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重工集团新能源转型发展总监 王琛
AI汽车网讯(报道:李子豪)3月28日至29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北京召开。山东重工集团新能源转型发展总监王琛在演讲中指出,中国商用车行业正以“新能源+全球化”双引擎突破转型阵痛,2024年新能源重卡渗透率超20%、出口量近90万辆等数据标志着行业进入“向高、向新、向质”发展新阶段,需以全场景技术覆盖与全球产能布局构筑长期竞争力。
王琛表示,尽管商用车行业总量近年徘徊在400万辆以下,但新能源与出海成为核心增长极。他特别强调,在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商用车企业需加速全球产能布局,“特朗普政府对非美产汽车加征25%关税,倒逼我们从‘中国制造外销’转向‘全球本地化生产’”。目前山东重工旗下中国重汽、陕重汽已布局海外工厂近30家,通过本土化制造提升全球市场响应能力。
聚焦新能源转型,王琛揭示两大关键趋势:一是客户对全生命周期经济性的认可推动市场转向。2024年换电重卡占比从60%降至30%,而运煤场景新能源渗透率超50%,表明用户已突破初期成本焦虑;二是技术路线从“政策驱动”转向“场景适配”。纯电重卡覆盖280-600度电全谱系,轻卡与乘用车充电设施共享加速普及,固态电池与超充技术有望破解干线物流里程焦虑。他透露,山东重汽新能源产品以纯电为主(占比95%),混动与燃料电池为储备,2024年牵引车占比提升至60%-70%,结构趋近传统燃油车。
在智能化领域,王琛指出客户需求正从“驾舱娱乐”转向“实用增效”。干线物流L2+智能重卡年销量近万辆,京东、顺丰等头部物流企业批量采购;智慧港口与矿山场景中,天津港、宁波港自动驾驶车队规模化运营。山东重工联合智加科技开发低成本智能驾驶方案,并在南非、智利等海外市场落地线控底盘产品。“零碳运输场景客户开始接纳智能重卡,预计未来3年高阶辅助驾驶将迎来爆发。”
面对行业生态变革,王琛呼吁产业链协同创新:一是本土零部件企业把握全球供应链重构窗口期;二是培育平台型企业共建数据生态。他举例与华为合作的海外超充项目,通过车辆与充电网络数据互通提升运营效率。“新能源商用车不仅是产品革命,更是从研发、制造到服务的全价值链重塑。”
本届论坛以“巩固先发优势,深化跨界协同”为主题,与会专家认为,中国商用车行业在新能源渗透率、智能化应用及全球化布局等方面已形成独特优势,有望在“双碳”目标与全球能源转型中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