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数月的全球性动荡事件后,过往领先颠覆者的地位受到一定冲击,罗兰贝格最新《汽车行业颠覆性数据探测》的第一阵营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能源危机、供应链瓶颈、疫情余震、持续的通货膨胀和欧洲地缘摩擦致使中国和荷兰受到较大冲击,排名下滑。在这一每半年发布一期、针对22个国家的26项行业指标进行持续追踪的报告中,新加坡首次以刷新纪录的成绩超越两个传统领先国家,夺得榜首。该城市之国因其在共享出行相关指标的强劲表现实现排名提升。
中国因其较为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而得分下降,排名降至第二位。荷兰的排名也出现下滑,从第二位跌至第三位。而与此同时,挪威的排名继续攀升,与荷兰并列第三位。
在第12期《汽车行业颠覆性数据探测》中,我们将详细观察和分析领先颠覆者的表现,同时聚焦中东和印度这两个国家如何渡过当前全球性风暴并提高得分。我们还评估了仍在发展中的汽车即服务(Car-as-a-Service/CaaS)市场,以及热度得到显著回归的后疫情共享出行解决方案。最后,我们揭示了影响汽车行业未来的两大主要趋势最新进展即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以及传统主机厂和造车新势力双方的持续竞争。
与此同时,我们也观察到,自动驾驶在中国本土化落地进程呈多样化发展态势。面对当前自动驾驶功能搭载率和用户满意度仍存瓶颈的挑战,主机厂与供应商正在探索新的运营范式以增强自动驾驶的用户接受度和体验,通过运营自动驾驶(如按用户常用路线开通自动驾驶订阅服务或通过远程接管车辆等提升高频场景体验)实现变现。
关键发现
第一阵营格局发生变化
作为往期《汽车行业颠覆性数据探测》的前三甲之一,新加坡的得分继续稳步上升。而最新一期报告中,这一岛国取得了重大突破,夺得榜首。
新加坡在共享出行相关指标的表现尤为突出,包括共享出行概念的应用、规划和行为成熟度。例如,新加坡人在共享汽车、网约车等需求导向型出行模式与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占出行总距离的比例均为最高水平。同时,该国也受益于其不断提高的5G覆盖率和共享汽车的高渗透率。
近期的经济挑战对汽车行业颠覆程度最高的几大市场造成了最为严重的冲击。中国很大程度上因其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而错失榜首之位,汽车制造和多式联运模式应用受到冲击。尽管如此,其新能源车的销量持续增加,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至近23%,在《汽车行业颠覆性数据探测》受调研国家中排名第五。
与此同时,欧洲国家继续受到供应链问题的困扰。例如,与中国供应商间的物流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导致供应链可靠性降低和供给短缺,尤其是原材料短缺。而全球芯片短缺则加剧了这一问题。尽管挑战重重,并列排名第三的荷兰和挪威仍继续引领欧洲的电气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挪威的新能源车渗透率最高,约77%在售新车为纯电动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这一点上,仅瑞典稍与之接近,渗透率为48%。荷兰在充电基础设施和自动驾驶相关指标获得高分,且其所有道路均对自动驾驶技术开放。
重大进展
随着欧洲和中国势头放缓,其他市场正迎头赶上。中东地区国家在第12期《汽车行业颠覆性数据探测》中展现了强劲的上升趋势。例如,沙特阿拉伯正大力投资电气化。由沙特投资者支持的高端新能源车初创企业Lucid已选择将其新生产基地建在沙特。Lucid将在未来15年内获得高达3.4亿美元的激励,并计划每年生产15.5万辆电动车。虽然这远低于电动车领导者比亚迪的产量,后者在2022全年的新能源车预测产量超过190万辆,但与其他高端品牌相比仍然具有竞争力。
沙特计划利用正在举行的体育赛事展示其在电气化方面的推进成果。尽管这是否有助于向更加可持续的生态体系转变仍有待观察,但这些举措凸显了其雄心壮志,中东地区或成为未来汽车颠覆性趋势的风向标。
印度超越了中东的两个竞争对手,从第18位跃升到第15位。主要驱动因素包括电动车销量和产品组合的增加、5G覆盖率的提高,以及在班加罗尔开设的该国首个自动驾驶测试车道。这些都与监管部门对电动化的大力推动相契合,以逐步淘汰内燃机,净化该国严重污染的城市道路环境。例如,自2022年起,如果空气质量指数(AQI)中的空气污染指数超过450,城市区域内将禁止使用BSIV发动机的柴油车上路(类似欧四)。这一政策对用户的拉动也起到了促进作用,目前印度在售汽车中电动车占比12%,高于印度尼西亚等其他具有一定可比性的国家。新能源摩托车在印度尤其受欢迎,销量从2020年的2.6万辆增加至2021年的12.6万辆。
尽管意大利和日本的提升不如沙特和印度那样显著,但监管层面也帮助其在《汽车行业颠覆性数据探测》中的得分得到了提升。例如,罗马和米兰正计划在2030年前禁止高污染汽车,而日本将在2023年4月前允许在公共道路上进行L4级自动驾驶测试(但驾驶员需随时准备掌握控制)
发展特征CAAS模式:传统拥车模式的终结?
