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纯电车型增长迅猛,但随之而来的是安全事故频发隐患重重。对于电动汽车消费者来说,安全始终是“第一口号”,身为全球高品质纯电车,MG MULAN在设计之初就以国内外统一标准打造,凭借星云平台赋能、满级主被动安全实力,成功拿下Euro NCAP五星安全评级。秉持着对用户负责的态度,MG MULAN在传统测试的基础上再上难度,与Model Y进行了一场“实战级”双车碰撞测试,真实还原实际用车场景。凭借在物理防护结构、智能监控、创新材料等方面的优化手段,MG MULAN在此次测试中表现出色,车身以及电池结构均未出现安全缺陷,验证其全球品质。
核心信息
为充分验证电车的安全性,MG MULAN通过三种常见的事故场景与Model Y进行了一次碰撞实验,分别模拟日常行车中的正面、侧面及尾部碰撞,在严苛的碰撞条件下,对日常交通事故进行还原,MG MULAN的车身与电池结构均未出现安全缺陷。
凭借合理的车身结构设计以及多重电池防护设计,MG MULAN满足Euro NCAP五星安全评级,在出现碰撞的情况下有效保障乘客的安全、避免电池碰撞着火造成次生伤害。
MG MULAN的价格只有Model Y的一半,却做到了Model Y相同的安全表现,将安全“武装到牙齿”,可以说是中国新能源造车的“新晋卷王”。
结论观点
15万级纯电车安全“天花板:MG MULAN采用独特的车身物理结构及电池防护设计,在可能出现碰撞的情况下保障车内乘客的安全、避免电池碰撞着火造成次生伤害,称得上15万级纯电车安全“天花板”。
15万级的价格,30万级的越级安全表现:MG MULAN的价格只有Model Y的一半,却做到了Model Y相同的安全表现,15万的价格打出30万级的越级表现,充分利用了上汽多年开发经验以及供应链优势,实践低成本高性能的设计理念,以中国新能源造车的“新晋卷王”的标杆身份象征着捍卫电车安全的决心。
综合产品力:MG MULAN能够在如此严酷的实验中有如此优异表现,得益于一系列上汽星云纯电专属系统化平台的独特结构设计,采用行业领先的三重防撞梁设计、CPM电容应用等,满足Euro NCAP五星安全评级。此外,在电池安全防护上,MG MULAN对电池安全防护上做了大幅升级,使得MG MULAN能真正满足全球安全的水平。
实验部分
实验洞察:电车安全忧虑
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是寻求更高能量密度、更高功率密度以及更好低温性能的电池类型,但同时也会导致电池化学活性变高,加大了热管理的难度。
电动汽车涉水或发生严重碰撞,电池包在接触到水或受到挤压变形后,电芯易发生漏液短路现象,引发电池温度快速攀升,进而导致车辆热失控起火。
电动汽车若没有进一步的防撞安全性能,车身强度未达到严苛碰撞测试评级,在发生严重事故后,乘客将会面临前舱被入侵和电池热失控引燃的双重风险。
电动汽车相比传统燃油汽车,增加了动力电池及更多的高压元器件等电气设备,存在着更多的安全隐患。
媒体的大量负面报道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焦虑程度。
建立电车安全标准
电车整体结构设计必须合理,只有车身材料足够坚硬才能对乘车人和电池包进行保护。
在发生问题时及时断电,这也就要求电池、电机、电控所组成的三电高压系统的设计必须合理。
电池模组本身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去应对外界冲击。
电芯及模组也必须拥有足够的散热能力。
在单颗电芯失效时能得到快速有效控制,避免出现多米诺骨牌的连锁效应。
电芯本身具备一定的热稳定性。
国标要求在电池发生热失控时,至少需要保证5分钟的乘客逃生时间
MG MULAN & Model Y双车碰撞实验及难度介绍
实验条件设置
正面碰撞:时速100公里正面碰撞,真实模拟高速公路撞击护栏事故。
侧面碰撞:时速50公里侧面碰撞,真实模拟十字路口撞击事故。
尾部碰撞:时速50公里尾部碰撞,真实模拟最常见的追尾。
实验难度介绍
为尽可能对日常交通事故进行还原,本次碰撞测试与中汽研、cncap等常规碰撞实验相比更为严苛。尤其在速度100km/h的正面碰撞时,是常规100%重叠刚性碰撞速度的2倍,碰撞能量相当于4倍。此外,碰撞物高速公路护栏端头的宽度为90cm,不能完全覆盖车身宽度,碰撞面积的缩小意味着对车身吸能结构要求更为极端。
区别于常规单车单次测试,为了充分考核电车的整车安全水平,此次实验采用一车三连撞的方式,即同一辆车会受到来自三个方向的叠加碰撞,对整车的安全要求更高。
实验结果验证
吸能区有效溃缩,进行了充分吸能,碰撞能量几乎没有传递给乘员和电池。
电池无泄漏、冒烟、起火、爆炸等现象,没有引发二次伤害。
