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压器隔热罩(图1)装配在增压器进气管外侧(图2),通过对称布置的2颗螺栓实现隔热罩角向固定,避免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增压器进气管处热量向EGR系统扩散的问题,以提升EGR系统性能。设计上考虑利用隔热罩外形尺寸(图1红色虚线处)与缸盖排气面实现硬限位,以限制隔热罩角度,但由于钣金件制造公差较大,实际生产过程中仍然普遍存在隔热罩上沿(图1黑色虚线处)与增压器进气管贴合的情况(图3);偶发隔热罩与增压器不贴合,但却伴随着右侧螺栓复检力矩偏低的情况。以上问题,制约着产品质量,影响总成性能,所以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图1 增压器隔热罩仿真模型
图2 装配关系示意
图3 装配不良示意
1 工艺过程分析
隔热罩装配的工艺文件要求使用手持拧紧枪,8~12N・m的力矩拧紧螺栓,当前拧紧枪参数配置为目标力矩10N・m;未要求拧紧顺序,由于右侧安装空间大,操作者按照从右至左的顺序拧紧;要求使用拧紧法复检螺栓力矩,复检力矩范围7~15N・m。
先拧紧右侧螺栓,当该螺栓承载面接触挤压隔热罩时,隔热罩受螺栓承载面摩擦带动旋转,隔热罩上沿向靠近增压器方向运动,拧紧后姿态见图3;后拧紧左侧螺栓,当该螺栓承载面接触挤压隔热罩时,隔热罩继续受螺栓承载面摩擦,理论上隔热罩上沿存在向远离增压器方向运动的趋势,但实际此时隔热罩角度通常保持不变,只有个别情况下才会产生远离增压器方向的运动。
对隔热罩拧紧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当第1颗螺栓拧紧完成,螺栓与隔热罩间为静摩擦力f1>μ1F1;当第2颗螺栓拧紧时,螺栓与隔热罩间为滑动摩擦力,随着力矩提升,摩擦力最大可达到f2=μ2F2。由于两颗螺栓采用同样的力矩,最终承载面对隔热罩产生的压力F1、F2也基本接近;由于零件状态基本一致,摩擦系数μ1、μ2也基本接近;因此μ1F1=μ2F2,即f1>f2,所以第2颗螺栓拧紧过程中摩擦力不足以使隔热罩发生窜动,从而继续保持图3的姿态。
特殊情况下,在拧紧左侧螺栓过程中隔热罩产生随动,最终保持图2的姿态,且右侧螺栓复检力矩记录显示,此类情况复检力矩分布在7.2~10.4N・m区间,存在力矩衰减的风险,说明右侧螺栓在左侧螺栓拧紧过程中被带动。经拆解检查,发现左侧螺栓承载面拧紧后破损程度更大,导致μ1<μ2,且当μ1与μ2差异足够大时,f1<f2,隔热罩窜动,右侧螺栓力矩衰减。
2 问题的解决
为解决隔热罩角度问题,我们首先提出制作隔热罩限位辅具(图4),以解决隔热罩首次拧紧过程中随动并与增压器贴合的问题。
图4 隔热罩限位辅具
如图5所示,将辅具以图4姿态安装至发动机,将辅具下端插板(即绿色框线处)插入EGR系统与增压器隔热罩之间,通过配合尺寸实现限位辅具的初步固定;再将辅具上侧卡板(即红色框线处)与增压器隔热罩上沿(即图1黑色虚线处)卡住。辅具安装完成后,操作者按照原标准作业继续完成2颗隔热罩螺栓拧紧,即可保证增压器与隔热罩间隙合格。
图5 隔热罩限位辅具
拆卸限位辅具时,手感轻松畅快,证明拆卸辅具过程中不存在改变隔热罩角度的风险,但是该辅具操作占用工位节拍,导致该工位节拍超时;并且由于同样原因未能规避右侧螺栓拧紧力矩衰减的问题,方案失败。
再次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拧紧两侧螺栓后隔热罩贴合的问题。根据过程分析,如果调整拧紧顺序,先拧紧左侧螺栓,则可保证多数情况下隔热罩上沿远离增压器。其次需要避免右侧螺栓拧紧后,特殊情况下对隔热罩造成随动旋转的问题。如果仍然采用两侧螺栓相同拧紧力矩的装配工艺,则在压力F1=F2的情况下,如果μ1<μ2,仍可能产生f1<f2的情况,致使隔热罩窜动。为此,我们团队提出使用不同的目标力矩来拧紧2颗螺栓,即在不超出8~12N·m的条件下,分别选择2个目标力矩来拧紧2颗螺栓,并且左侧螺栓力矩需远高于右侧,使F1>F2,以规避f1<f2,即滑动摩擦力更大的情况。
因此,我们将原拧紧程序复制为2个。第1个程序中,将最终步目标函数由力矩10N・m调整至11.7N・m,用于第1颗即左侧螺栓拧紧;第2个程序中,将最终步目标函数由力矩10N・m调整至8.1N・m,用于第2颗即右侧螺栓拧紧。
拧紧参数更改完成后,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拧紧,进行工艺验证,确认隔热罩最终装配姿态均为图2状态,且2颗螺栓复检力矩稳定(图6),消除了隔热罩贴合、力矩衰减等问题。
图6 调整后复检力矩
3 FMEA分析
改善措施实施后,PFMEA分析小组认为后续仍有可能出现第2颗螺栓拧紧过程中隔热罩滑转的问题。现已在第2颗螺栓的拧紧程序中增加5至8.1N・m过程的转角监控,并计划在未来发生此类问题后,重新启用隔热罩限位辅具,按照从右到左的拧紧顺序,依次采用11.7N・m、8.1N・m的目标力矩进行拧紧,以彻底解决该问题。
4 结论
针对被拧紧部件一端缺少角向限位且螺栓对称、角向布置的情况,该方案可作为通用方案,通过调整拧紧顺序、分别设定2次拧紧力矩,即可保证装配后角度一致性,并避免拧紧过程中由于零件随动对其他螺栓造成力矩衰减等问题。
本文为“AI汽车制造业”首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小编授权(VOGEL100)。本文作者:边玖玖 王建平 黄霄龙 张亮,单位: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动力总成工厂,责任编辑龚淑娟,责任较对何发。本文转载请注明来源:AI汽车制造业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