向私人买家出售汽车是主机厂的传统销售渠道,当然租赁也很重要。然而,灵活的支付和订阅模式已于近期出现。这些CaaS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无需拥车而是按月支付使用费用的机会,通常为期24至36个月。
该服务是全包式的,包括保险、维修及其他服务,有时甚至包括能源费用。这种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或将越发重要,从而改变行业未来的客户需求。
为更多地了解其潜在影响,《汽车行业颠覆性数据探测》对受访者是否会考虑CaaS模式进行了调研。最新一期调研结果显示,56%的受访者给出了肯定的回复,相较2019年第6期增加了11%。其中,城市居民(67%)和年轻人(71%)的占比尤其高,且亚洲国家的接受度最高。
若无需强制绑定月度合同,几乎有一半(46%)的人愿意在同等月租费率的基础上,为CaaS模式的灵活性支付20%的溢价。这表明消费者对灵活的共享出行解决方案需求强烈,同时表明消费者对传统汽车销售渠道的粘性或呈下降趋势。主机厂应该通过提供更灵活的支付方案、基于灵活订阅的租赁模式和全面的CaaS服务来解决这一问题。
共享出行:复苏反弹
在疫情高峰期,人们选择私人交通工具以避免感染,因而导致对网约车、共享单车/摩托车和公共交通等共享出行解决方案的需求骤降。但随着疫情的缓解及人们对于安全的担忧逐渐减弱,共享出行正卷土重来,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超过了疫情前水平。
最新《汽车行业颠覆性数据探测》调研发现,近65%的受访者表示身边至少有一个认识的人放弃了私家车而选择其他交通方式,而2020年1月的该比例为55%。三个国家正引领这一态势:法国、美国(自2020年1月以来上升了9%)和德国(上升了7%)。德国该比例的上升部分归因于政府发行了9欧元的火车月票,允许乘客在夏季去往火车交通网络的任何地方旅行。这项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致使火车乘客数大幅增加,并减少了18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鉴于低价车票现已取消,观察这一趋势在这个汽车强国是否能继续下去将十分有趣。
移动出行行为指标衡量不同交通方式的出行距离,这一指标的变化也表明了移动出行解决方案恢复生机。与第11期《汽车行业颠覆性数据探测》相比,私家车份额下降了2%,而公共交通和共享出行的行驶距离均增加了1%。鉴于疫情的影响,这些数字虽小,却意义重大。
针对领先需求导向型共享出行平台的调研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这些发现。例如,网约车平台优步(Uber)的月度用户数从2019年的1.11亿下降至2020年的9,300万,但在2021年又回升至1.18亿。在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一年内,该数字再次跃升至1.24亿。Uber的出行总次数从2020年的50亿次上升至2021年的63亿次,尽管这与2019年69亿次的总量仍有一定差距。美国共享电动摩托公司Lime的复苏更为强劲,其乘车次数从2019年的1.5亿次增至到2021年的2.5亿次,收入从3,100万美元跃升至4,500万美元。而中国共享出行服务巨头滴滴仍未恢复其疫情前的用户数量。
欧睿信息的数据显示,当前共享出行市场的增长也远超私家车销售市场,其在2020年至2021年间的增幅分别为36.5%和4.8%。尽管汽车销售市场是共享出行市场规模的约800倍,但前者的高成熟度如今限制了其进一步增长。翘首以待共享汽车的份额将上升至多高将是一件有趣的事,因为从中期来看,预计其将实现比私家车销售市场更高的增长率。
自动驾驶:仍未取得最终突破
共享出行解决方案的热度回归与自动驾驶的发展密切相关,因为前者或将加速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的典型场景,即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的落地。然而,尽管许多人预测完全自动驾驶如今或已开始成为现实,但该技术尚未真正实现突破。目前还不清楚算法是否能像人类一样做到安全驾驶。要做到这一点,有两个必要条件:技术的成熟及相关的政策与监管。
在技术成熟度方面,算力仍是一个挑战。L5级完全自动驾驶车辆约需每秒5,000万亿次计算(TOPS),L4级人类可监控自动驾驶车辆约需每秒1,000-2,000 TOPS,而目前的高级辅助驾驶车辆则约需每秒10-30 TOPS。因此,实现L5级自动驾驶需要算力实现重大飞跃。英特尔和英伟达已经公布了两款针对自动驾驶的芯片方案,但均要到2025年才会上市,且尚未经过验证。
我们也发现,尽管挑战重重,中国的自动驾驶正以全新的“服务形态”出现在用户面前。为了解决“高频场景体验差”(如自动泊车等)以及“成熟场景使用频率低”等痛点,不同车企根据自身技术、用户运营体系等核心资源与能力禀赋,探索多种范式,将自动驾驶当做一种资产运营。例如按照用户常用路线开通自动驾驶功能(而非传统的低/中/高版本),并提供订阅付费服务;在后台成立运营中心(人力+自动化),并基于此提供丰富的远程接管场景(需有赖于政策的支持),将其融合在车企已经打造的庞大的用户运营体系中。
