去进一步地提出制定2030、2035年甚至更中长期的一些目标就显得至关重要。回顾中国过去十多年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我们不断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相应的发展目标,进而能够形成包括今天在座的所有专家在内的相关合力。面向未来,我们依然需要这么一些目标来引导我们共同的发展和努力。
最后,提几点方面的结论和建议。
1、交通行业基本已实现碳达峰,面向2060年国家的碳中和的目标需要我们汽车行业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加速迈向全面电动化,实现道路交通零排放。
2、道路交通零排放是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支撑人口老龄化和延迟退休健康幸福生活的关键手段之一。
3、汽车电动化转型已进入差异化发展阶段,乘用车已实现市场驱动,但货车电动化还需要政策支持,建议尽快出台“十五五”及中长期整体及分车型发展目标。
4、环保政策将对以货车为主体的商用车电动化发挥重要的驱动作用,但仍需考虑出台供给侧积分政策和延续车购税优惠,以持续支持推动技术进步。
5、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电力协同发展将共同支持实现美丽中国空气质量和气候目标,建议全面推广峰谷分时电价,鼓励地方开展更多V2G放电应急和常态化试点,进一步开展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示范。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