两车乘员舱保护完整,AB柱完好无明显变形,为车内乘员提供足够生存空间。
MG MULAN气囊气帘正常打开,Model Y因识别出车内无乘员,所以气囊未打开。
两车车门都可正常拉开,为乘员逃生以及救援提供保障。
安全解析(产品点支撑)
物理结构
车身物理结构设计
折弯式副车架+平推式防撞结构:MG MULAN使用上中下三路平推式防撞结构,去分担这个全部碰撞力,这相当于三层的缓冲垫,一层一层去化解掉冲击的能量;Model Y则采用更粗壮的田字型可拆卸结构前纵梁。MG MULAN的可折弯副车架的设计,使得在碰撞中多一份吸能,类似于我们中华武术当中的太极,它不是依靠这个材料单纯的强度去硬碰,而是通过接力泄力的方式去化解这个能量,将碰撞能量引导到车内成员,以及电池伤害不大的方向。
电池物理防护结构
铝合金型材电池框架,360度电池防护结构:MG MULAN采用的是铝合金型材电池框架,而Model Y使用的是冲压钢板电池框架。MG MULAN 360度电池防护结构,结合CTP技术,与高强度B柱、门槛梁共同保护电池包内部电芯,铝合金型材电池框架刚性大,能够提高车身扭转刚度。这对于车内成员和电池的保护,就像人体的骨骼对于我们内脏和大脑的保护是一样的,在遭受外界冲击的时候,能够最大化程度的保证重要的零部件不受损伤。此外,在侧碰结构上,MG MULAN是靠侧边梁和电池包、铝合金型材电池框架,以及热成型B柱共同来分担它的侧碰力,而Model Y则更多的依靠高强度的侧边梁以及热成型B柱来抵抗这个侧控力。
先进CTP电池包技术:CTP电池包结构设计和车身结构设计融为一体,形成互补,达到1+1>2的效果,既不完全依赖车身给电池做保护,也不完全依赖电池硬抗碰撞伤害,两个结构取长补短。CTP技术类似饼干包装,传统的饼干包装方式是由若干块饼干组成的独立小包装,再由若干个独立小包装组成一个大盒包装。而CTP结构,就相当于去掉了纸盒大包装内的独立小包装,直接将饼干放到盒内,相同饼干数量只会占用更小体积的盒子,相同的盒子里也可以塞进更多的饼干,而且只要盒子足够结实,里面的饼干也不会碎。材料选择上,Model Y车身铝合金比例高于MG MULAN,电池包则相反。
三电系统
创新结构设计与材料应用
Model Y采用大模组灌胶密封的形式,从而实现小容量电芯的热失控防护;而MG MULAN创新性的躺式电芯设计方案既发挥大容量电芯的能量密度优势,又兼顾了热失控防护安全性。
CPM超级电容双保险供电回路:保证在极端碰撞事故中主电瓶失效的情况下,它依然能够给低压供电,就是让我们的车门实现这个自动解锁,为成员争取更多的黄金施救时间,Model Y也同样采用了双保险供电回路的设计。CPM超级电容双保险供电回路,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这是一个备用钥匙,当备用钥匙在主钥匙丢失或者不好用的情况下,能够及时替补,在危机时刻为车内乘客打开一条生命通道。
独有LBS躺式电芯设计:凭借其独特的结构布局,泄压阀可侧向布置;电池Z向高度更低,电池更薄,更有利于车身的布置及车内空间的设计。同时能够降低电芯之间有效接触面积,减小热传递通道,有效防止因电芯热失控发生骨牌效应,既发挥了大容量电芯的能量密度优势,又兼顾了热失控防护安全性。
侧向自动泄压防爆阀设计:得益于电芯躺式的设计,电芯泄压阀可以侧向布置,在出现电芯热失控的时候电芯内部的高温高压固液混合物朝着侧向喷射,不会直接朝着乘员舱底部喷射,极大程度上保障了乘员舱的安全。侧向泄压阀布置还可以直接规避极端情况下电芯喷阀对乘员舱的伤害,并避免单颗电芯热失控后温度传导到隔壁的电芯,同时壳体多个泄压防爆阀设计能快速定向泄放热失控发生时的高温高压烟气。
高温瓷化阻燃材料:电芯之间使用高温瓷化阻燃材料,确保单个电芯热失控后不影响周边。
智能监测
提前散热系统:当监测到电池处于热失控酝酿时期,提前散热系统开始工作,开启最大功率散热,将高压通过泄压管路快速释放。
7*24h远程监控体系:可以通过自学习功能,使热失控可提前监测,防患于未然。
环保材质
遵循REACH环保法规:MG MULAN以严选环保材料呵护内舱,按照REACH法规规定,对包括233项致病物质、76类风险物质在内的有害物质进行严格管控,确保整车健康安全环境。
通过欧盟ECE & EMARK双认证:整车符合欧洲历史上最复杂严苛的ECE&E-MARK认证,满足出口标准。
PM2.5全效空气粉尘净化系统:能充分过滤有害气体、粉尘等污浊空气,让用户时刻呼吸新鲜空气,甲醛含量低于国家标准6倍,打造健康座舱,对空气质量敏感人群尤其友好。
2024-11-18
2024-11-18
2024-11-22
2024-11-18
2024-11-20
2024-11-18
2024-11-19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