在政策监管方面,仍需解决型式认证和保险问题。尽管各国迥然有别,且存在截然不同的推进方法,但已取得显著进展。以韩国为例,政府已根据国际标准修订了L3级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标准,以加速实现国内自动驾驶汽车的早期商业化。现代汽车集团将于2022年底实现首款L3级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而在西班牙,交通总局(DGT)正计划推出一项法律,批准在2023年底前实现L3级自动驾驶。与此同时,中国和美国等国家的L4和L5级自动驾驶车辆已经上路。
聚焦中国,今年5月,百度阿波罗获得北京市政府颁发的新一批无人化载人牌照。7月,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正式发布。这些均表明,中国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
与政策相匹配的是,行业内也在持续探讨保险配套措施,如部分主机厂推出“泊车险”并将其融合在用户服务包中进行销售。已拥有保险牌照的特斯拉已经在美国以“主机厂+保险公司”的身份为用户提供自动驾驶套件和相关运营服务。虽然这种双重身份在中国很难实现,但依然可以预见,未来的车险价值链将会随着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而重新分布,主机厂也会成为重要的投保人,险种及产品(如产品责任险等)也会逐步多样化。
传统主机厂 VS. 造车新势力:竞争仍在继续
在传统主机厂与行业新玩家之间的持续竞争中,自动驾驶仍是关键目标。仍未有企业生产出L4或L5级自动驾驶车辆,仅奔驰一家企业获得L3级自动驾驶车辆(EQS)的批准。尽管如此,特斯拉、Cruise、比亚迪和Waymo等公司正在此方面取得进展。例如,通用汽车旗下自动驾驶子公司Cruise于6月在旧金山推出了robotaxi服务,且当前正在美国其他两个城市进行测试。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Waymo也正在拓展服务,已于近期将其robotaxi业务推广至洛杉矶。
尽管传统主机厂在此前并非行业内的重要玩家,其也正在进军移动出行市场。例如,大众汽车最近宣布,其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Moia将于2025年在汉堡开始使用完全自动化的电动小巴(使用其ID. Buzz MPV车型)提供robotaxi服务。这家汽车巨头相信该服务一经推出即能盈利。与此同时,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宣布与现代汽车合作,在中国广州试验氢燃料动力robotaxi。种种示例显示,传统主机厂在robotaxi市场不容忽视,该领域的竞争相当激烈。
传统主机厂在进一步巩固地位的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可观的利润,而Uber和滴滴等众多在共享出行和自动驾驶领域心怀抱负的企业股价已表现乏力,风险投资的回报也在下降。如果传统主机厂明智地将利润进行投资,其将在开发自己的自动驾驶车辆和共享出行解决方案方面处于有利地位。然而,其与硅谷科技巨头之间的竞争将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在软件能力、抽象算法和共享出行服务等方面。尽管如此,双方仍在角力,这是一场比许多人几年前预期的更加开放的竞争。
《汽车行业颠覆性数据探测》使用指南
《汽车行业颠覆性数据探测》自2017年1月起每年发布两期,对全球汽车行业颠覆性变革相关的市场趋势进行分析。第12期报告的最新发现是基于实地调研以及对22个国家(比利时、巴西、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以色列、意大利、日本、荷兰、挪威、沙特阿拉伯、新加坡、韩国、西班牙、瑞典、泰国、阿联酋、英国、美国)的2.2万余名汽车用户的问卷调研得出。报告所含信息也结合了领先的汽车出行领域专家及行业主流报告等外部资源来源。报告基于五大维度的26项指标对每个国家进行评分。
《汽车行业颠覆性数据探测》旨在回答一系列关键问题,例如:哪些因素正推动汽车行业生态系统发生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因素如何发展?决策者如何应对颠覆性变革等?归根结底,《汽车行业颠覆性数据探测》是汽车出行领域企业高管的首选决策工具。
2024-12-19
2024-12-23
2024-12-23
2024-12-24
2024-12-25
2024-12-25
2024-12-26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