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拓集团首席可持续发展官 Andreas Follér(安德瑞斯傅勒)
AI汽车网讯(报道:李子豪)3月28-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召开。传拓集团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安德瑞斯·傅勒在演讲中,以"全球协作·中国赋能"为主线,系统阐释商用车领域碳中和实施路径,并首度披露跨国企业深度融入中国创新生态的战略图景。
"全球气候行动窗口期正在加速收窄,技术迭代速度远超预期。"傅勒援引联合国环境署数据警示,现行政策仅能控制温升在2.5-2.9℃区间,距1.5℃目标存在显著差距。作为斯堪尼亚、大众卡客车等百年商用车品牌的掌舵者,他特别指出中国技术的突破性贡献:"过去五年,中国在电动化、充电基建等领域的技术进步,持续刷新全球产业认知阈值。"
面对零碳转型挑战,傅勒提出"双轮驱动"解决方案:在技术路径上,明确纯电动将成为2030年前商用车主流选择,传拓集团已实现60吨级重卡电动化突破;在生态构建端,企业联合竞对在欧洲布局1700座重卡充电中心,计划2027年前建成4万台充电桩,打造跨品牌能源网络。值得关注的是,其中国战略核心——如皋碳中和工厂已形成5万台商用车年产能,斯堪尼亚电动卡车生产线即将投产,标志着百年燃油车巨头向"中国智造"的战略转身。
"中国不仅是最大市场,更是全球技术策源地。"傅勒以供应链重构为例,展现深度本土化决心。数据显示,传拓旗下品牌通过对接长三角完备的新能源产业链,将高压快充系统开发周期缩短40%,成本降幅达25%。他特别强调,中国供应商在碳化硅功率器件、智能热管理系统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正反向输入欧洲研发体系,重塑全球商用车技术标准。
在系统变革层面,傅勒详解"三大协同"机制:价值链协同方面,联合宁德时代等企业开发商用车专属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政产学研协同方面,与清华大学共建碳中和实验室,攻关退役电池梯次利用技术;跨区域协同方面,依托中国供应链优势,在东南亚复制"如皋模式",计划三年内建成辐射RCEP地区的零碳制造枢纽。
面对气候行动与资源消耗的双重挑战,傅勒呼吁建立"技术-商业-政策"共振机制:传拓集团将通过车电分离、电池银行等创新模式,推动商用车全生命周期降碳30%;其开发的碳足迹追踪系统已覆盖全球85%供应商,实现从铁矿开采到车辆回收的全程数字化管控。这位可持续发展专家最后强调:"当中国智造深度融入全球零碳进程,我们迎来的不仅是交通变革,更是人类与地球关系的范式革命。"这场跨越洲际的产业共振,正书写着可持续发展新纪元的开篇。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